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亚的变化,在“路”上!

2024-09-30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5岁生日

75年沧桑巨变

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

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三亚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小渔村

变成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今天

一起从各条道路

看三亚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喜人成就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一条解放路,三亚变迁史

▲2015年改造前的市区解放路。袁永东摄

▲白天的三亚市解放路干净整洁。陈聪聪 摄

“这里原来是三亚第一家有扶梯的商场,现在变成家电城了。”9月22日,雨过天晴,解放路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市民杨云带着四川朋友打卡三亚地标,路过信兴电器城时不禁感叹:要想了解三亚的故事还得从解放路说起。全市第一条步行街、第一家大型商超、第一个大型夜市、第一个大型书店……都出现在解放路脉络上。

每个“第一”都是城市发展的印记,亦是时代的诗篇,每处变化都承载着变迁。

解放路始建于1942年,长5.11公里,宽40米。全路分一、二、三、四路。自三亚建市以来,一直都是鹿城的主干道之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如今再看商户云集的解放路,不分昼夜,车辆依然川流不息。

▲夜晚的解放路灯火辉煌。陈聪聪 摄

一条路,彰显历史底蕴

行走于解放路上,一排排商业楼鳞次栉比。阳光穿过枝丫,斑驳的光影洒在路面上,宛若时光的记忆。这条路,历经时间沉淀更显厚重,一草一木皆记载着岁月的故事。

“小时候,解放路到处都是酸豆树和椰子树,那时候商业楼没这么多。在家里的阳台上,甚至可以看到三亚湾的日落。”顾希文今年32岁,谈及解放路,她便打开了话匣子:这条路对于每个老三亚人而言,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海滨电影院到明珠影城,上世纪90年代,三亚人几乎所有的娱乐都围绕在这条路上。顾希文娓娓道来:小时候最高兴的就是晚上去DC城夜市(今汽车总站旺毫超市处)吃烧烤,点上5块钱的烧烤,再来碗1.5元的糖水清补凉,便足以高兴很久。“早上还可以去DC城2楼的鸳鸯茶楼喝老爸茶,那时候的老爸茶,总感觉比现在更有滋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顾希文口中的“DC城”早已不见踪迹,但它周边的“老伙计”却依然存在。汽车总站仍是三亚的客运中心,每天重复上演着人们的相聚离合;在汽车总站旺毫超市旁的小巷子公告栏上,人们仍然会来这里了解各种招聘信息和公告信息;在巷子的另一旁,仍是本地人喜爱的早餐一条街。

岁月流转间,解放路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人们在这里欢笑、成长,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蜕变与腾飞。

一条路,揽尽一城繁华

作为贯穿三亚市区中心的主干道,解放路执掌着主城繁华之芯。解放路步行街、三亚风情街、一方百货、明珠广场、第一市场、第二市场、第三市场、三亚市人民医院丨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三亚中心医院……沿线一路,逛街购物、买菜、就医等都非常方便。

“解放路当年有多繁华,可以说它就是三亚的CBD。”杨云直言,她家在解放路上住了30年,从小就享受到解放路带来的生活便利。看电影、逛街、超市购物,这些现在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当初的三亚,只有在解放路才能实现。

“十年前,如果要问小伙伴去哪里逛?大家一定首选步行街。”杨云坚定地说。

解放路步行街位于解放二路,占地面积 20398.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3736平方米。在这里,品牌服装、体育用品、珠宝等物品应有尽有。此外,步行街内还建有海南旅游工艺品珠宝一条街,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珍珠饰品、木制工艺品,还有很多贝壳类饰品摆件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买。

“我刚才买了一些海螺哨子,还有贝壳制成的小包包给我女儿,另外还多买了一些带回去给女儿的小伙伴们,分享来自海南三亚的礼物。”来自内蒙古的游客王先生说。

“没来过步行街,不算到三亚。”时光来到2024年,解放路步行街仍然是中外游客热衷打卡的网红地之一。解放路,永远在盛放时代的生机,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璀璨。

一条路,展望未来前景

王桂花在解放路上经营着一家小吃铺,何以从辗转城市大街小巷的“推车生意”到现在“骑楼风”门店,52岁的王桂花心中感慨颇深。

“最开始我推着小车到处卖玉米,哪里人多就去哪里卖。转来转去,整个三亚人流最集中的地方还是解放路。”王桂花介绍,从解放一路辗转到解放四路,她走了30余年。经过辛勤劳作和积累,现在她拥有了自己的店铺。谈及对未来的发展,王桂花对解放路依旧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解放路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变了,变得更好了。

看,解放路上,来往的车辆从笔直的马路穿过,流入全城;迎着东方既白,各个商户用辛勤的劳作唤醒鹿城;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沿路欢歌,在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农贸市场里,从清晨时分到夜幕低垂,处处弥漫着人间“烟火气”;医院里,24小时不停歇,时刻上演着“生命接力赛”……

新时代的三亚,梦想与现实在解放路上交汇。接过前辈手里的接力棒,年轻一代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并以实际行动为三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征程上,解放路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解放路如同一条长长的纽带,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现在。如今,它不再仅仅是老城区中心的代表,更是连接着三亚国际游艇中心、凤凰岛邮轮码头等地的中心纽带,肩负着把三亚的崭新一面呈现给世界的光荣使命。

当前,三亚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解放路也在不断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从迎宾路看三亚“城”长记

▲2020年8月,航拍三亚曾经的城中村——月川村,村里民宅密密麻麻如迷宫,道路拥挤不堪。

▲迎宾路上,中粮·三亚大悦中心项目、三亚中交国际自贸中心等一座座地标建筑正在不断崛起。刘琪成 摄

在清晨的微光中,三亚河水潺潺,呈现出充满活力的绿色,犹如宝石般闪耀。阳光在水面上跳跃,犹如千万个金色的小精灵在舞蹈,它们在河面上描绘出一条迷人的光路。清晨的微风轻轻吹过,河水泛起微微的涟漪,像是在向人们述说着它和三亚这座城市的故事。

位于迎宾路月川桥旁的广场上,今年73岁的老三亚人林辉在锻炼身体,他望着车水马龙的月川桥,满是回忆。

▲夜幕下的迎宾路两侧灯火辉煌。刘琪成 摄

一桥横跨变通途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这句话,三亚人深以为然。

水,对三亚来说,就是这座城市美景里的灵魂。远方的客人到三亚,都愿意到三亚河边走一走,瞧荡漾的碧波,看翩翩起舞的白鹭,吹吹轻柔的晚风。

走在月川桥上看两岸的绿树、美景,也是一种享受。

今日的月川桥头车水马龙。刘琪成 摄

“月川桥没建之前,三亚河把两岸隔开,市民需从三亚大桥、新风桥,或者从三亚中心医院附近的桥才能绕到对岸,出行非常不便。”林辉回忆说,他2010年才搬到月川桥附近居住,以前都住在解放路,上世纪80年代,三亚人口主要集中在解放路两边,月川桥附近有很多荒地。

月川桥于1994年建成通车,这座不长的桥梁连通了三亚河两岸的迎宾路,成为三亚的交通枢纽之一。

一转眼,斗转星移,30年如白驹过隙,月川桥迎来而立之年,三亚河两岸已高楼林立,桥下两岸风光也不断更新。

三亚河水奔流向前、一刻不息,岿然矗立的月川桥,见证时光、日新月异。

一村焕新活力足

今年42岁的陆国俊在三亚出生长大,他小时候经常到现在的月川桥附近玩耍。“月川桥建成前,从河西到河东需绕远路,很不方便,月川桥建成后给两岸居民通行带来很大便利。”

“以前这附近有很多树林,还有大片大片的沙地,村里的房子不多,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纷纷建起房子,但因缺乏规划,房子建得密密麻麻且杂乱无章。”陆国俊指着原来月川村的位置说。

顺着陆国俊手指的方向,从迎宾路上看到太平金融产业港、五矿国际广场、保利国际广场等高楼勾勒出三亚中央商务区月川单元楼宇天际线。

许多外地游客怎么也想不到,曾经这里是三亚有名的城中村,因“脏乱差”而出名。这里人口密集、规划滞后,村民以房屋出租为主业,建筑杂乱无章,电线网线扭作一团……居民们曾互相调侃:“站在家里就能与对面楼里的邻居牵手。”

“没征地改造前的月川村,房子密密麻麻如马蜂窝。人多且道路狭窄,出入不便,环境卫生脏乱差。”在天悦城广场带孩子游玩的赵维指着天悦城说,他家以前的房子就在天悦城附近,在自己屋里就能把邻居家看得一清二楚。“不是受没有停车位之苦,就是受‘城中村’水泄不通之困,只能将私家车停放在外面的停车场。”

赵维说,以前住在月川村,只要抬头就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线路盘踞在半空中,犹如一张张蜘蛛网,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气,就怕电线掉下来。且经过日晒雨淋,线路失火的风险也大,一旦着火,可能会出现“火烧连营”的悲剧,更可怕的是,村里有些地方不但救护车、消防车无法入内,甚至担架都抬不进去。

“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村里很多人住进了安置区,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赵维说。

陈女士以前就在月川村对面的天际大厦上班,下班后经常会走到月川村吃饭。“以前月川村很多小巷的路面上不仅有污水,还有大量的果皮纸屑,碰到下雨天污水横流,我就不会到这边吃饭。”陈女士说,这里如今建起商场,也新建了很多楼房,就餐环境更好了。

在月川社区,新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充满烟火气的长者食堂、稳步建设中的便民服务中心等处处洋溢着新的气息。

在月川社区长者食堂里,饭菜飘香,前来就餐的老人们依次排队打饭打菜,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食光”。

“这里的饭菜种类多,营养搭配好,很适合我们的口味,现在吃饭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天天愁吃什么了!”73岁的麦向荣说,她的孩子在外地工作,自己和老伴长期两个人在家。长者食堂开业前,每天买菜做饭占用她大部分的时间。如今,这里每餐有肉有菜也有汤,只需要几块钱就能吃好吃饱。

一路延伸向未来

“以前的迎宾路叫作月川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市财政局附近的房子很少。”林辉介绍,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从崖州区(原崖城)搬迁来三亚后发展才真正起步。当时三亚市区还是大片荒沙,到处是野生仙人掌。

林辉说,以三亚河为界,当时人们把三亚河西面称为河西沙坝,三亚河以东叫河东沙坝,以前迎宾路(月川路)上的村子不多,两侧有月川村、插上村、儋州村等,现在迎宾路和凤凰路交叉口中环广场附近是盐田,只有零零星星的小房子。

“上世纪80年代的迎宾路(月川路)不像现在这么长,只延伸到迎宾路和凤凰路交叉口,再往前的话,路就很小很差。”陆国俊介绍,荣耀世纪大厦、市财政局附近原有很多沙地,种了很多树,“后来修路了以后迎宾路才越来越长。”

1998年5月29日,环岛公路的三亚连接线正式开工建设,连接线从原田独至月川路大转盘8.56公里长的路段,走月川路,经东岸村、儋州村,终点在二环路。这条路段路基宽25.5米、路面宽25米,6车道,1999年9月10日建成后成为三亚的又一出口,大大缓解三亚进出口道路的压力,后来,三亚将新建的原田独至凤凰机杨路段以及与之相连的原月川路,统一命名为迎宾路。

2015年,国家住建部将三亚作为“双修”“双城”工作的试点城市后,积极支持三亚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迎宾路、凤凰路和榆亚路(以下简称“三路”)景观提升工程作为城市“双修”实施的项目,打造景观优美、体现仪式感、绿量充足的道路景观。

迎宾路经过不断升级改造,与腊尾路、丹州北路等道路连接,让三亚城市交通相互串联,打通城市交通“内循环”,从迎宾路海罗村附近到荔枝沟,不用再绕远路,直接经迎宾路、腊尾路就可到达,通行时间大大缩短。

▲日新月异的迎宾路。刘琪成 摄

如今的迎宾路车水马龙,世茂三亚国际金融中心、太平金融产业港、五矿国际广场、保利国际广场等一幢幢高楼勾勒出三亚楼宇天际线。道路两侧,月川桥广场、东岸湿地公园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勾勒出三亚的幸福蓝图。

迎宾路,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城市的变化,见证三亚从边陲小镇变成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还将见证三亚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扬帆起航、阔步前行。

红沙解放街中路“蜕变记”

▲不少市民游客慕名前来红沙解放街中路,购买红沙月饼。江文滔 摄

在三亚这座美丽的热带滨海城市,红沙解放街中路仿佛一条时间的河流,静静地流淌着岁月的痕迹。从泥土路到水泥路、从寂寥到繁华,这条百余米长的街道,不仅承载着许多三亚人的记忆与情感,也成为外来游客探寻三亚的窗口。

红沙解放街中路位于吉阳区红沙社区,起点榆亚路,终点红沙农贸市场,全长0.18公里、宽6米。

小路变迁: 处处充满记忆

今年62岁的关笑娟,在红沙解放街中路经营着一家百货店,店铺虽然不大,但生意还算红火。她每天在自家的店铺里做生意,看着顾客进进出出买东西,日子过得平凡而踏实。

“在20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条泥土路,每逢下雨天,便泥泞不堪;即使是在晴天,也尘土飞扬。那时店铺稀少,只有区区几家,我家的早餐店成为邻里间交流信息、分享趣事的地方。”关笑娟说,她家原先是平房,现在盖起了4层半的楼房,从最初经营的早餐店,变成了现在的百货店,她见证了这条路的变化。

▲市民在红沙解放街中路咨询红沙月饼信息。江文滔 摄

关笑娟笑着说:“你看看现在,水泥路平坦宽阔,两旁店铺林立。可以说,这条路已成为商业街。尤其是我们红沙月饼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更是让这条路声名远扬。每年一到中秋节,顾客络绎不绝,不仅有本地的老顾客,也有远道而来的游客。这些惊人的变化,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对于未来,她充满期待:“我希望这条路能一直保持热闹与活力,同时也能保留住那份淳朴与温情。因为在这里,能找到属于三亚的味道——在小路的深处,处处充满记忆。”

特色之路:让外来者停留

今年44岁的宋丽丽来自吉林,2016年她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到了美丽三亚。如今,她是红沙解放街中路一家糕点店的店长。

“刚到这里时,我就被这条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生活气息,让我决定在这里停留。”宋丽丽说,她刚来红沙时,还看到不少平房,而如今,这条路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楼房,为街道增添了一抹不同的色彩;原先晚上10点半就没几个人走动,现在晚上11时依然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在红沙的8年时间里,她见证了红沙解放街中路喜人的变化,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升,很多人都拥有了小轿车,这条路也变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谈及红沙解放街中路的变化,宋丽丽感慨万分:“我看到了这条路的快速发展,也感受到了它背后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从最初的简单消费到现在的文化体验,这里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提升。”

她充满憧憬:“希望这条充满三亚味道的小路,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文化的交融。同时也期待这条路吸引更多有创意、有梦想的创业者加入,共同书写更美丽、更精彩的三亚篇章。”

“传承之路”:让月饼名扬千里

今年38岁的黄丹是红沙李家月饼的第二代传人,她家的店铺位于街道的中心位置。“红沙月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我们童年的记忆,也是我们红沙对外的一张名片。”黄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份传统手艺的热爱。

“我妈妈叫李正英,是李家月饼创始人。她今年62岁,通过早年开茶楼卖糕点、面包等,为我们创下了这些了不起的产业。母亲当年起早贪黑做生意的身影,至今难以忘怀。”黄丹说,“我接手妈妈的生意后,重新注册了李家月饼,专门只做月饼这个糕点。现在,随着红沙解放街中路的繁荣发展,我们的月饼也走出了小路,走向了全省,名扬千里。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寻找三亚味道。”

“我们的生活像这条路一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黄丹说,“希望红沙月饼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不仅仅作为节日的食品,更能成为传递爱与温暖的使者。同时,我也期待红沙解放街中路能够成为一条多元化的商业街,让更多人通过这条繁荣的街道,了解并爱上我们的三亚、我们的红沙。”

幸福之路:呈现出新气象

“以前,红沙解放街中路是黄土路,灰尘满天飞,路面坑洼不平,遇上下雨天,泥泞道路容易导致居民滑倒,进出十分不便,两侧都是老旧平房和瓦房,商铺也很少。”负责红沙解放街中路的吉阳区红沙社区专职网格员陈刚表示,1991年,红沙解放街中路开始进行地面硬化处理,社区居民陆陆续续开始建楼房,并把一楼作为商铺或整栋出租。这条路,从之前的几家商铺到目前的120家商铺,居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的红沙解放街中路,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在红沙解放街中路的变迁中,每一位商户的故事都是这条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关于时间、记忆、梦想与追求的故事,绘制出一幅幅生动而绚烂的画卷。时代在发展,三亚在变迁,这条小路的繁荣,是三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时代发展的巨轮中,红沙解放街中路变得越来越好,居民的日子蒸蒸日上,在变迁中展现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团结街

从一条“土路”到被商业区簇拥

▲三亚团结街。

团结街,地处三亚繁华路段,周边有解放路步行街、明珠广场、旺豪超市等商业区,寸土寸金。团结街东连春园西路、西至三亚湾海边,一边抵着三亚河,一边望着三亚湾,中间经过解放路、胜利路。道旁的榕树、椰子树夹道欢迎着市民游客,繁华、悠哉是三亚人对这里的印象。

每每提到团结街,三亚人就会想到三亚老火车站,它位于团结街与胜利路交会处,如今其原址已变身为大型超市和购物广场。“团结街原址本是居民区,后来规划需要从解放路上开通一条路直达海边,选址就在三亚老火车站旁,取名团结街,寓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美好城市家园。”天涯区儋州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薛炳忠介绍这条街的来历。

▲绿树簇拥下的团结街,象征着“团结一心”,它一直延伸到三亚湾海边。李学仕 摄

三亚老火车站于1960年正式开通运营,为三亚至石碌铁路线的始发终到站,2005年结束“服役”生涯,“交棒”给现在的三亚火车站。

住在铁路小区的邢应波今年70岁,是老铁路人,他20岁开始驾驶老式蒸汽机车,在三亚至石碌的铁轨上跑了24年。在那个年代,“开火车”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背后的艰辛只有铁路人自己清楚。“驾驶室前是个巨大的蒸汽机,火车行驶时‘烟雾缭绕’,坐在驾驶室里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司机必须不断把身体探出窗外。”邢应波说,最难熬的是夏天,本来天气就热,蒸汽更是让人受不了。“那时开火车是体力活,一开就是10多个小时。”邢应波说,当时火车由蒸汽机车牵引,要想跑得快,车上的3个司机要不停地添煤烧水,非常辛苦。

今年79岁的陈显和是一名养路工人,从1970年参加工作起,一直任劳任怨奉献在护路一线。那时,他们要背着几十公斤重的维修工具,徒步沿着铁轨进行检查。当时除了客运专线,还有矿车专线,主要运输铁矿、煤炭和盐等,服务和保障国家建设。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大地上,团结街开启一天充满活力的时刻。

“光头桂林米粉”是开在团结街上的一家小店,是周边居民、上班族经常光顾的地方。老板秦木生、黄艳夫妇是广西人,操着浓浓的乡音,让不少慕名而来的广西老乡倍感亲切。虽然是老店,但夫妻俩每隔几年就要装修下,给客人更好的服务体验。

“我们1999年来到三亚时,团结街还是土路,但因为临近老火车站,人来人往旅客多,摆摊的商贩也很多。”黄艳说,在三亚打拼两年后,他们在团结街租到合适的门面,这一租就是20多年,靠着物美价廉、正宗的口味和扎实的手艺,在三亚扎下根。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这样充满烟火之气的场景总是在团结街上演。这条街上,留下了深深的岁月痕迹。

#你记忆中三亚的路是什么样的#

评论区留下你的回忆~

坐不住啦!国庆来三亚,超多多多多多活动等你→

三亚,红!红!红!

“十一”提示!

来源:三亚日报

美编:闫昱天

编辑:陈淑林

审核:廖宝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