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过七夕节的,也会像现在一样玩浪漫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5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14:31

古代七夕节习俗:

1、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在七夕时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的人为得巧,迟完的人称之为输巧。

2、喜蛛应巧: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

3、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4、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5、拜织女:是少女、*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14:32

七夕节这一天,古人都在做什么呢?

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初七
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
跨过银河霄汉相会的日子
古时“七”在《周易》的爻辞中
有反复归来之意
如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世物总是反反复复
到了第七日,就会归来
所以在很多故事里
七月初七成为了相会之日
七夕本是古代历法的天文点
后来逐渐转变成岁时节俗
最终又演化成今天的情人节
是有情人甜蜜庆祝的好时光
但古人的七夕既不秀恩爱
也不撒*
那历史上的这一天里
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重头戏乞巧


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子身上。传说织女的手非常灵巧,能织出云锦一般鲜丽的天衣。为了让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样的巧手,古代的女儿们会在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谁就“得巧”了。今天看,还有些竞技的意味在。


后来,风流天子唐玄宗也很重视七夕。北宋诗人钱惟演的《七夕》就写到了华清宫的乞巧盛况:


骊阜凌云对玉钩,千门高仞绛河秋。
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


为了满足贵妃乞巧,玄宗专门在宫中建造了一座乞巧楼。楼高百尺,能容纳数十人。每到七夕便和杨贵妃在此宴游,还让宫女陈瓜果、插鲜花、设酒宴于庭中,祭祀牛郎织女。其它妃嫔们则以九孔针、五色线,在月下穿针线,先穿过者为“得巧”。同时还有音乐演奏,欢乐达旦。



七夕乞巧的习俗从南朝就开始盛行了,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人俱习之”。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十分隆重,京城里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当时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马盈街,人山人海。观其风情,不亚于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

到了明清,一些乞巧的女子们还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可以见得,人们对勤劳与智慧,以及美好生活的祈求亘古未变。


祈求魁星保佑


每逢七夕,在女子们纷纷乞巧的时候,男子们也没闲着。相传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所以称魁星或魁首。魁星事文,主掌考运,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一举夺魁”,所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都要在七夕这天晚上祭拜魁星,以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清朝时,一些读书人还会购买青蛙来放生,以拜魁星。因为古代的“奎”与“蛙”的古字相通,“奎”又演变为魁星,所以读书人买青蛙放生,来祝贺魁星爷的生辰,并且戒食青蛙表示尊敬。不过,这些行为都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若想夺魁,还得刻苦钻研才是。


晒衣又晒书


七夕一般在立秋前后,阳光依旧炎热,古人有“七月七,晒棉衣”的习俗。据说晒棉衣的风俗起源于汉代,因为太液池的西边有汉武帝的晒衣阁,每到七月七的时候常见到宫女们在晒衣服。


不料,到了魏晋时,晒衣习俗给豪门富室制造了炫耀财富的机会。当时“竹林七贤”的阮籍就很看不惯这种作风。据说七月七这天,当阮籍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子上全是绫罗绸缎。而阮籍则不慌不忙地拿着竹竿,挑起了他的大裤衩曝晒,与邻居的绫罗绸缎相抗。有人问阮籍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尔!”


除了晒衣,七夕还有晒书的习俗。刘义庆《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个很有趣的晒书故事。七月七人人都在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他嬉笑着说:“我晒书”。其实郝隆一是在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因为晒肚皮就是晒书。二是也想以这份放浪形骸去讽刺一些文人,只有书架上的有形之书,却无腹中无形之书。


供奉磨碣乐


大宋人民不管过什么节永远都是热闹非凡,七夕这一天活动照样丰富多彩。宋代民间崇尚果实、茜鸡和磨碣乐。茜鸡就是以茜草熬鸡。磨碣乐又叫磨喉罗,是音译的梵语。磨碣乐原来是佛教中的一位小童佛,他六岁就出家了。宋代人便以此制成一种幼童形象的土偶泥人、蜡像和进贡皇帝用的金偶,用于祭祀牛郎星和织女星。


每年的七月七,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和马行街,都有卖大大小小、姿态不一的磨碣乐。在宋代百姓眼里,磨碣乐就是他们七夕节的吉祥物,“小儿买新荷叶执之,盖效磨碣乐”,“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持荷叶,数颦磨喉罗”。民间还有许多小孩儿手执荷叶,身披荷衣,装扮成磨碣乐的样子。

在宋代,七夕节也是儿童的节日,妇女乞巧求福,儿童乞文得乐。除了供奉磨碣乐,民间还有七夕点荷灯的习俗。七月正值荷叶生长茂盛之时,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点燃荷叶灯,节日氛围很浓。


听悄悄话儿


在民间,人们相信七夕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地走到古井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隐隐之中能听到牛郎和织女说悄悄话儿。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小时候都会认真地坐在葡萄架下静静地听,即使什么都没听到,也很开心。



七夕过后就立秋了,此时“天阶夜色凉如水”,人们就可以“坐看牵牛织女星”了。

其实,真正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在七夕这天,并不会在天上相遇。这两颗恒星在我们的视线里,总是保持着相同的距离,也不会跨过银河有任何的交集。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在宇宙的某个遥远角落,在那一方小小的院子里,在那个看星星的孩子的视线里,这两颗星星一直都在相聚又别离的途中,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在古时候,七夕这个日子与爱情并无太多关系。但随着年月辗转,七夕却成为了我们表达情意的好时机,所以今晚祝大家七夕快乐!


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

去年的七夕,我照常地走在老城区一条遍布五金店的老旧街道,尽管是单身狗,我却不介意感受一个节日里情侣们的甜蜜气氛。

黑暗中有个人叫住了我。

“靓仔,买朵花送给你女朋友吧。”

我看过去,也是个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微胖,鼻梁上架的镜片反射着经过的车灯,手上拎个花篮,估计是兼职赚外快的学生。

“呃……我能送给谁啊”

“没所谓啦,买了就会有的,你看今天这么凉爽,要是买朵花表白肯定会成功。”

要是天气凉爽表白就能成功我也不至于如斯田地啊。

“问题来了,我要跟谁表白……”

“那买朵花给自己也好啊,你看,这么漂亮的话,买一朵今晚心情都会好点不是吗”

原来是单身狗的自我安慰吗,也挺适合我的,当然其实主要是看他花篮依然满满当当,估着今晚就没卖出过几朵,就当仗义出手吧。

“呃那好吧。”

“要多少?”小哥满面春光。

“一朵”

“好。”

“先生祝你有情人终成眷属啊!”

我走开几步后,他挥手朝我大喊,这服务态度可以的。

“都说了我没女朋友……”

一路走到了商业中心,哪个城市都很常见的“XX广场”。本来就是来这儿的,节日气息最浓厚。

旁边卖花的小姑娘连续几次碰壁后,终于瞧上了孑然一身的我。

“靓仔,买朵花送给女朋友吧。”

如出一辙啊。

“不了,我反而要送朵花给你。”

“啊?送朵花给我?”女孩疑惑地看着我。

“嗯,冲动消费,我也用不着,你就收下吧。”

就这样我把那朵对我无用的花送给了卖花的女孩,也算物尽其用了。她收下花后马上跑去找一起卖花的伙伴分享这件事,伙伴听到后悄悄往我这边望了几眼。

我突然感觉自己很帅,装*地转身走开了。

也算是个好日子,不是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14:32

七夕节也被称之为七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努力出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乞巧智慧于巧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14:33

击败牛郎织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8 14:33

古代的七夕节是女子们祈求自己来年平安顺遂和能够找到如意郎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