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昼伏夜出是什么行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4:44

蝙蝠是现存唯一会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鼯鼠虽然表面上看也会飞,但其实它是通过飞膜滑行,而不是真正的飞行)。而在自然界中,同样会飞的鸟类,大多数都是昼出夜伏的,为什么会飞的蝙蝠会选择与同样会飞的鸟类相反的昼伏夜出的习性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蝙蝠的习性

蝙蝠是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蝙蝠最早出现在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与恐龙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生物。不过,蝙蝠具体是由哪种动物演化而来的,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不过,从基因测定的结果看,蝙蝠与现存的马有着共同的祖先。

从食性上看,蝙蝠可以分为两种:食果蝠和食虫蝠顾名思义,食果蝠就是一类主要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的蝙蝠,比如菲律宾果腹、马来大狐蝠(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等等,而食虫蝠则是主要以昆虫为食的蝙蝠,当然在食虫蝠下,还有一类特殊的蝙蝠,它们就是以动物鲜血为食的吸血蝠。

现存的蝙蝠一共有962种,它们广泛的分布在除了两极外的各个*上。无论是食果蝠还是食虫蝠,它们都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不同的蝙蝠选择栖息场所也有所不同,比如大多数的食果蝠喜欢栖息在树洞中,而大多数的食虫蝠则喜欢栖息在阴暗的山洞中。

蝙蝠选择夜晚外出的原因

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而这些生存方式都是有规律性的,规律性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化得来的。这证明动物当下的生存方式是最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所以,蝙蝠选择昼伏夜出也有它的必要性。下面我们从四个角度来看一下蝙蝠昼伏夜出的必要性。

01 躲避天敌

在非洲大草原上,大多数食草动物大都是白天活动,晚上躲起来休息的,而这个习性就与天敌有关,因为大多数的食肉动物(狮子、花豹)都是昼伏夜出的。而蝙蝠也是一样的,在食果蝠的天敌中,猛禽占了很大比重,而所谓的猛禽其实就是指大型的鹰类,大型的鹰类大都是白天活动晚上休息的。因此,蝙蝠选择昼伏夜出,也是为了躲避白天活动的天敌。

对于食虫蝠也是一样的,由于大多数的食虫蝠栖息在山洞之中,而它们的主要天敌为蛇类。但是,蛇类由于不能调节体温,所以大都喜欢在白天活动。因此,食虫蝠昼伏夜出的习性也是为了躲避天敌。

02 视力

蝙蝠虽然也有眼睛,但是由于蝙蝠的捕猎和移动主要靠的是回声定位系统,所以眼睛已经退化,视力较低,不利于自己锁定猎物。而且在白天强光线的情况下,蝙蝠几乎就变成了“睁眼瞎”。当然,这里说的只是针对食虫蝠,食果蝠并不依靠回声定位,而是靠视觉,因此,食果蝠的眼睛非常的大,所以食果蝠昼伏夜出只满足躲避天敌条件,不满足视力较差的条件。

除了视力较差外,蝙蝠对颜色的分辨也不敏感,这是因为蝙蝠眼睛内的视色细胞较少导致的,因此,如果是在白天靠眼睛捕猎,食虫蝠能够饿死。

03 竞争

对于蝙蝠来说,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鸟类,因为鸟类不但有吃昆虫的,也有吃植物果实的。但是,在与鸟类的竞争中,蝙蝠处于下风,这是因为最早的鸟类始祖鸟早在1.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整整比蝙蝠的出现早了5000万年,在这5000万年内,鸟类不断的进化成功的抢到了主要的生态位。而蝙蝠作为后来才出现的物种,在白天已经完全竞争不过鸟类了。所以,蝙蝠不得不适应了与大多数鸟类习性(昼出夜伏)相反的习性,以此来减少竞争。

蝙蝠与鸟类的关系有点像哺乳动物与恐龙之间的关系,早在三叠纪,最早的哺乳动物(生活在距今约2.1亿年前的锥齿兽)也是比最早的恐龙(生活在距今2.2亿年前的始盗龙)晚出现了1000万年,而正是这1000万年的差距,让接下来的1.6亿年都成了恐龙的主场,而哺乳动物只能以老鼠大小的体型“苟且”着。

总结

蝙蝠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而且还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它选择昼伏夜出的习性也是有着许多不得已的因素的,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比鸟类出现晚,失去了主动权,其次是为了躲避大都在白天活动天敌,而正是这两个因素,让蝙蝠的视力退化,永远失去了在白天与鸟类竞争的筹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4:45

这是蝙蝠的一种生物钟特点,蝙蝠一般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寻找食物,而且蝙蝠的视力近乎零,它们并分不出白天或夜晚。夜晚的安静环境,更有利于它们捕捉食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4:46

蝙蝠是夜行动物,白天光线太强,影响蝙蝠的感官和视力,不易捕捉食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4:46

因为蝙蝠就是天生的夜行动物,它们在白天选择休眠状态,一直等到夜晚才选择出来进食,被称作夜晚中的苍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