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铁母”不是铁钱,有些专家说是铸造铁钱的铜母钱,简称“铁母”,这可以理解。铁范铜;专家们解释是,铸造铁钱的模子造好以后,先试铸一枚铜钱《试范》,这个试出来的钱,叫“铁范铜钱”简称《铁范铜》。我不认识“铁母”,也不认识铁范铜。但是。我一直想,铁母,是铜母钱。无论铜钱铁钱都用母钱。这母钱特征是一样的。怎么能看出来这个是铸造铜钱的,那个是铸造铁钱的呢。我看不出来,所以,我一枚铁母也没有。我还想,铸造铁钱干嘛用铜“试范”,用铁水不就完了,所以铁范铜我也不认识。我只看到那些有人把持的网站上,弄出这两样东西,还能卖出好价钱。但是,我一直认为这是“迷局”。《基于同模关系概念的母钱研究》的作者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大家还是看看原文。
关于铁母、铁范铜问题的讨论
铁母、铁范铜之研究发轫于19世纪后半期刋行的李佐贤所撰《古泉汇》。李氏提出“铁范初成,先以铜汁试铸”时并未给予论证,自然,这仅是一种揣测而已。此后,这一“铜汁试铸者”则在20世纪前半期的二三十年代被称为试范钱。20世纪40年代初,丁福保所撰《古钱学纲要》和《历代古钱图说》几乎同时在上海刋行。对同一枚钱,前者称为试范钱,后者则称为铁母。[1] 与上述二者刋行几乎相同的时间,《泉币》杂志在上海创刋。杂志的第一期刊载张季量报道的乹封泉宝被张氏称为“铁范铜泉”,同期戴葆庭撰文称所报道之元丰通宝被称为“铁范母泉”、“铁炉母泉”。《泉币》杂志自第二期始,至杂志停刋,所报道的与铁钱相似的同式铜钱几乎均被称为铁母,只有第11期所载张季量文《大观通宝铁范大泉》仍称“铁范”钱。第16期刋载的《锡母之探讨》称:
从前古泉家,尝以与铁钱同式之铜泉,认为铸铁钱之先,以铜试范之品,呼曰试范钱,然则所谓范者,又安在哉。近代古泉家,始认定此种与铁泉同式之铜泉,即为铸铁泉之母泉,是铁母亦经证明矣。[2]
引文所言,疑点有二: 三四十年代的古泉家是否均认试范钱为铁母,值得怀疑。如前所述,张季量称“铁范铜泉”、“铁范泉”表明,张氏持谨慎态度,绝非一实二名。亦即,张氏持《古泉汇》观点。其原因十分明显,当时既无人证明试范说的虚假性,也无人证明试范钱即母钱的正确性。引文称“铁母亦经证明”,但是,任何一种三四十年代的书刋均未给出过同模铁钱的证明,至今仍未见当时被认定为 铁母者有同模关系铁钱之证明。可以断言,前辈学者当时拿不出同模关系铁钱以证明其铁母钱。如此妄言的根据是,既然经过证明,为何不将证据(同模铁质子钱)公之于世?如果有此证据,那么泉家们还会再拿出诸如“一望而知其为铁母”一类的证据吗?甚至不断地重复“一见可知”,“一望可知”这样的“证明”吗?泉家们能够“一望”而透视千百年前事物的眼力令人羡慕,但是它对于逻辑证明而言是毫无用处和说服力的。
正因为如此,试范钱有无,铁母与铁范铜如何区别,铁母的本质属性何在,诸如此类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铁母、铁范铜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研究铁母、铁范铜的文献多有所见,择其要者引述如下《中国古币真假辨别入门》称:铁母,是为铸造铁钱而翻砂成的母钱。铁母的称谓不能单从字面去理解,它不是用铁材雕成的雕母,或用铁材翻砂铸成的母钱。铁母的特点是它与同级(小平、折二、折三或折五等)铜钱相比,钱体稍大,厚重,内穿特大(广穿),拓图可见宋元通宝铁母。
铁母与铁范铜钱。铁母是为铸造铁钱而由雕母翻砂铸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出一般的流通钱,因材质不同又分铜钱和铁钱。“铁母”与“铁范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古钱爱好者与研究者,往往不加区别,混为一谈。汉以来用母范,唐以后至清末用母钱,“铁范铜”是在大批铸造铁钱之前,先将铜液注入,浇铸出铜钱作为试验,以检查试验效果。铁钱始于唐代,如铁开元通宝,铁乾元重宝等,之后,宋代四川铸铁钱一直不衰,铁钱的形制和钱文特征与同样钱文的铜钱不尽相同。这些以铜汁浇铸的样品,或称试铸品,也就是常说的试“范”钱(唐以后己不用钱范铸钱,而改用母钱),俗称“铁范铜”,其正名应定为:铁式铜钱。即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试铸品也可以称样钱,此钱出土和流传极为稀少。[3]
《当前集币的热点—母钱》一文的作者认为; 铁范铜就是铸行铁钱时,先用铜试范。因为铜的流动性、粘合性以及质感都较铁为好,易于看出效果,铁范铜就是铁钱的铜质试范钱。[4]多数学者持铁范铜存在之见解,少数学者认为铁范铜就是铁母。如《钱范点滴》一文的作者认为:钱币收藏家所谓“铁范铜”、“试范钱”等,虽极珍贵,而就其命名分析,大概不知究竟为何物!是否流通钱币,不尽明了。其实,也是铸钱模具——印范之母钱。戴葆庭先生曾有“盖铁母为铸造铁钱之印母,当非试范”之语,实具卓识。[5]最为详尽地讨论铁母与铁范铜问题者,当属《中国铁钱》一书作者。该专著的作者称:
铸造铁钱时,砂型制作好后,为检验观察砂型的效果,保证钱币的质量,先浇铸铜液而铸出的铜钱(因铜的熔点低,铸造性能较铁好),旧称试范钱或铁范铜。但严格地讲,这种以检验铸造铁钱砂型效果为目的而铸出的铜钱,称为试范或铁范铜钱并不科学,因为其是试砂型(铸钱用的是砂型),并非钱范。不过,以范指砂型,似亦可通。钱币学界均以此称,俗使之然也。
铸铁钱试砂型而铸出的铜钱与作为铸母的铜钱,颇不易分别。特别是千余年或数百年后,根据同钱文而形制略有不同、文字笔画略异于常见的铜钱来辩别出铸母与“铁范铜”钱,甚至力求弄明白何者为铸母与何者为铁范铜,无疑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南宋以外,北宋及清朝的铁母的鉴别,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宋代铸钱监铸钱所用铸母一般由钱监工匠依样钱制造,造成了诸钱监铸钱版式或版别的差异。这给后人辩别铸母与一般钱币的版别,留下了诸多疑难。就北宋铁母来说,因为从铜钱本身难找出铜钱与铁母的明显标志,故人们在辨别某一种钱的钱母时,首先必须把握这种铜钱和铁钱的几乎所有版别,然后才能根据比较寻出铁母,而这种铁母则须有同版(或非常接近、相似)的铁钱相印证方能大致确定下来。尽管如此,辨验铁母的过程中,仍不免有推测、估计,凭借经验的成分。由于铁钱易锈蚀,其在钱文笔画方面与同版的铁母也会有所不同,故要找到与铁母完全相同的铁钱,就显得更加不易了。
由于铁母关系到铁钱币制币形的变化及质量的高低,是铁钱铸造技术、工艺的重要构成部分,故尽管其不易确定发现,但数代钱币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却不畏难辛,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果,(虽然有些研究成果和结论尚有待商榷考证)并总结出了识别铁母的一般方法。如关于识别北宋铁母的一般方法为:
第一,与同钱文铁钱式样相同的铜钱,而这种钱不同于一般流通钱币中的铜钱。
第二,面文、币值相同,钱径略大,穿孔大于一般流通用的铜钱。
第三,钱背郭较宽,钱体厚重。
第四,钱币文字精美高起(突出),字体与一般铜钱钱文有差异,钱文字体略狭。
第五,钱币轮郭边楞明显,币材精纯。
此外,根据经验,还可从钱文、钱体的神韵形制去考察,然此颇不易把握。
根据以前及现在钱币学者的研究结果,北宋铁母略有如图134所示诸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铁母目前多难找到与其钱文笔画形式完全一样的铁钱,故图134所示铁母,其中有一些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与识别北宋母钱相比较,南宋铁母的识别则较易,因为南宋铁钱监铸钱,自乾道以后,背基本上铸有监、地名,以及显示某地、某监特色的文字和记号,故便于识别。有些南宋铁钱的光背,铁母的识别与北宋铁母的识别方法略同。南宋铁母的种类,见图135。
……上述钱币学者关于识别北宋铁母的一般方法,大体上也适用于清代铁母的识别。清朝咸丰铁钱与铜钱制同,背铸局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铁母的识别,因为根据诸局铸造铜、铁钱的情形,此局铁母与彼局有明显的区别(背铸局名不同),铁母与一般铜钱相印证而区别范围小。清代咸丰铁钱的母钱(图138),多见宝泉局者,他局少见,这大概与当时铁钱主要铸于宝泉局有关。[6]
如上的引文应该说反映了当代铁母、铁范铜研究的基本情况。如果与20世纪中期的《泉币》杂志认真地加以比较,那么就会发现当代学者并未从前辈学者的窠臼中真正走出来。属于当代学者的“创造”只有一条:为李氏试范说提供了“根据”,亦即铜的熔点低,流动性强,铸造性能好于铁,以便用铜汁试铸检验砂型的效果。换言之,为铁范铜的存在提供了铸造工艺学的“理论根据”。但是,十分遗憾,被提出的“理论根据”是彻头彻尾的错误的臆断(容后讨论) ,至关重要的铁母识别和铁母的特征问题仍沿袭旧说。至于否定铁范铜存在的见解要么没有根据(戴氏的否定说也无根据,因而才有“当非试范”之语),要么仅以常情为据(宋前即有砂铸铁钱无需试范[7] ),而无铸造工艺学等方面的依据。因此,结论自然是铁母、铁范铜的研究仍停留在前人的研究水平上。
对于上述《中国铁钱》之详论有必要作些分析。作者要求铁母须有同版铁钱的印证,这是合理而正确的主张(如果同版指同模关系的话)。但是,“同版”何指?没有定义。我们注意到,作者两次用“同版”一词(“同版的铁钱”、“同版的铁母”),而不用“同版式”、“同版别”二术语,与“这些铁母目前多难找到与其钱文笔画形式完全一样的铁钱”一断语联系起来分析,我们认为“同版”可能指的就是同模关系。但是,由于没有定义,如何区别同版与非同版便无标准可言。因此,这一概念等于没有真正被提出。与铁钱相印证从而断定铁母的性质之困难不仅是铁钱锈蚀,重要而关键的问题是确定同模关的标准。没有这个标准,便难以准确寻出印证、比较的对象——同模铁质子钱。前面援例分析的戴书咸丰大样小平钱母、咸丰宝泉当十钱母的鉴断个案说明,要找到可比对象要有标准,要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不是“神韵”一类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标准),否则难于找到准确的可比对象。咸丰钱绝大多数不可能入土,其锈蚀情况显然要比宋钱轻微得多,但是,进行上述二铁母与铁钱比较的两位藏家皆违反了比较原则,用不可比的对象进行了比较。由于大多数钱币学者和收藏家不熟悉铸造理论、铸造工艺技术和铸造生产实际,或者知之甚少,所以应该注意首先解决确定同模关系的可操作的标准。
涉及比较的第二个问题是铁母与一般流通用的铜钱之比较。这是《中国铁钱》一书作者总结前人识别铁母的方法时所涉及的比较问题。比较的目的是识别铁母。它有无比较价值取决于有无恰当的中介条件。其恰当的中介条件是,铁钱的钱文、形制必须明显异于一般铜质流通钱,比如同面值的铁钱的径皆大于铜质流通钱,前者的背郭皆宽于后者,前者的字文皆高起于后者,前者的穿孔皆广于后者……并且没有例外。笔者细审、比较诸钱谱和钱币实物,尚未发现这样的中介条件。缺乏此种中介便没有比较价值,当然其比较目的也无法达到。即使有此中介,还有个在比较中区别铁母和所谓铁范铜的问题。即使铁范铜不存在,还有个以铁母铸制铜钱的特殊情况,甚至可能出现用雕母铸制的母钱钱坯初步加工后被认为其缺陷不宜于作铁母而废弃者。如何将铁母与之区别也应在考虑之中。既然有如此之多的问题,前辈学者所用的识别北宋铁母的一般方法,对于判定北宋铁母是无能为力的。
至于南宋铁母的识别,由于存在明显的纪地、纪监等标志,仅仅为寻找同模铁质子钱提供了方便,缩小了区别范围。清代铁母亦然。但是,用北宋铁母的识别方法和根据南宋铁钱标志识别铁母方法,都解决不了上面所提及的诸多比较方面的问题。因此,除了采用基于同模关系概念的定量分析方法之外,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