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骨折复位的方法 骨折复位方法 骨折手法复位

2023-06-30 来源:欧得旅游网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是治疗骨折方法中最为常见,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相对来说也是最为安全的。

注意:在手法复位后必须认真检查患者骨折部位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

建议:给予手法复位并进行有效固定后,可通过X线透视或CT,以明确复位的结果,如果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牵引复位

牵引复位即是复位的方法,又是复位的主要措施,主要在手法复位无法达到时采取的复位方法,也可用于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是骨折不能短时间愈合的重要原因,不能随意使用,必须要根据患者的适应症来使用此方法,是否需要做切开复位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指征。

1、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

2、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

3、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

4、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5、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

6、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

7、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治疗中应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体断离。

8、骨折不连接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手摸心会复位法

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以便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图象,在整复前,必须用手先触摸骨折部。

方法: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触折端在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法

拔伸牵引法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

方法: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牵引用力以病人肌办强度为根据。

注意: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则需要使用大力。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则应结合骨牵引,以帮助矫正重叠移位。肱骨干骨折,虽肌肉比较发达,但在麻醉下重叠移位比较容易矫正,若用力稍大常易招致断端分离,拔伸手法可为下一步手法创造条件,且在施行其它手法时仍须维持一定的拔伸牵引力,直到贴敷膏药妥善后方可停止。

放置回绕法

目的:放置回绕法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

适应症:回绕手法多用于骨干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

方法: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权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疑义的软组织是滞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旅行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成面对面。

屈伸收展法

目的:屈伸收展法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

适应症:伸址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了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夭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瘵过顶,最扣内旋叩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嵌插、重叠、旋转移位和向内、外、前方的成角畸形。

注意: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甚至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

成角折顶法

适应症:肌肉发达者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患者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用折顶手法。

方法:这是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两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估计骨折远近段断端的骨皮质已经对顶相接,然后骤然反折,此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持续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骨脾气端继续向下按,在拇指与其四指间形成种捻搓力(剪力)。

注意: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多少而定,用力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方重叠移位者可正向折顶,同时还有侧移位者可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矫正重叠移位,侧方移位也可一起得到矫正。前臂中、下1/3骨折,一般多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可获得一次成功复位。

端挤提按法

方法:重叠、旋转、成角畸形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骨折的主要畸形。对侧方移位,可用拇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就位,以人体中轴为界,内、外侧移位(即左、右移位)用端挤手法,前后侧移位(即上、下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时,用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或外端内挤或上提下按。

注意:部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当,着力点要稳。

夹挤分骨法

凡是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如桡尺骨、胫腓骨骨折等,骨折段都因骨间膜的收缩而相互靠拢,整复时,应以两手拇指为一方,食、中、环指为另一方,在骨折部对向夹挤骨间隙,将靠拢的崩折断端分开,远近骨折段各自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可象单骨折一样得到整复。

摇摆触碰法

经过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整复,但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断端之间可能仍有裂隙,使用摇摆触碰手法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助手在维持牵引下稍舟左右或上下摇摆骨折远端,使骨擦音变小直至消失。骨折面即可紧密吻合,横断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松,坚质骨交界处时,骨折整复固定后,可用一手因定骨折部位的夹板,另一手掌轻轻叩击骨折远端,使骨折断面紧紧密嵌插,整复可更加稳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