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尝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让数学教学更扎实,希望对你有帮助!
1如何让数学教学更扎实
放慢脚步,让猜想验证多一点
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尽快达成,经常会忽视学生的猜想验证这一过程,要么越俎代庖,要么一句话带过,看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实际上还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猜想验证,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会更扎实。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从已有经验入手,带领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复习巩固,使学生加深了对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认识。此时,我再引领学生思考:你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吗?有学生立马就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我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应该都能被3整除。对于学生的猜想结果我没有马上予以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验证猜想结果。在验证过程中,学生发现“19,29”都不能被3整除,这个猜想不成立,应该换个猜想的角度。这时,我又故意将“12,15,18,21,27……”等数出示给学生看,在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以后,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系,于是学生就又马上投入到了新一轮的猜想验证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的猜想验证,教师没有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想、摸索、验证。虽然过程会较曲折,但是,比起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来说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更有趣,整个过程学生乐学、会学、活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放慢脚步,让数学思考多一点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被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节奏过快,导致学生的数学思考一直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注重放慢脚步,不仅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建立基本的数学思考模型,从而使学生能够扎实有效地获得知识。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深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笔者出示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自行测量出圆锥体的相关数据,并求出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学生拿出一个直尺和一个三角板,让三角板的直角与圆锥体的外延紧挨,然后用直尺放在圆锥体的锥角处,最后,直尺与三角板的相交点所量得的就是圆锥体的高。我没有满足于学生的测量结果,而是继续追问道:“你测量高的依据是什么?”这样一来,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经过数学思考得出了“平行线间距离相等”这一测量依据,经过数学思考以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更注重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在圆锥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摸索、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学会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2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应只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把教材上例题、习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时,若从感知教材出发,则通常是像教材那样,先给出一些具体的材料,然后给出以字母为底数的例子,最后归纳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这样的归纳实质上就法则论法则,缺乏启发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法则背后的丰富思想内涵没有充分体现。如果先提出探究问题,即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学生中易出现两种答案。谁是谁非?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纷纷计算、猜测、讨论,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办法。这样,由计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点(多项式乘法、有理数乘法、有理数乘方等)与当前的课题(单项式乘法)之间的冲突,不但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还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指明了方向,并与以后的单项式乘法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整节教材的探究脉络。
创设尝试情境,促进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尝试”.这样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从而理解知识,掌握规律,达到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之目的.
例如在教学”商多位数除法”时,先出示两道复习840/32,2736/48,学生练习后,接着让他们讲讲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再出示例题,问:同学们能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解答这题?试试看,学生兴趣盎然,尝试练习后,引导学生与复习题比较,总结出”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这样运用旧知识转化新知识,充实扩大了原有的知识结构,改善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在一个调查中讲到,幽默是一种最大的魅力,对一个老师来说,也是这样,幽默的老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有时候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可以让整个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起来。不仅幽默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生动的表情或者丰富的肢体语言也可以吸引学生。我在听课的时候看到过这样的一个老师,他讲完一节课的知识,喊了几个同学上黑板做题,几个同学全做对了,这时候老师把粉笔放在讲台上,然后做出转身离开的样子,他说道“看来你们是都不需要我了,我走了啊”,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这时候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讲课的时候可以多采取直观教学的方式,因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很考察学生的想象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接受和吸收的,但是当老师拿出实物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时候,就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了。比如说,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时候,老师可以找来正方体、长方体的盒子,对着实物告诉学生什么是它们的面、什么是它们的棱、它们有几个面、有几条棱、它们的面积怎么计算、体积怎么计算。
老师一定要多表扬学生,很多老师可能会觉得严厉地批评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不然,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学会如何表扬学生比学会如何批评学生更重要。老师表扬一个学生的时候会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生会比较容易爱上数学。一个老师时常批评学生,学生会对他产生畏惧心理,在他的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个老师,他经常鼓励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大胆发言,就算回答错了她也不会责骂,还会对学生微微一笑;回答对了,还会奖励学生一朵小红花。因此,学生都会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游戏是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课堂45分钟,如果老师一直讲,学生难免会产生疲倦的心理,在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缓解学生听课的那种疲倦的状态。老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采取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游戏,老师随口说出一个乘法,两边的同学想好答案就可以举手,20个题后,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获胜。
4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一、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促使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们能够敢说、敢问、敢想,从而能够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才能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由、轻松、积极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突破常规,勇于想象。教学中教师应以活跃课堂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出发点,运用各种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活泼教学课堂,才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做到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应激励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问题,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转变教师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确树立新的教师观念。改变传统课堂上的以传授知识为主、技能培养为辅的观念。教师应明确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工作者应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树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和明确创新教学理念,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作为教学重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对学习爱学和善学。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思维求异和发散,特别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变以及非常规的解法探索等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深刻的观察,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在问题面前不要急于求解,要深刻去观察,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俗话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观察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学生学习过程实现的,学生在观察前,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观察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