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学习初三数学

2022-03-10 来源:欧得旅游网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从各个方面尽量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如何学习初三数学,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如何学习初三数学

一、课本要“预、做、复”

上新课之前,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60%的新内容,会做70%的练习题。每节新内容学完后,我们要按照课标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对概念、定理、公式做出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好能把课本上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对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

二、上课要“听、记、练”

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放在课堂上重点听,必要时还需做好笔记,并通过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单把概念、定理、公式背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练来减少运算中出现的错误。

三、作业要“思、问、集”

作业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从典型题目中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得到联想和启发。同时,还应多树立数学解题思想,如: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对于难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改变条件、添加条件、结论与条件互换,原结论还成立吗?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最好能准备一本错题本,以便今后复习中使用。做到绝不出现第二次类似错误。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知识。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这就能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从各个方面尽量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譬如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教师,这样既满足学生喜欢参与及自我表现的心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同时极大地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如在学习“等弧”这一概念时,通常学生会错误地认为“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这时可让学生走上讲台做演示,如图:让学生拿橡皮筋度量和 的长度,结果它们的长度相等。

问:“这两条弧是等弧吗?”对照课本上等弧的定义,可判断与是否等弧。这样让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可大大加深了对等弧这一概念的理解。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这样改变了过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学生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实践操作,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它的概念、定律、性质等知识是比较抽象、概括的,如何让学生去学,爱学这些知识呢?机械化的死记硬背,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学中玩,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氛围。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达到“眼到”“手到”“心到”的境界,从而较快领悟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加强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增强学以致用的实践意识。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这样设计,让每一名学生分别准备四根长度分别是2cm、3cm、5cm和6cm的小棒,拿出其中的任意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然后再来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样可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智力。

3如何进行初三数学复习

双基是一切能力和素质培养载体,对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按大纲一一严格落实。复习这部分的原则是紧扣大纲,抓课本。复习的要求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准、细、熟、全、系统。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这项训练要求对每部分知识按照大纲要求进行一一训练,覆盖面要大,并且题型要包括证明、解答、作图、计算等。此项的关键在于:①熟练掌握纵向的知识网络;②题目具有相当的综台性,但不能超纲。

2.对图形辅助线的添加,几何图形的观察、补充、组合、对折、平移、旋转等进行强化训练。

3.几何作图能力的培养。几何作图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已知”掉条件;二是“求作”写不全;三是找不到作法;四是会作图但写不对步骤。

针对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写已知语言尽量简练,写求解要在“使”后面写全面。“已知”、“求作”写完之后要和原题对照,做到不重不漏就行。关键是帮助学生找作法。寻找作法往往先假设要求作的图形已作出,学会分析这个图形可由哪些条件确定,而这些确定条件在已知中是否存在,也就是转化成“确定”问题来解决。抓住关键加以训练,作图难点就可突破。

4.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题是中考题的热点之一,大概占总题量的22%左右。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有两种:一种是有应用意识,另一种是具备把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数学建模“能力”。只要抓住两个关键加以训练,应用题就可解决。另外,平时引导学生注意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