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复主要作品:《八月十四夜》《蜡烛》《又赋十五夜月》《谕学》《中秋歌》等。字号:字明复,号富春。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晋州平阳。出生时间:992年(壬辰年)。去世时间:1057年(丁酉年)。别称:泰山先生。主要成就:教育、经学。
关于孙复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孙复的诗词 点此查看孙复的详细内容
《中秋夜不见月》、《八月十四夜》、《中秋歌》、《中秋月》、《中秋月》、《谕学》、《蜡烛》、《又赋十五夜月》、《白雀洞·禽贵羽毛洁》、《北牖洞·旧驻东方骑》、《南华洞·峭径入苍烟》、《岘山·天下名山数南国》、《嘉莲洞·地应连海眼》、《朝阳洞·险绝信天开》、《栖霞洞·宽踰城阙峻瑶魁》、《夕阳洞·尘寰虽未远》。
二、人物评价
对此史家还评价道:“以后来说《春秋》者,深文锻炼之学,大抵用此书为根柢。”可见,孙复不仅为理学体系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内容,同时还为进一步完善这个理论,提供了一个方法论。理学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理论形态,孙复是这个理论形态的先驱者,其作用与影响是很明显的,在古代思想史与理学发展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故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有“不敢忘”之语。孙复科考失利,盖由于其重义理而轻传注,而宋廷沿隋唐学风,专以辞赋取士,偏重文学修养,所以孙复“知其道不与时合,不敢复进,乃退”。欧阳修评论说:“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
三、后世纪念
孙复墓位于东平县梯门乡东瓦庄村东南1000米处的山峪内,墓北、东、南三面环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复墓现存封土堆高6米,直径约30米,由于近十几年来,筑坝修堤对封土有所破坏,但未触及墓室。从自然断面上观察,封土层不很明显。孙复(992—1057),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也称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师事之。为范仲淹、富弼等推重,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仁宗亲临太学,面为迩英阁祗候说书,讲说多异先儒。罢出为州县佐官。后复入,迁殿中丞。他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著作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等。
四、主要作品
《谕学》冥观天地何云为,茫茫万物争蕃滋。羽毛鳞介各异趣,披攘攫搏纷相随。人亦其间一物尔,饿食渴饮无休时。苟非道义充其腹,何异鸟兽安须眉。人生在学勤始至,不勤求至无由期。孟轲荀卿扬雄氏,当时未必皆生知。因其钻仰久不已,遂入圣域争先驰。既学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斯文下衰吁已久,勉思驾说扶颠危。击喑敺聋明大道,身与姬孔为藩篱。是非丰顇若不学,慎无空使精神疲。《中秋歌》明月一岁中,影圆十二回。如何今夕里,争赏罗樽垒。既爱盈盈色,更上高高台。人心莫如此,试为君言哉。月者水之精,秋者金之气。金水性相生,五行分其事。则知天地间,相感各以类。水得金还盛,月因秋更清。气类使之然,人谁不有情。可怜别夜色,一一皆销声。自昔诗家流,吟皆不到此。徒能状光彩,岂解原终始。冥搜讵有得,燥吻真何以。请看退翁歌,其的能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