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复主要作品:《八月十四夜》《蜡烛》《又赋十五夜月》《谕学》《中秋歌》等。字号:字明复,号富春。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晋州平阳。出生时间:992年(壬辰年)。去世时间:1057年(丁酉年)。别称:泰山先生。主要成就:教育、经学。
关于孙复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孙复的诗词 点此查看孙复的详细内容
《中秋夜不见月》、《八月十四夜》、《中秋歌》、《中秋月》、《中秋月》、《谕学》、《蜡烛》、《又赋十五夜月》、《白雀洞·禽贵羽毛洁》、《北牖洞·旧驻东方骑》、《南华洞·峭径入苍烟》、《岘山·天下名山数南国》、《嘉莲洞·地应连海眼》、《朝阳洞·险绝信天开》、《栖霞洞·宽踰城阙峻瑶魁》、《夕阳洞·尘寰虽未远》。
二、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孙复的家世及其早年的经历已不可确考。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孙复年届三十六岁,时范仲淹守丧居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掌府学。孙复上谒范仲淹,范给予其经济资助,并为他谋了学职,授以《春秋》。以后范仲淹服满复职,孙复去应举。泰山讲学景祜元年,孙复第四次科举落第,通过郓城举子士建中介绍,孙复认识了石介。石介在泰山筑室,邀孙复去讲学,并与张洞等执弟子礼师事孙复。孙复居泰山八年,主要从事经学的研究与讲学,撰写了《易说》六十四篇、《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等著作,声名渐显于世。步入仕途庆历一年(1042),在范仲淹、石介等人的推荐下,孙复以布衣超拜,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他与石介一起,积极支持范仲淹等的"复古劝学"主张,在太学实施举人应考须有听书日限及扩大太学录取人数等措施,使得学生人数骤增,北宋太学从此而兴。嘉祜二年(1057)七月病逝。孙复辛勤于治学,研究周、孔之道,先是追求科举与功名,后是研究学问与讲学,故而在40岁(一说50岁)尚未成婚。时宰相李迪,深知孙复人品、学问俱佳,将其侄女嫁给了他。李迪是宋真宗、仁宗时有名的大臣,地位、政绩都很显赫,为人处事亦很正派,他将其侄女下嫁给孙复,增其贤名,而世人则由此更知孙复之贤。孙复之学及其为人,很快传闻于天下,他一时成为学界权威。孔子的后裔孔道辅,时为龙图阁待制,很有声望,亦前来拜见孙复。拜见时,石介立侍孙复的左右,举行礼仪时,升降拜则扶持着,往谢孔道辅时亦然。孙复所主持的泰山书院一时盛况空前,成为当时的一个学术活动中心。孙复盛名在外,引起范仲淹、富弼等当朝一些大臣的关注,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后仁宗到太学巡视,赐孙复绯衣银鱼,并有意委孙复为侍讲,为皇帝进讲,解释古书的疑义,后因人反对而未成。卒于任所庆历七年(1047),坐徐州举子孔直温案,贬外职,后重返太学任教。时有徐州人孔直温,因引诱军士谋将捕,搜其家时得到孙复的诗词,孙复因而受到牵连,并遭到贬官处理,遣为应天府判官事。这时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官员为其说情,最后仍留为国子监直讲,后又被迁任为殿中丞之职,至卒。孙复病重时期,当朝大臣韩琦将此事禀告了宋仁宗,并选派了一个书吏,给予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协助孙复得书15万言,录藏于秘阁中。孙复著有《春秋尊王发微》12卷,《春秋总论》3卷,《睢阳子集》10卷,《易说》64篇。从孙复著作内容看,他研究的学问,主要是阐述周孔之道。他主张“尊王说”、“道统论”,适合于统治集团的需要,顺应了统治阶级的意愿,因此,他的学术思想受到了社会上层的重视。
三、人物评价
对此史家还评价道:“以后来说《春秋》者,深文锻炼之学,大抵用此书为根柢。”可见,孙复不仅为理学体系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思想内容,同时还为进一步完善这个理论,提供了一个方法论。理学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理论形态,孙复是这个理论形态的先驱者,其作用与影响是很明显的,在古代思想史与理学发展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故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有“不敢忘”之语。孙复科考失利,盖由于其重义理而轻传注,而宋廷沿隋唐学风,专以辞赋取士,偏重文学修养,所以孙复“知其道不与时合,不敢复进,乃退”。欧阳修评论说:“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
四、主要作品
《谕学》冥观天地何云为,茫茫万物争蕃滋。羽毛鳞介各异趣,披攘攫搏纷相随。人亦其间一物尔,饿食渴饮无休时。苟非道义充其腹,何异鸟兽安须眉。人生在学勤始至,不勤求至无由期。孟轲荀卿扬雄氏,当时未必皆生知。因其钻仰久不已,遂入圣域争先驰。既学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斯文下衰吁已久,勉思驾说扶颠危。击喑敺聋明大道,身与姬孔为藩篱。是非丰顇若不学,慎无空使精神疲。《中秋歌》明月一岁中,影圆十二回。如何今夕里,争赏罗樽垒。既爱盈盈色,更上高高台。人心莫如此,试为君言哉。月者水之精,秋者金之气。金水性相生,五行分其事。则知天地间,相感各以类。水得金还盛,月因秋更清。气类使之然,人谁不有情。可怜别夜色,一一皆销声。自昔诗家流,吟皆不到此。徒能状光彩,岂解原终始。冥搜讵有得,燥吻真何以。请看退翁歌,其的能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