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谔字号:昌国、号艮斋、定斋。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新喻(江西)。出生时间:1121。去世时间:1194。别称:艮斋先生、桂山先生。主要作品:《鳌溪》《鳌溪》《读书台》《复朱晦庵》《会刘子东夜饮》等。
关于谢谔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谢谔的诗词 点此查看谢谔的详细内容
《句》、《玉山观》、《鳌溪》、《会刘子东夜饮》、《鳌溪》、《延福寺》、《复朱晦庵》、《至曾田市贻管巡检》、《读书台》、《劝农》、《严隐君九龄适轩》、《龙回院》、《南真观》、《清常寺》、《送子岘之官萍乡》、《送子岘之官萍乡》、《六瑞堂》、《至曾田市贻管巡检》、《读书台·莓苔点点路层层》、《南真观·人烟一簇古溪头》。
二、代表诗作
原文 【鳌溪】数板小桥横晚晴,两行古木弄春荣。不知多少夜来雨,水到岸头浑欲平。赏析鳌溪,在今江西抚州地区。这首即景诗用比兴手法和双关技巧,含蓄深长。诗人眼前的景象是:雨刚停,天方晴,日落黄昏时分。鳌溪上横架一座可怜的小小板桥,溪两岸挺立成行茂密的古老树木,以及夜来风雨所摧折零落的花草;而水流则“春潮带雨晚来急”,拍岸欲上。这一幅暮春郊野水畔小景寄托着诗人对时世的忧伤。
三、生平简介
谢谔(1121~1194)字昌国,号艮斋,一说定斋,人称艮斋先生、桂山先生,新喻(今属江西)人。幼聪慧敦厚,有志圣贤之学,从学郭忠孝,程颐再传弟子。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抚州乐安尉、吉州录事参军,知分宜县,累官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进讲《尚书》。认为帝王之学应以《尚书》为先,可藉以证验后世政事之得失。曾作《十箴》作为帝王进学、立德、理政之借鉴,弟子数百人。要求他们立志以“圣贤自期”,“唯有毫未私意不介胸中”,然后能与圣贤相似 提倡道德修养,“勇于行”。光宗时,历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提举太平兴国宫,晚归桂山。谢谔是一位理学家,文学欧阳修、曾巩,其诗亦有理趣,著有《圣学渊源》、《诗书解》、《论语解》、《左氏讲义》,《柏台谏垣奏议》、《经筳总录》、《孝史》、《民斋集》等。
四、宋史文载
谢谔,字昌国,临江郡新喻人。幼敏惠,日记千言,为文立成。绍兴二十七年,中进士第,调峡州夷陵县主簿,未上,抚之乐安多盗,监司檄谔摄尉,条二十策,大要使其徒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群盗果解散。金渝盟,诸军往来境上,选行县事,有治办声。改吉州录事参军。囚死者旧瘗以鞂,往往暴骨。谔白郡,取船官弃材以棺敛之。郡民陈氏僮窃其箧以逃,有匿之者。陈于官,词过其实,反为匿僮者所诬。帅龚茂良怒,欲坐以罪,谔为书白茂良,陈氏获免,茂良亦以是知之。岁大侵,饥民万余求廪,官吏罔措。谔植五色旗,分部给粜,顷刻而定。知袁州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岁常赋外,又征缗钱二万余,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请免之。以母忧去。寻丁父忧,服阕,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迁国子监簿,寻擢监察御史。奏减袁州分宜、秀州华亭月桩钱。谔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诏行其法于诸路,民以为便。迁侍御史,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讲《尚书》,言于上曰:“《书》,治道之本,故观经者当以《书》为本。”上曰:“朕最喜伊尹、傅说所学,得事君之道。”谔曰:“伊、傅固然,非成汤、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因论及边事,上有乘机会之谕,谔曰:“机会虽不可失,举事亦不可轻。”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光宗登极,献十箴,又论二节三近:所当节者曰宴饮,曰妄费;所当近者曰执政大臣,曰旧学名儒,曰经筵列职。除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请祠,以焕章阁直学士知泉州,又辞,提举太平兴国宫而归。绍熙五年,卒,年七十四,赠通议大夫。谔为文仿欧阳修、曾巩。初居县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周必大荐士,及谔姓名,孝宗曰:“是谓艮斋者耶?朕见其《性学渊源》五卷而得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