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欺骗顾客应按要求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或服务费的三倍,不足五百元则为五百元。消费者可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或诉讼解决争议。经营者欺诈行为应给予三倍赔偿,情节严重者还可受到惩罚性赔偿。
法律分析
商家欺骗顾客,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称作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商家欺骗消费者可以报警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照本法的相关内容规定,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的,该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依照本法的相关内容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消费者权益收到损害的情况下,救济方式主要有以上方法,也可以报警。
综上所述,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要给予消费者三倍的赔偿,情节严重的,可对经营者处惩罚性赔偿。
结语
商家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按照购买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进行赔偿,最低金额为五百元。如果情节严重,还可对商家进行惩罚性赔偿。此外,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调解组织调解、行政投诉、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因此,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选择以上救济途径,包括向有关行政部门报警。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法律的底线,我们应共同维护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