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诽谤的起诉方式及法律依据:遭受诽谤的被害人应向法院提起自诉,法院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提交证据,等待开庭宣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法院对自诉案件根据犯罪事实和证据情况进行开庭审判或裁定驳回,自诉人拒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律分析
被人诽谤的起诉方式:
1、遭受诽谤的被害人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2、递交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
3、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
4、决定立案的,自诉人应提交相应证据;
5、等待法院通知开庭宣判。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拓展延伸
造谣诽谤罪行:法律制裁与社会影响
造谣诽谤罪行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法律制裁和社会影响不可忽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散布谣言、捏造事实、诋毁他人名誉等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涉及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从法律角度来看,制裁措施包括刑罚、经济赔偿和行政处罚,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此外,造谣诽谤罪行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它破坏了社会信任,导致谣言传播迅速,对个人和组织造成名誉损害,甚至引发社会恐慌。因此,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对造谣诽谤的警惕性,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是当务之急。
结语
诽谤行为严重违法,应依法追究责任。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诽谤的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自诉,提交证据并等待开庭宣判。法庭审理过程中,如有疑问可调查核实。造谣诽谤罪行不仅会受到刑事制裁和经济赔偿,还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破坏社会信任和稳定。因此,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共同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三条 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
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