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一班是由31位幼儿组成的集体,女生12个,男生19个,平均年龄都小与小二小三班。
他们是一群幸福的孩子,因为他们娇小、可爱,让我们两位老师和生活老师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关心和耐心;他们也是一群特别的孩子,开学时我们就做了统计:父母在身边的有27个,妈妈在外打工的5个,父母离异的有一个,甚至有个孩子连妈妈也没见过,妈妈刚把他生下来,就被病魔夺去生命。面对他们,使我们更知道责任心的重要,在与他们相处的日子,我们不但是一位老师,更担当起妈妈的角色,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二、班级常规简介
美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伴随人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整体发展,有人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习惯一旦定型,要改过来就困难了。幼儿可塑性强,幼儿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把握幼儿在园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为幼儿长远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有序、规则常抓不懈
“次序感”对幼儿发展十分重要,次序可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 过渡的有序
比如前后两个活动交替中,由于活动形式、内容、地点的转换,我们必须得让幼儿进进出出的有序。比如上课了,我们就用规定的音乐请幼儿请幼儿起立、搬凳子做小圆点上,活动结束再听音乐搬回去。下楼梯,幼儿先排好队伍,然后再一个个衣服拉住变成一队往下走,下楼梯时一个个得脚踩着红苹果,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幼儿乱走,不排队的现象。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秩序的保障,是有序活动的前提。小班的幼儿自控能力比较差,规则意识更是不强,活动是经常发现你拥我挤,你争我夺的情形,因此规则习惯培养更具有意义。
2、 宣示规则
我们经常用正面的语言把活动规则告诉幼儿,如玩滑梯时,哪些地方不能去,不可以从滑梯下往上爬,不可推不可拉,老师敲小铃立刻排队。有时也采用教师问幼儿答的方法来明确活动规则。上课了我们要求幼儿先把小嘴的门关上,小手管住小脚,小眼睛看着老师,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然后老师再开始讲课,举手要求美观,不抢嘴的幼儿老师才会请他。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幼儿课堂纪律明显进步,班级还得到了“课堂纪律好”的小红旗。
3、 暗示规则
比如用图例来暗示,在卫生间里洗手盆上方,我们都贴了节约用水、怎样吸收的一些标志来暗示洗手的规则。也经常用一些动作如食指放嘴边告诉幼儿要安静,食指点在另一只手的中间,表示停的意思。
4、 评价示意
我们经常对幼儿守规则的行为及时进行肯定,以此示意幼儿要遵守规则。如有的幼儿不管喝水、小便、搬饭都排着队伍,就及时表扬,并要求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做任何事情都要排队进行,这就是一种规则教育。
5、 环境的有序
教玩具在内的每一样物品,相对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这是环境的有序。在班级里,经常看到幼儿把脱下来的衣裤随便一扔,把玩过的玩具随手一扔的现象。针对一些无序的情况,我们要求幼儿午睡把脱下来的衣裤整理好,还可以当个小枕头垫在头下面。白天活动得热了,脱下来的衣服就整理好放到娃娃家里规定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教师的叮嘱,幼儿就养成了这个好习惯。玩具同样如此,科学活动中有《分类》这个活动,我们就请幼儿给玩具宝宝分家,幼儿就知道了玩具也有不同的类别,每次玩玩后,他们都会分好放入篮中,并放到规定的地方。“娃娃家”里孩子玩好了总是乱七八糟的叠在一起,于是我们就制作了一些图片作为标签,将它贴在橱柜的每个框里,这样幼儿就知道锅得和锅在一起,勺和勺在一起,他们知道了该怎样整理。
(二)、树立榜样比较对照
教师要做孩子的第一榜样,要求幼儿遵守的规则教师也必须无条件遵守。另外,在孩子中间发现、树立榜样,比较让幼儿发现遵守规则好的组,活动能力、速度都棒,其余的孩子也会以好榜样来对照、比较自己的行为,主动控制自己的规范行为。
(三)、家园一致形成合力
家园一致教育在规则意识的培养方面尤为重要。有的幼儿往往幼儿园一套,家里一套,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结合日常谈话、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培养的规则,并请家长在家也要要求一致,家园一致,真正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如班级里的活动,为了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比如《好吃的水果》很多家长买了水果幼儿带来,我们以发小红花的形式进行奖励和激发其他幼儿;在家园栏对配合的家庭表示感谢;还利用校训通发短信;班级网页上写信感谢家长;学期结束评选“班级热心家长、智慧家长”等形式来感谢重视、配合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