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对眼治疗
治疗方法,因对眼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
(一)
手术疗法
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先天性内斜视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矫正。
(二)
非手术疗法
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
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度有关,这种斜视要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眼镜,坚持戴镜3~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手术治疗。
戴镜后内斜无改变的,只有手术治疗。
斜视完全矫正的继续戴镜,若远视度数很高,也可通过手术矫正斜视而降低戴镜度数。
二、对眼的危害
从外观上讲,由于斜视影响美观,成人对眼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影响工作和社交;对眼儿童常被人起外号,给儿童心理发育蒙上阴影,从而造成其孤僻,自卑及反常心理。
从视功能损害上讲,大部分斜视儿童斜眼的视力都比较差,易形成斜视性的弱视,即使斜视眼的视力正常,视物时也仅能用一眼注视,视野不如正常人开阔。
交替性斜视患者双眼视力可能均正常,但是却仅能用一眼注视,除了不如正常人看物视野开阔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立体视觉的工作。
还有一些麻痹性斜视的患者,由于眼肌麻痹,常采用偏头、侧脸等一些特殊的头位来克服视物时的不适,医学上称“代偿头位”。如不及早矫治,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如:脊柱的侧弯等。
由此可见,对眼的危害不仅仅是一个外观问题,还严重影响了生理功能。因此为了减少、避免上述的严重并发症,必须认真对待,早发现、早治疗。
三、宝宝对眼原因
婴幼儿时期的宝宝眼球的调节机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出现对眼现象,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好转,所以这么小的宝宝还不能判断是否对眼。有的父母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双眼都向中间对,而到医院检查,医生却说不斜。这可能是医学上讲的内眦赘皮,也叫假性内斜视。这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根据黑眼球两侧眼白暴露得是否对称,来判断眼球是否正位。当有的孩子鼻梁较平,在内眼角处有一个皮瓣(内眦赘皮)时,会挡住部分鼻侧的眼白,这样一来,当孩子侧视时,一侧的眼睛就好像向中间斜了。
真假对眼辨别
用一个聚光手电,距孩子眼前1尺左右,将光照在两眼中间的鼻梁根部,让孩子盯着手电看。此时在两眼的黑眼球上就会有反光点,如反光点位于黑眼球的中央,眼睛就没有斜视。如果眼位是偏斜的,反光点就会偏向黑眼球的边缘。此项检查应反复多次,以得到较为确定的结论。
另外一个较简单的检测方法是:让宝宝与自己正面相对,直视你的眉间,你试着将宝宝两眼中间鼻梁的皮肤向上夹起,露出眼白,观察宝宝黑眼珠的位置是否正常对称。
如果你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去医院请专业的眼科医生检查。如果医生检查后认为没有问题,就不必担心。如果属病态,则需手术治疗,以两岁前为佳。
四、新生儿出现对眼正常吗
“对眼”是很多2岁内宝宝的常见情况。这是由于新生儿的鼻梁较低,因此双眼才会眼内眦外移,也就是两眼内距较大,造成两眼内侧部分白眼球被覆盖,形成假性“对眼”现象。待宝宝慢慢长大后,鼻梁长高,“对眼”的情况就会慢慢消失了,那么也就是说,新生儿“对眼”大部分是正常的。
宝宝“对眼”怎么解决
刚刚我们在上文中提到过,新生儿到婴幼儿期间,宝宝会有假性“对眼”的情况发生。那么宝宝“对眼”怎么办呢?我们先来了解,如何区分宝宝的真假“对眼”。一般来说,如果将鼻梁处的肌肤轻轻捏起,并用手电筒照射鼻梁处,灯光落在瞳孔中央就为假性“对眼”,落在眼球角膜的外侧部分就为真性“对眼”。所以,这也就成为很多年长的老人口中常说的老话“小孩儿对眼儿不用治,长大自然就好了”,这也就是我们刚刚讲过的,宝宝假性“对眼”的情况。如果爸爸妈妈担心宝宝真的患有“对眼”,那么也可以到医院进行诊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