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哮喘的预防饮食保健

2023-07-20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一、支气管哮喘症状

1、症状:哮喘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咳痰,多于发作趋于缓解时痰多,如无合并感染,常为白黏痰,质韧,有时呈米粒状或黏液柱状。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很大,轻者仅有胸部紧迫感,持续数分钟,重者极度呼吸困难,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症状的特点是可逆性,即经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部分自然缓解,当然,少部分不缓解而呈持续状态。发作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不少患者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规律,每天凌晨2~6时发作或加重,一般好发于春夏交接时或冬天,部分女性(约20%)在月经前或期间哮喘发作或加重。要注意非典型哮喘病人。有的病人常以发作性咳嗽作为惟一的症状,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紧为惟一的临床表现。

2、体征:体征是呼气哮鸣音,与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和消失,一般来说,哮鸣音越高、细,出现于呼气末期,哮喘症状越严重。发作期可有肺过度充气和体征如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弱等,呼吸辅助肌和胸锁乳突肌收缩增强,严重时可有发绀,呼气相颈静脉怒张、奇脉等,部分危重病人,气流严重受限,喘鸣音消失,呈现“沉默肺”。

对典型病状和体征,可作出临床诊断,对不典型病例,应作下列检查,结合治疗后的反应可以确诊。

支气管激发试验采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观察气道的反应的程度,以判明气道反应性高低的方法。通常以组胺或醋甲胆碱吸入试验最常用和敏感性最高。吸入组胺累积剂量≤7.8µ;mol或醋甲胆碱浓度≤8mg肺通气功能(FEV1)下降>20%者为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持支气管哮喘的有力证据,一般适用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的60%或以上的患者。

支气管扩张药:吸入试验和两周强化平喘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对已存在气道阻塞、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的60%以下者,测定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0.2mg,15min或强化平喘治疗后(如口服泼尼松20~40mg/d,2周)的肺通气功能(FEV1)的变化,改善>15%者,结合临床可以确诊。

呼气峰流速(PEF)波动率测定用微型峰流速仪监测。于清晨起床及下午(黄昏)各测定PEF,若两数值之差与其之和的均值相比>20%者可诊断为哮喘,这对哮喘的生物规律研究尤为重要,亦有助于疗效判断。但在非发作期哮喘患者可出现阴性的结果。

二、支气管哮喘的保健

一、护理:

消除呼吸杏迫,维持气道通畅:

1、用药护理①支气管扩张剂(如拟肾上腺素类,茶碱类及抗胆碱药物),可采用吸入疗法、口服、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等方式给药。其中吸入治疗具有用量少、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使用时可嘱患儿在按压喷药于咽喉部的同时深吸气,然后闭口屏气10秒钟将获较好效果。目前常用的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舒喘灵,albuterol;喘乐宁)、特布他林(terbutaline;舒喘宁)等。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虚弱、恶心、过敏反应及反常的支气管痉挛。常用茶碱类药物有氨茶碱(aminophylline),其副作用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及心率不整等。另外由于氨茶碱的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故宜做血浓度监测,维持在10~15ug/ml水平为最佳血浓度。②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长期使用可产生众多的副作用,如二重感染、肥胖等,当患儿出现身体形象改变时要做好心理护理。

2、吸氧:患儿哮喘时大多有缺氧现象,故应给予氧气,以减少无氧代谢,预防酸中毒。氧气浓度以40%为宜。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

体位:采取使肺部扩张的体位,可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另外还可采用体位引流以协助患儿排痰。

保证休息,并做好心理护理:

过度的呼吸运动、低氧血症使患儿感到极度的疲倦,给患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休息,护理操作应尽可能的集中进行。采取措施缓解恐惧心理,确保安全,促使患儿放松。了解家长及患儿的心理问题并根据个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

提高活动耐力:协助患儿的日常生活,指导患儿活动,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及紧张的活动。患儿活动前后,监测其呼吸和心率情况,活动时如有气促、心率加快可给予持续吸氧并给予休息。依病情而定,逐渐增加活动量。

密切监测病情:持续观察患儿的哮喘情况,观察患儿有无咯大量白粘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加快及哮鸣音,有无大量出汗、疲倦、发绀及呕吐情况,有无胸廓饱满、呈吸气状,叩诊时有无过度反响,听诊全肺有无哮鸣音,当呼吸困难加重时有无呼吸音及哮鸣音的减弱或消失、心率加快等。另外应密切监测患儿是否有烦躁不安、气喘加剧、心率加快、肝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及血压等情况。警惕心力衰竭及呼吸骤停等合并症的发生,同时还应警惕发生哮喘持续状态,若发生哮喘持续状态,应立即吸氧并给予半坐卧位,协助医师共同处理。

日常护理:

1、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等;

2、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等;

3、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戒烟;

4、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

5、避免受凉和上呼吸道感染;

6、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

7、加强体育锻炼及深呼吸锻炼。

三、支气喘哮喘的饮食

饮食禁忌:

1、忌食海腥肥腻及易产气食物。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这不仅是一般人饮食原则,更是哮喘病人应遵循的原则。鱼虾、肥肉易助湿生痰;产气食物如韭菜、地瓜等,对肺气宣降不利,故均应少食或不食。

2、忌食刺激性食物。饮食过咸,水钠易潴留和刺激呼吸道,辣椒、葱、蒜、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食疗保健:

1、百部茶:用百部100克,蜂蜜500克,清水5000克,先用清水煎百部至1000毫升,滤去渣,再加蜂蜜慢火熬膏,饭后冲服,每次1~2汤匙,每天3次。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久咳不愈甚验。

2、灵芝茶:取灵芝20克,连续煎服3天,对咳嗽、祛痰均有显效,对气管平滑肌痉挛有缓解作用。

3、杏仁芝麻羹:炒杏仁、炒芝麻各等量捣烂,每次6克,—日2次,开水冲调服用,可以止咳润肺通便,对老年人较为适用。

4、燕窝粥:燕窝10克,粳米100克,冰糖50克。将燕窝放温水中浸软,去污物,放开水碗中再发,人粳米,加3碗水,旺火烧开,改文火慢熬约1小时左右,人冰糖熔化后即可服食。可治肺虚久咳患者。

四、支气喘哮喘的预防

哮喘的预防应包括:①消除或避免产生变态反应和哮喘的各种因素;②早期诊断,及早治疗;③积极控制气道炎症及症状,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预防哮喘的发生——一级预防如上所述,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的哮喘属变应性哮喘。胎儿的免疫反应是以Th2为优势的反应,在妊娠后期,某些因素如母体过多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等均可加强Th2反应,加重Th1/Th2的失衡,若母亲为变应性体质者则更加明显,因而尽可能避免。此外,已有充分证据支持母亲吸烟可增加出生后婴幼儿出现喘鸣及哮喘的几率,而出生后进行4~6个月的母乳饲养,可使婴儿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妊娠期母亲应避免吸烟,这些均是预防哮喘发生的重要环节,有关母体饮食对胎儿的影响,则仍需更多的观察。

2、避免变应原及激发因素——二级预防

(1)避免变应原:特别对于有特异性体质的患者,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如屋尘螨、花粉、动物皮毛,可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等,对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脱离该职业环境。

如前所述,呼吸道病毒是否哮喘的变应原尚有争论,但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于儿童,鼻病毒于成人,避免呼吸道病毒感染亦是重要的预防哮喘措施。

(2)防治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很密切,有人对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近20年随访,发现其中近17%发展为哮喘,远远高于对照组(5%);研究亦表明,有20%~25%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组胺或氨甲胆碱激发),因而认为这部分患者可能属于“亚临床型哮喘”。哮喘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约占28%~50%。近期资料表明,对此类病人在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若能积极控制鼻炎(如口服非镇静H1受体阻滞剂,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及减轻其症状,因而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预防哮喘的发生及减少其发作均是有价值的。

3、早期诊治、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三级预防

(1)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对于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的患者(如表现为单纯咳嗽,发作性胸闷或运动后气促胸闷等)应及早作出诊断。研究表明对于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越早使用气道抗感染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日后肺功能的损害(包括肺功能的恢复及儿童随年龄肺功能的增长)越小,因而对绝大多数患者(除了少数处于“间歇”期外),一经确诊,就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随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规范化,它可能成为变应性哮喘患者三级预防的一个有效措施。

(2)做好哮喘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哮喘是一个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促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加强患者的教育及管理,十分重要。其一,教育患者使其了解哮喘的本质,诱因,发作的信号,用药的种类及方法,特别要强调长期抗炎的预防性治疗。其二,教育患者学会采用微型峰流速仪来监测自己的病情,以便在病情变化时及时用药。

我国在贯彻全球哮喘防治战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特别是建立了“哮喘之家”,“哮喘俱乐部”,加强了医患合作,使哮喘的发作频率,急诊率及住院率,医疗费用均明显降低,今后要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