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四种情况下的生理性出汗
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有些活泼好动的孩子,白天运动量大,产生的热量多,机体没有能力将多余的热量通过出汗散发出去,热量积聚在宝宝体内,宝宝晚间体温可达38℃左右。宝宝入睡后,产生的热量减少,交感神经敏感性减弱,身体便通过出汗散发多余热量,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
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夏天天气闷热,卧室通风不良,宝宝更容易出汗。这种出汗在医学上称“生理性出汗”,一般都发生在上半夜刚入睡时,深睡后汗液便逐渐消退。
一般情况下,小孩子在入睡后1~2小时内出汗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无需过分担心。
二、宝宝病理性出汗
病理性多汗指在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多汗。佝偻病所致的多汗表现为头部多汗,哺乳时和入睡后出汗增多,熟睡后逐渐消失,与季节无关。体弱的病儿多汗往往是在白天活动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出汗,多见于1岁左右的小儿和断奶前后的小儿。因喂养不当而致摄事不足或摄入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而发生营养不良也易出现多汗。如果宝宝经常在天亮前或清晨空腹时多汗,则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这时可给予喝糖水或食糕点,出汗即自止。如果孩子经常是在下半夜出汗,这种出汗常称为“盗汗”,是结核病的常见症状,它是由于体内的结核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了机体的交感神经,使之兴奋而引起的。出汗部位以胸背为主。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宝宝不明原因的经常大汗淋漓或身体一侧或下半身出汗,就应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妈妈如何护理多汗宝宝
1、宝宝汗多,先应明确原因
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话,妈妈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除去外界导致宝宝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炎热夏季需经常开窗,有条件者用电扇或开空调,要注意风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尤其在宝宝睡着后,皮肤毛孔开放,身上有汗,风直接吹容易受凉。
2、多汗,是否穿得盖得过多
我们主张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从小锻炼宝宝抵抗力。有的妈妈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就拼命给孩子添加衣服,穿了好几件毛衣还穿棉袄、棉裤,晚上盖好几床棉被。要知道给宝宝穿或盖得过多,使宝宝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湿,又没有及时换掉,宝宝用自己的身体温度捂干湿衣服,反易受凉而引起感冒、发烧及咳嗽。出汗严重的宝宝,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过多,会引起脱水。
3、多汗宝宝,及时补充水分
最好喂淡盐水,因为宝宝出汗与成人一样,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给宝宝喂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
4、及时给多汗宝宝擦干身体
有条件的家庭,应给宝宝擦浴或洗澡,及时更换内衣、内裤。宝宝皮肤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皱折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
5、仔细观察,有无疾病症状
发现宝宝多汗,妈妈应仔细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婴幼儿有活动性佝偻病而多汗,可去医院就诊,口服鱼肝油和钙粉,多进行晒太阳等户外活动。夏天清晨突然发现小儿出大汗,没有发热,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发冷,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6、中医中药治疗
一般没有什么西药可以单独治疗宝宝多汗。可吃些中成药或汤剂以协助止汗。如用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红枣6-8只,煎汤口服。冲服黄芪颗粒冲剂,不必煎。有佝偻病的宝宝可以冲服龙牡壮骨冲剂等。
宝宝出汗多,可能有着许多的原因。爸爸妈妈们可要了解宝宝的病源才能对症下药哦,让我们的宝宝健健康康成长!
四、宝宝多汗食疗推荐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人体可以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较成人旺盛,所以产生的热量及代谢产物也相对较多。加之小儿汗腺发达,而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全,故小儿出汗较多。一般在活动时或入睡2小时内多汗,而无其他伴随症状,属于生理性多汗。如小儿不活动时也多汗,以及入睡后大汗淋漓,整夜出汗不止,伴有睡眠不安、体重不增、食欲不佳等,则属于多汗症。
应用食疗治疗多汗症效果好,没有副作用。食疗方法可参考如下:
*糯米小麦红枣粥:取糯米50克,小麦30克,红枣12克。将以上加水煮粥食用。
*固表补气粥:取党参12克,白术10克,麻黄根10克,粳米50克,红糖12克。将党参、白术、麻黄根加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将粳米加入汁中煮粥,熟后加红糖食用。
*黄芪红枣糯稻根汤:取黄芪15克,红枣12克,糯稻根10克。将以上加水煮30分钟,食枣喝汤。
*核桃莲子山药羹:取核桃200克,山药粉200克,莲子200克,米粉150克。将以上研压成粉,均匀混合。每次用25克加入米汤或牛奶中煮熟成羹,每日2次。
*黄芪龙牡饮:取龙骨30克,牡蛎30克,黄芪15克,红枣12克。先将龙骨、牡蛎加水煮20分钟,再加黄芪、红枣煎20分钟,去渣留汁饮用。
*调和营卫粥:取黄芪12克,浮小麦30克,桂枝5克,白术10克,红枣12克,粳米50克,糖12克。将黄芪、白术、浮小麦、桂枝洗净加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再将红枣洗净去核,与粳米一起放入药汁中加水煮30分钟,加糖食用。
*小麦红枣桂圆汤:取浮小麦30克,红枣12克,桂圆12克。将以上加水煮30分钟食用。
*麻麦浮地饮:取麻黄根10克,浮小麦30克,麦冬10克,地骨皮12克,糖12克。以上加水煮30分钟,去渣饮汁。
*滋阴粥:取银耳10克,莲子12克,红枣12克,杞子10克,粳米50克,冰糖少许。将银耳用温水泡发备用。将莲子、红枣、杞子、粳米加水煮至半熟,加银耳及冰糖煮至米烂,食用。
*黑乌煎:取黑豆30克,乌梅10克,红糖12克,粳米50克。以上加水煮30分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