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发育通常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宝宝在12-14个月时就会开始学习走路了,但如果孩子到了1岁半后仍然没有学会走路,则认为孩子属于走路晚,此时应积极寻医检查。那么宝宝走路晚是什么原因呢?相信很多家长都比较关心这一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导致宝宝走路晚的原因都有哪些吧!
1、家庭教育因素
孩子走路晚与家庭教育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长平时不积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走路学习环境,反而过度溺爱宝宝,担心宝宝会会太累或摔倒而不让宝宝有走路的机会,最终就会使宝宝的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所以走路的时间就会比同龄孩子更晚。
2、宝宝心理排斥走路
如果宝宝内心排斥走路,或是在刚开始学走路经常跌倒摔跤,孩子就会对走路产生恐惧感,因而再也不敢练习走路。如果这种心理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导致幼儿罹患”惧走症“,最终发生走路晚的现象。
3、家庭遗传
宝宝走路晚与家庭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少数宝宝的坐、立、走的时间都比同龄人稍晚,可能是因家族遗传所致,有关专家认为,这与宝宝脊髓髓鞘成熟较晚密切相关。
4、疾病引起的运动发育迟缓
如果宝宝患有脑瘫,那么患儿的肌张力就会改变,虽然不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展,但却会使宝宝出现坐、站、走的时间晚的情况,严重者可能会终生学不会不会走路。此外,患有神经肌肉疾病的患儿也会出现走路晚的情况。
温馨提醒:宝宝走路晚大部分不是病态,这主要是与个体差异和缺乏锻炼等因素有关。各位家长家长应及时找准原因,并为宝宝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避免给宝宝施加过重的心理压力,此外还要认真观察宝宝是否伴有听力、视力有无障碍等情况,并积极就医检查和咨询,以免宝宝罹患某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