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3、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难点: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思路:
本文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第二课时力求恰当地使用辅助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说说的自己家乡民俗,民俗引入——播放云南地方的风俗图片,。再简介作者,让学生随着一个湘西人的角度来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原名沈岳焕,曾用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灯。作品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三、检查字词
1、让学生齐读学案p56课前自学(一)
2、出示需掌握重点字词幻灯片,再加以巩固。
读音: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意义: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四、整体感知
(一)听课文录音范读 ,要求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
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写村寨传歌。
(二)学生思考课文以下问题
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3、读完本文,云南的歌会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明确:淳朴自然 ; 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五、精读课文——山野对歌
1、概括课文二三段的内容。
明确:描绘山歌对唱的场面
2、“这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明确: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远,却互不见面。
3、“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 相照应,因此,这里的“多”字用的准确精当无可更易。“种种的方式”具体包含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4、在课文的第二段中,提到民歌唱的方式有很多,如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下面两首民歌分别属于哪种方式?
①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明确: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②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哟来,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明确: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5、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参考学案p57 句段品读)
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明确:细腻真实,笔触细致,如在眼前
六、小结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我们要反复品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课外收集有关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及当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云南的歌会》,理清了文章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文章首先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合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生答)看来,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云南的歌会也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二、研习课文
1、赏读“山路漫歌”
(1)、“山路漫歌“这个片段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美景;赶马女孩子的歌唱。
那些赶马女孩, 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悦耳好听的山歌)
(2)、作者为什么要写赶马女孩“嗓子通常没有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
明确:欲扬先抑,突出女孩子歌声的淳朴本色美。
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等会让大家分享一下。
(3)第五段场面描写,它既是全场鸟瞰也穿插 个别人或事 的特写,内容比较多,请列出具体内容。
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作用和歌师傅。
在这个歌唱场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侧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例:写实。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
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任务优美的歌!板书:以景衬人
2、赏读“村寨传歌”
“金满斗会”呢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人多――时间长――盛装)
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盛况空前,十年难逢)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写的是唱歌的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板书:点面结合
3、赏读完三个歌唱场面,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表格,以更好的体会各个场面独特的风格。(斜体字部分由学生完成)
内容 特点 写作重点
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 唱歌人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 唱歌环境
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 唱歌场面
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三、总结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领下,我们对自然、对人、对艺术进行了一番品味,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学们,生活就像歌声一样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那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
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须的养分。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潮剧、英歌舞、舞虎狮、潮洲大锣鼓、赛龙舟……)现在,就让大家来欣赏英歌舞片段及潮洲大锣鼓,这些都是我们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五、布置作业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一)
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以人衬景
山路漫歌:这是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以景衬人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点面结合
(二)
内容 特点 写作重点
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 唱歌人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 唱歌环境
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 唱歌场面
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