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歌唱、寒冷、原野、森林、融化、伐木人、斧子、锯木头、煤油灯、睁大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去年的树”被人们砍伐、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使学生受到树木保护形势严峻的环境维护意识教育。
4、品味鸟儿的语言和动作,揣摩其内心的思想感情,理解友谊和承诺的内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森林被砍伐,以及土地日益严重的沙漠化的图片和资料。
2、学生课前学习生字词,通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情感铺垫:
1、请大家观看一些森林被砍伐的图片,阅读一点土地日益严重的沙漠化的资料。然后,把你的想法面对大家简单地谈一谈。(先看、读图和资料,再指名“七嘴八舌”谈感受。)
2、导入:同学们都谈得很好!看来大家已经能初步认识到了保护森林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有关树木的——《去年的树》(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都自觉地预习了课文吧?好!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谁来读一读屏幕上面展示的生字词?(找几位同学来读,错的当场纠正和重复,教师再领读。)
看来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请大家把课文读几遍,要尽量读正确、读流利。开始!
2、读完了吗?好,谁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是如何流利、顺畅地朗读课文的吗?(指名朗读。)
根据你现在的理解,谁来讲一讲这篇课文都写了些什么呢?(指名回答,学生可以片面、粗浅地理解,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
3、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应该怎样来给别人讲一下这个故事?(指名讲故事,教师给予鼓励。)
三、质疑解疑,精读领悟:
1、同学们刚才都讲了一个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接着,请你们再仔细地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好的、精彩的句子,或者是你感受最深刻的地方,并把感受写在课文的旁边。(教师巡回指导,进行发动、激励。)
2、默读完了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谁来说一说你所划的语句?然后再谈一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指名,读句子,谈感受。)
3、根据学生们所寻找到的语段,课件展示出来。
4、学生可能找到的地方有:
第1段;第3、4段;第5、6段;第7至14段等。
5、教师可以随即引导学生来读每一部分,先谈其感受,再让他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去读每一部分。
学生对各个部分的理解可能有:
第1段,说明树和鸟儿是很好的朋友;第3、4段,说明树和鸟儿有个约定,他们约好明年再唱歌和听歌;第5、6段,表现出鸟儿的疑惑——树怎么只剩下根了?他到底被谁给怎么了;第7至14段,是应该着重强调的部分,要反复读,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并最终能带着他所理解的情感,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把课文朗读下来。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好,这堂课先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去年的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感情诵读:
1、我们接着来学习《去年的树》这一课(板题),请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老师一会儿让你们来展示一下。(指名朗读,对能够有感情朗读的进行鼓励。)
2、咱们来换一种读书的方式,老师想找几位同学,分别担任课文之中的角色,“你一言,我一语”,串连着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声音要洪亮,字正腔圆,要带着你对人物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找谁呢?(指名,找同学分别扮演树、鸟儿、树根、大门和小女孩,教师自任旁白。)
二、质疑解疑,精读领悟:【这里是顺承上节课的第三板块。】
1、同学们说,他们刚才读得怎么样?很精彩!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下面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第7至14段,边读边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默读、思考,教师询问,随机梳理问题。)
2、大家都默读完了吗?好,请你把你不懂的问题说给你们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听,看他们能不能帮助你解决?(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3、大家都探讨地十分热烈,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急不可耐地想听一听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谁先来向我汇报?(指名谈他自己的疑难问题——已经在小组内部解决了的紧接着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仍旧没解决的问题,由教师随即引导、分析和解答。)
4、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有:
⑴那棵树到底是被谁给砍伐掉了呢?
(引导:通过树根的回答可以知晓,树是被伐木人用斧子砍倒了。)
⑵那棵树被砍下来后,运到哪里?又怎么被加工了呢?
(引导:树被运到了山谷,在那里被切成了细条条儿,做成了火柴。)
⑶那被加工成火柴的树的命运最终如何?
(引导:火柴最后是被人们用来点火、照明了,都燃烧殆尽了。)
5、这样看来,树木被加工成为火柴的过程就是:砍伐→锯割→切削→点燃。(板书)一棵曾经是多么美丽的树,就这样被人们给“消灭”了!人们太残忍了!树实在是太可怜了!同样,森林也是这样被人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大片大片地砍伐掉的!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得保护好树木、森林呢?各学习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向老师汇报。(指名谈看法。)
三、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请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之下,一齐来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教师和同学们齐读。)
2、鸟儿和树是最好的朋友,这大家通过阅读课文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那么当被人们制作成为火柴的树都燃烧完的时候,鸟儿又为什么面对着灯火来歌唱呢?请你们默读这几段,仔细地思考。(学生默读、思考。)
3、谁来说说你的看法?(指名谈看法。)
(教师强调:鸟儿和树是最好的朋友,拥有最深刻、持久的友谊;鸟儿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和树在去年就已经约定好了——等来年鸟儿还会来对树唱歌,鸟儿为了兑现承诺,所以一定要坚持面对灯火来歌唱。这是多么深刻、美好的友谊!这是多么诚实、坚定的承诺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和别人保持良好、长久的友谊,永远都实现自己曾经说过的承诺!)
4、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想对这个鸟儿说些什么?先思考,再谈谈。
四、布置课外作业:
把你想对鸟儿说的话写下来,作为这节课的作业。
同学们,再见!
教学评估
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知道它写的是什么?接着我们仔细地去研究一下,作者是怎么样写的,然后我们可以再去研究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样写。加涅所讲的一般认识过程,也适用于阅读教学过程,因为阅读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倒过来,比如说还没弄明白是什么,就先来讨论为什么,那就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阅读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整体——部分——整体”。这也就是我设计这堂课的理论依据。
总起来讲,我按照设计所上的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教后反思
我的这两节阅读课有一个毛病,就是课堂里的讨论太多。我们常常以为阅读是一种集体活动。其实,阅读是一种个体活动,我们既不能用老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也不能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我们不能以为班上某个学生的发言,特别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的发言,就代表了全班同学的理解水平,阅读课应该让每一个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另一个方面,阅读不能够只是了解了事实,或者知道故事情节,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定的情感,感受作家塑造的形象,领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还有,阅读要和思考结合,因为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
这是我下一步的实际教学中应该着重注意和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