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我们四位思想品德教师有幸到张家口市第十六中学听课。两堂教学观摩课和一堂说课结束后,感触颇多。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体会。
首先,我发现每位老师都很有亲和力,上课感情都比较投入,我最喜欢史秀琴老师的课,她的姿态亲切而温柔,语言优美动听,上课情感投入,很放的开但也很严谨,和学生有语言的交流,还有眼神和一些肢体语言的互动,给人心情舒畅的感觉。她就像一面镜子,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自己上课也很有亲和力,但激情似乎不够。本来以为声音响就是激情,但是我听了史老师和自己学校几位名教师的课,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不激情的,因为在和学生语言交流的时候,除了声音响(说话也很快),我所投入的情感是很少的。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经验比较少,拘泥于备课教案,想到的是我接下去该讲什么,我应该让学生讲什么才能一步步完成我的教学,而不是引导学生讲他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所以情感上的互动很少,也就没有激情可言。
其次,我觉得各位老师的导入都很精彩。凡是导入比较顺利的,我这堂课也就完成的比较好,如果导入环节就引起了争议,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不高了。比如以问题情境导入,学生的回答是希奇古怪的,他们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回答如果能博得同学一笑那就是成功的,是经典的。所以我往往是在很尴尬的情况下很勉强的导入课题,这时学生会质疑,然后是我们两三分钟的争辩,好在我已对每个班的课堂风格有所了解,所以对于他们的质疑我早有准备。但是我发现这些聪明的孩子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口服心不服的。这堂课他们是不愿意认真听了。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备课时也可以做到精心的准备,但是如何导入到位,对整堂课起到真正的引导效果,这是我日后要多加揣摩的。
第三,各位老师的教学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有探究有讨论,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郑老师她的课形式很简单,没有活动,表面看上去平淡不精彩,但细细体味,发现这堂课在知识点的落实上做的很到位。学生在探究在讨论中,掌握了知识,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也得到指导和锻炼。整堂课既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也落实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第四,各位老师的教与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出彩的地方也有不足。发言少,很明显互动不够,那么发言多,是不是就代表着互动很好呢?我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比较多,但是对发言的点评似乎很少。自己上课有时也忽略对学生发言的点评,有时是反应不过来,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异想天开。我觉得主要问题还是对教材吃的不够透,自身知识的匮乏,加上拘泥于详尽的备课教案,就等着学生一个个发言,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说出来,或者说完整了。如果学生能够按着你的思路来完成教学,从表面上看,这堂课很顺利,但是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深层次的想法是捕捉不到的,或者是根本没有激发出来,作为教师很轻松,但事实隐患也很多。如果学生没有按着你的思路来上课,从表面上看,这堂课乱乱的,重点难点不突出,知识点也落实的不理想,作为教师也很吃力,一直在“拨乱反正”,虽捕捉到学生的想法,但是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
第五,课外拓展方面,缺少关注。一堂思品课也许你可以很好完成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但是能力目标也许很难完成。所以我觉得课外拓展很重要,但是学生的课外拓展缺少引导者,他们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但是就是做不到。有学生说,思品就是让我说虚伪的话,做做不到的事情,也有学生说思品学的是死道理,更多学生说思品太难了,对他们的要求太多太高了。我觉得这就是课外拓展没有完成好,一堂课,从表面上看到的,并不是它真正的结果。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那么课堂上学习的价值是不大的。
上述,是我在外听课以及在校学习请教的一点体会。其实感触很多,只是有些是心领神会了,但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总之,我非常感谢教研组给我们这种听课学习的机会。通过互相听课,不仅增加了我们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也让我们从不同风格的优秀教师中取到了“圣经”,帮助我们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能够精益求精,朝着新的高度不断前进。同时也让我感受到构建有效的思品课堂教学很难,路漫漫,其修远,希望每次的相聚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对思品有更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