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是交流的主观能动性,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新课程提倡通过交往革除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师生间的交往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对话,而对话需"文本材料"。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主持人、特邀嘉宾和参与听众都紧紧围绕着主题,进行互动式的交往对话,对话的材料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这种材料可以说是一种"经验材料"。教学与《实话实说》有其相似之处。教科书的每一课的课题,就如同师生对话的一个主题,主题之下的诸多内容就好比师生对话的材料,师生需要在有限的时空内,紧紧围绕对话的主题,依托对话的材料,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对话的材料,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对话。这种对话的基础材料是教科书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果没有这样的"文本材料",那么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就会失去依托而变得漫无边际,操作上既不可能,事实上也行不通。所以,像教科书这样的"文本材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
2、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解决对学生分析不足的问题?答、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好的教学设计必备条件。下面仅对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情的认识和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把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作为分析学情的突破点。
(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独立型与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对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模块三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我们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他们.
1.和谐课堂,快乐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2.生活课堂,更有意义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
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如我们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咋一看没错.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就会发现“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
3.灵活课堂,轻松学习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教学“一个钝角中去掉一个锐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个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要学生灵活掌握及运用.而实际生活中如“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约准备多少钱?”算式49104这里49看作50,但104则看作110不能看作100,这样才合理更实际.
面对应用题不得死板硬套,应掌握方法,有些题有多种解法.有的题可从问题着手,有的题则从已知条件着手.只有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就可做到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4.幽默课堂,充满活力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爱,幽默驱赶烦恼,带来欢笑.学生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倒好处的课堂幽默,完全可驱赶学习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判断力,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如一次一学生在课堂老往后转,还不时说话,我看了他几回,他仍然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身前,话锋一转提高嗓门对着他说“你屁股上按了滚珠儿啥”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的同学一下全乐了全变精神了,看着这位同学会心地笑.接着我意外发现这下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时此刻我顿时明白,幽默让我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数学课堂更是魅力无穷.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