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年6月是全国第xx个“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抓工作底线中的底线。我们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作为代价,这是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也是一条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刻吸取“1·14”重大火灾事故教训,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强势推进安全隐患大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当前我市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低小散”企业较多的产业结构还未根本改变,影响和制约安全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安全生产的工作基础还不够扎实。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采取有效举措,持续深化安全隐患大整治。
一要强化底线思维,以最坚决的态度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持隐患大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到抓安全生产的认识只升不降,抓安全生产的责任只强不弱,抓安全生产的力度只增不减,抓安全生产的措施只硬不软,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二要强化问题导向,以最严厉的手段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标准不降、强度不减、力度不松”的原则,继续深化以消防安全、道路交通、渔业船舶、制鞋行业、涉氨制冷、危化、燃气管理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赢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隐患排查主体责任,实现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于无法实施整改或整而不改的,坚决实行停工停产处理。要持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决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三要强化源头治理,以最有力的举措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源头治理的思路,把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作为推进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推动安全生产与“四换三名”、“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力求转型发展有效突破,安全发展本质提升。要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企业分类管理体系,加快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绩效差的落后产能。要坚决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彻底铲除滋生安全生产隐患的温床。
四要强化长效监管,以最严密的体系提升事故防控能力。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推进以“主体责任标准化、政府监管网格化、监管服务社会化、综合监管信息化”为重点的安全防控治理体系试点建设,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各项工作措施,坚决堵塞安全监管漏洞。要制订和完善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规范各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把每家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每一栋厂房和出租屋的安全管理责任固化到每个单位和每个工作人员,杜绝事权真空和责任盲点。要积极探索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托管,做到安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企业自查、行业自纠,提前防范、及早处置。要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等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动态安全监控与事故预警。
五要强化责任意识,以最严明的纪律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社会单位、每个村居(社区)、每个房东、每个职工,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有关事故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同时,要建立全覆盖、适应不同层次的社会化安全教育体系,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要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和安全知识,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救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