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不成功的案例,那时候我参加工作才六七年。”葛永乐说,当时,他带高一的一个班级,一名男生学习成绩很好,能力也很强,他也觉得他很适合当班长。后来,这名学生坚持要走读,不肯住校,班主任也就答应了。但是,麻烦的事情也来了,身为班长的他,早上上学经常迟到,不能在同学中起表率作用,这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葛永乐与家长沟通后,家长却极力庇护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班里有人写信要与这名学生“单挑”,这封信传到了班主任的手里。班主任一看事态严重,马上与家长联系。没想到,家长得知这事情后,连声叫好:“孩子不行,我帮他打!”
对于这样的家长,葛永乐最终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只是与他保持常态的联系。这名同学因为经常迟到和思想上容易走极端,高二时,被免去了班长职务。不过,这一处理非但没有让他醒悟,反而让他更自暴自弃。就这样,高中三年转眼就过去了,高考时,这名学生没有考好,第二年复习后继续考。
后来,葛永乐在翻看《东阳日报》时,无意中看到了这名学生,他在东阳世贸城做假花生意,做得还挺不错的。葛永乐联系上了这名学生。说起过去的事情,这名学生觉得自己挺过意不去的:当时没有听老师的话,毕业后这么多年,才想起老师的话。
葛永乐认为,在校期间,他与这名学生的沟通是不成功的,但是,这些沟通在这名学生整个人生发展过程中,是有启发的。“教育效果的显现,为何滞后这么久。”葛永乐对此也百思不得其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