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的来历
贴对联的来历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传说这种风俗是孔子传下来的。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有许多学生,一次,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干粮吃完了,孔子就叫学生子贡去向一个名叫范旦的人借点儿粮食。
子贡找到范旦,说明了来意,范旦想:人们都说孔子有学问,我不妨试一试,他对子贡说:“我提个问题,孔子若能回答得出,就借粮给你,好坏多少喜欢恼。要他说一句话。把这七个字包含进去。”子贡回去告诉孔子,孔子说:“天地间好人多。坏人少,。借时喜欢还时恼”,范旦得到了圆满的回答,就答应借粮,三天后,范旦送来了一张字条,写着: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还我一笔筒米来。孔子急着去列国游说,便告诉来者:“米粮一时不能还清,留给后人慢慢去还。今后凡是门上贴对联的人家,都有是读书人,要饭吃的即可上门讨米”。
后来,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规矩,平民百姓过年时,也想讨个吉利,张贴起对联,这样,贴对联的风俗就留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