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接下了高三两个普高班的教学任务。其实,最初的时候我是准备着要去教高一语文的,但是,事实往往不会顺着每个人的心意进行。八月份我便第四次走进了高三的课堂,开始了我第六年的工作和第四次的高三教学。工作短短五年就有三年是教高三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我却这样一步步摸爬滚打着走过来了,期间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实是不足与外人道也。
工作的第六年,接的又是高三的班级,毕业班的工作做了一年又一年,新课程的教材始终没有机会接触,这于我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如果能够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教高一,让自己完完整整地带一批学生出来。教书到现在,我已经渐渐地认识到,想要出成绩最好是让老师从高一开始一直教到高三,稳定的教师队伍,师生之间彼此很熟悉,这样的师生关系更能够让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帮教计划,同时学生也不用因更换老师而在此走一次熟悉老师教学方式的路子。总而言之,稳定的教师队伍更能够出成绩。
这一届的高三学生情况比较特殊,他们的成绩以及综合素质都比往届的学生要差一些。再加上高三时才接的班,师生之间都不了解,所以教学的质量肯定没有预想中的那样理想。不过既然已经确定了要教他们,作为老师,我肯定要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所以开学之初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还做了很多的设想,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给予学生们最大程度的帮助,帮助更多的人走进大学的校门。
本学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会考,因此我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文化修养上。
巩固基础知识,我主要是和学生一起回顾苏教版必修1到5的教材以及《<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在回顾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以及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并穿插作文能力的训练。至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我主要是借助《百家讲坛》,重点选择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老师讲的《李白》、《苏轼》、《李清照》,让学生在观看康震老师的讲课视频中渐渐地接受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高雅文化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升个人品位的目的,另外我还安排学生欣赏了四集电视诗歌散文系列片《西湖四韵》,目的也是让学生在聆听优美散文,观看如画风景的同时提高审美品位,增强对美得事物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随着会考的渐渐来临,我的教学重点有有了一些调整。在会考前一个月,我再次引导学生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了书本之上,回归课本,在读书看书中熟悉各知识点,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来应对会考的挑战。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个别学生的书本早早的就丢失或者贩卖掉了,还有一些学生在复习之中表现出消极的情绪,这些都为整个班级的学习应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如何激励那些对学习不敢兴趣的学生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去年,我带上一届高三时曾经采用过激励法,成功地激励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可是这一次我想再采用激励法时却发现自己竟然无从下手。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这令我无所适从,我找不到激励的点,我很困惑,可是没有人能解答我的疑惑。
我该怎么办?自己思考,和同事讨论,上网寻找专家学者的解决方案,最后都是无果,我很困惑。可是,时间还是一天天地过去,会考很快就回来,高考也会按时来临,我该怎么做?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两个字:“困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