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培训学习总结大全

2020-12-10 来源:欧得旅游网

  在这段的时间里,我通过网上学习“继续教育”培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学了就要会用,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和调整。课堂教学给了我发展的空间,让我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下面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学生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我认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要指导学生要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如:在学习语文时,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行解决生字词的习惯;课上敢想敢说、敢于对现成答案质疑的习惯,要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要让学生认识到课本只是一个范本,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教材,并且要鼓励引导学生涉猎群书,能写读后感等等。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生应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教师为主的教授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但往往为了应试,容易养成不动脑死记硬背的习惯,与国家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违背。即是强调学生要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究。我们可以拿一堂语文课设想一下:如果课堂上,仍然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教室死气沉沉,就像过去形容的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至少学生没有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反之,如果教学活动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兴趣就会增加,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同。

  三、学生间的互助学习。

  由于受时间精力的限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能照顾到,总会有被遗忘的角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助作用,以实现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这就要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形成优带差,差赶优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互助小组的分配老师也要动一番脑筋,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差异、智力水平,以及生活环境等对于学习小组学生位置的安排,要考虑到方便学生的学习,当然不只是在课上,还要考虑到课下的交流。目前正在摸索过程中,希望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也要改变学习方式,二者相得益彰。

  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通过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得到保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实践课程的实效性。其次,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丰富而有个性。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积极采用尝试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等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有爱心、责任心。

  教师要做有心人,必须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注重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刻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规律。很多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关心学习最困难的学生,决不放弃一个学生。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后进生的成长过程,思想深处就不去想如何让后进生进步的方法,这是缺少爱心和责任心的表现。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既要重视优生,让优生更优秀;又要关注差生,让差生有所进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能深入到教学研究中,实践——探索——再实践,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成长,做个教育研究的有心人。教学也是要与时俱进的,要有耐心不断地去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考试的社会当中。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知道,不能把学生当作考试的机器。教育的精神关怀启示我们:学科教育中体现人文性,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就是把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安排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策略,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都能从这个基本理念中得到解释。

  把新课程的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根本的还是要从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做起。这是我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国家级通识培训》最深刻的感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