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职业道德
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负面的现象引发人们的反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树立起学校师德的新标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命题。
师德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必须拥有合理载体,才能充分体现出德之芳馨;必须考虑其生成的土壤,从沃土培根开始,方能硕果殷实。然而,当前,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却存在一些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组织轻过程,没有长远规划
许多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将师德建设视为“一把手工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多是下发一些相关的会议文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往往缺乏实质性、长期性、整体性的规划。
2.重制度轻人文,缺乏人文精神做引领
建立一个好的师德评价体系,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师德建设的必然需求。但是,急功近利地搞制度建设,却容易成为空壳噱头。任何工程,其实质内容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添加,但若把握不了神韵,就不可能建筑出好的结构实体。
3.重行政轻文化,没有文化底蕴作支撑
许多学校搞师德建设行政味道很浓,好像除了行政以外就无路可走了,没有考虑到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就是以德为中心。
在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教化万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正因为如此,教师有比较高的社会声望,赢得了诸如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私奉献的蜡烛等称号。这不仅是因为其职业的神圣,而且还因为在绝大多数教师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品格与精神,那就是师魂——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集高尚的情操、高洁的道德修养于一体的品行,是一种献身教育、孜孜以求的境界,是一种呕心沥血,身体力行的磨砺,是引领一个教师不断进取的旗帜和感召力量。正因如此,教师还有一个特别的节日——教师节,这是人们对教师表达的敬意。
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多个侧面:
1.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为师品,品优为师
教师应有崇高的品质,有一种甘为人梯、勇为铺路石的精神,有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假如一个教师的灵魂卑俗,他就不敢坚持真理,就不会有令人敬重的言行,就培养不出芬芳的幽兰、挺拔的青松、傲雪的寒梅、苍翠的修竹。
2.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为师表,身正为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的教育者,道德的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楷模也。”美国学者布鲁纳也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师应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从而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可敬、可佩。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应铸就师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伟大的时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总之,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而最能述说一时之师风者,莫过于一时的文化。新时代的学校师德建设不是一句口号、几个样板、几个文件所能承担的,它需要以学校为首倡地,以学校人文环境为产床,以学校文化为载体,需要学校师者潜心探索创新实践时代教育和文化的承前启后,真正在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化”上做出点新学问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