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风险管理的微观基础
2023-01-03
来源:欧得旅游网
风险管理l RISK MANAGEMENT 论企业风险管理的微观基础 上海大学 李玉 风险管理又称为危机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 境里将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该过程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 的签订是有成本的,由于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交易频数等因素 的存在,不可能将一切可能的未来情况都写进合同,所以契约是 估和应变策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必须先明确风险是如何产生并 如何传递的。一般而言,风险即不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 不完全的,签约本身具有风险。资产专用性(Williamson,1988)的 存在,又会使得不同的投资和行业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契约的 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本文拟探讨的是企业的 风险,是指负面的社会不确定性。根据这一假设,企业管理人员才 可以根据发生的事件和已获取的知识来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对应的 结果,并赋值以概率,将其量化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规避。本文将 从个体行为开始探求风险产生的根源,并逐步扩展到企业、市场, 形成三位一体的视角。 一、风险产生的机理——偏好、有限理性及交易行为 社会不确定性首先来自于个体的交易行为。市场交易活动本 质上是许多个体之间行为博弈的均衡结果,由于交易类型的不同, 博弈方式也不一样,博弈的结果也会呈现多样化,不确定性亦随之 产生。加之交易的数量众多,使得某些个体交易所产生的特殊不确 定性会广化为社会的不确定性。而且在交易时,个体之间的差异会 被分散,但是由于大量的长期或重复交易存在,暂时分散的差异有 可能转化为以后期间的不确定性。 人的行为又是有限理性的。有限理性涉及先天的认知能力和 后天的学习能力。作为对传统经济学“完全理性”假设的批判,经 济学家赫伯特・西蒙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其认为,“人的 行为是理性的,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客观环境及人的能力等原因, 现实中只能有限度地实现理性”,而且他还认为,人们只能在决策 过程中寻求满意解而难以寻求最优解。西蒙的学说同时涉及到了 有限理性的程度问题,即实际有限理性(何大安,2004)。从该层面 上而言,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后天对知识的充实可以规避 风险,但程度是有限的,风险管理即是通过知识的不断获取而减少 (非消除)风险的过程。 风险的类型和程度受个体偏好的影响,偏好指人们对待风险 的态度。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风险回避、风险中立和风险偏好三 种类型的行为人。人们对风险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投资规模,共同 决定了交易行为的选择及其不同的均衡结果,从而造成风险的差 异。 二、风险管理的出发点——企业 关于企业的性质,科斯(1937)认为,企业是由于交易成本的 存在而对市场的替代,而张五常(1983)进一步指出,企业并非对 市场的替代,而是一种契约关系(劳动市场)替代另一种契约关系 (产品市场)。企业的出现本身可以将一部分个体行为内部化,规 避某些外部风险,但也会因其不同于个人和市场的契约特征,带来 新的风脸。对于企业和风险的关系,下文将从其本质出发,根据企 业不同的结构展开论述。 其一,契约风险。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Jensen& Meckling,1976),是要素的产权主体之间博弈均衡的结果。契约 执行是动态的的博弈过程,在先前的一次均衡实现后,交易各方 会根据契约规则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风险便会产 生。而且,契约的订立必须与各主体的利益一致,否则先前的均衡 会被打破,出现新一轮的博弈,在新的均衡出现之前,新的风险也 会产生。 其二,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内部治理风险。企业中,伴随着要 素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的 关键是通过薪酬合约激励代理人的行为,降低代理成本,这也是公 司内部治理的一种机制——激励机制。激励的效果取决于委托代 理双方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在我国,相对于私营企业而言,国有企 业的激励明显不足。一方面,政府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拥有最 高的持股比例,以此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由于企业管理层并不拥 有剩余索取权,所以他们追求的是暗含于其决策权下的“超额控 制权收益”(刘少波,2007),从而利用政府产权上的“优势”,形 成“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中,董事长通常由经理人员 兼任,董事会成员亦大多为公司内部人员,难以发挥监督和控制经 理人员的作用。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由于管理者不承担或只 承担较少的风险,造成风险与收益的非均衡,代理人难以得到有效 的激励,上至经理层、下至职工的道德风险(如偷懒、在职消费)都 比较大,产生了较高的代理成本和经营风险。而且,这样的治理结 构使得管理者没有必须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太多压力(陈汉文, 1999),从而产生信息披露的风险。当投资者认识到企业的造假行 为,便会做出消极的市场反应,行政管制也随之产生。刘立国 (2003)从财务报告舞弊方面,以1994 ̄2002年间被处罚的26家 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国有股比例、“内部人控 制”均与会计舞弊正相关,从而支持了上述观点。所以对于有效的 风险规避而言,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不可或缺的。 其三,企业经营与资本结构。企业的风险类型有多种,在所有 的风险中,经营风险与企业最为相关。企业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经 营,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收益,收益是对风险的直接对冲,而风 险的存在都会降低收益水平。经营出现问题,各种风险会随之而 来。所以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围绕经营战略进行。企业经营的前 提是筹资,举债和吸收投资是企业筹资的两种方式。筹资涉及企业 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相对构成比 例。前者会带来信用和破产风险,其具有状态依存的特点,依附于 企业的经营状况,当企业资不抵债时,信用危机或破产便会发生, 企业的控制权就会落在债权人手中。对于负债风险的规避,必须结 合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战略。 对于所有者权益而言,其带来的风险主要来自资本市场。根据 甜冬通孔.理财2008115 ̄I 12期 风险管理l RISK MANAGEMENT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企业应尽可能提供及时而真实的信息、维持良 好的经营业绩。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对筹资的运用,即要素投资, 包括生产性的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源投资。投资期间不同、要素种类 不同,投资专用性程度也不同,风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专用 性越强,撤出投资的成本越高,风险就越大。所以风险管理必须考 虑不同的资产(风险)特征,对于专用性高的投资,通常采用纵向 一补偿后的潜在风险。 其二,风险的市场传递机制。与企业有关的市场,主要涉及要 素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控制权市场、宏观调控及市场的竞争 程度。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收益水平, 即经营风险。要素市场直接依附于产品的生产与营销,而企业的要 素又是上游企业的产品。要素的需求离不开筹资,资本市场的风险 会影响企业筹资的规模与价值。所以笔者认为,市场风险是从产品 市场开始,沿着整个供应链逐步传递。如果产品(要素)市场出现 严重的问题,企业通常会面临较大的破产风险,潜在的新企业会对 原企业形成接管控制权的威胁,这同时对原企业的决策层形成一 种防止被接管——这里的接管包括兼并、敌意和友好要约收购及 体化合并的方式将风险内部化(Williamson,1991);对丁人力资 源,专属于所有者,其撤}n即是人才的直接消失,故应注重对其主 体的评价和激励 “专用性”还意味着不同行业所使用的资产具有 共性,风险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可以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致 的经验和标准 其四,企业内部环境。企业为进行风险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 内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团结等)能保 证战略的顺利实施、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便于 企业的领导与内部协渊、促进信息的沟通,增强企业对外界环境的 应变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风险在市场中的传递 风险的产生是内外交互影响的过程,其可以来源于企业内部 并向外扩散,也会由市场传递到企业之中。市场风险使企业更加难 以预测与掌控,对企业的影响更深远 下文将从外部性、市场类型 等方面探讨市场风险传递的机制。 其一,外部性。所谓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会对 另一个经济单位造成影响 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活动都会对别人 产生影响,积锨、有益的影响叫做正的外部性;反之,负面、消极的 影响叫做负的外部性.科斯(1960)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运 用“交易成本”概念,引用上游企业污染下游河流的例子,对解决 外部性问题做了透彻的阐述:当在交易过程中不存存交易成本,只 要产权足明确界定的,则不论产权在哪一方,交易双方的自愿交易 都可以使资源获得同样的有效配置;若交易费用大于零,资源的最 优配置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与选择来实现:(1)短期与长 期外部性。短期与长期内,都会存在外部性,风险管理也要在这两 个期问进行权衡 在短期,外部性的存在会直接增加企业的经营成 本,并随着经济、金融、贸易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以递增的速度间接 地在企业之问传递,即所谓的“蝴蝶效应”。而且,由于绎济行为方 式的差异,外部性对企业的影响方式也会不同,从而增加企业在市 场经营中的风险。另一方面,外部性的存在会增加制度运行的成 本,所以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内部化..我同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就是制度外部性逐渐减少的过程(孟岳 松,l999)。市场是企业或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媒介,可以释放 企、J 专、JJ,化分丁而带来的部分专有信息,其信息含量大大超过任 何一个企业所能容纳的水平,从而对企业经营产生正的外部性,抵 消企,lkO ̄一一部分风险。外部性的长期影响是指代际传递效应。企 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存前提,是当前的经营成果和战略会对后 续的经营年度产生影响,在会计上表现为盈余的可持续性。代际外 部性会增加或减少未来的经营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的风险使 业 更加难以把握:(2)外部性的相互性。科斯指出,外部性是相互的, 解决的关键在于,应从社会总体成本与福利的角度避免较严重的 损失。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对外部产生负的外部性,就有可能承担 对外补偿的风险,如社会责任。同时,补偿也会对其自身造成损失。 所以规避由此产生的风险,不仅要考虑实际补偿的过程,更应预测 螂村奈通讥.理财2008年第12期 代理权竞争(郑志刚,2004)——的激励。一旦接管形成,接管者不 仅需要重新整合被接管企业的物质资源,更须考虑人力资本及企 业文化的融合,如果冲突始终存在,潜在的并购风险也会如影随 形。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其所面临的是寡头垄断市场。生产者对产 品的定价和产量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寡头市场中,参与者通过 联合定产、联合定价、产量领导及价格领导等策略来相互影响,实 现均衡的产量与价格。所以,企业的风险管理要考虑同行业领先企 业的策略。另外,宏观经济政策通常依据经济走势而制定,并间接 影响企业的风险。政府政策有两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种 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持续期不同,带来的风险也就有所差别。企 业应针对当前的市场运行状况,及时预测未来政府政策的可能走 向。 参考文献: 『1]Coase,R,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ea N.S 1937. f 2]Coase,R,The and Economics,1,1960 [3]Simon,H,Models of Man,New York: John Wiley& Sons,1957. [4]williamson,O,The Logic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Jour— nal of Law,Economies,and Organization,4,1988. [5]williamson,O,Economic Institutions: Spontaneous and Intentiona1.Gm ernance,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 tion,7(Special Issue),1991. [6]Hayek,F,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American Economic Rm Jew,1945. [7]Jensen and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nn: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 naneial Economics,1 976. [8]刘少波:《控制权收益l障论与超控制权收益:对大股东侵害 中小股东利益的一个新的理论解释》,《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9]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 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12期。 [10 陈汉文、林志毅、严晖:《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 量——由“琼民源”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1999年第5期。 [11]郑志刚:《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南开经 济研究》2004年第5期。 (编辑 余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