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导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读书风格。培养学生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积淀文化底蕴,健全自身人格。
3.借助搜集资料、展示成果、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与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难点:通过参与活动和展示成果,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活动内容:好书大家分享、向名人学读书、交流与讨论 教法与学法:
1.合作探讨。在活动中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注意穿插牵引。 2.展示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学会与人交流。 课前准备:
活动前要求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制作课外阅读的读书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活动流程
一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教师导述: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品格,重塑人的灵魂。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心灵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时候,更应该倍加珍惜读书时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二 开展活动,激趣引思
活动一:展示读书卡,好书大家分享
1.以抢答的形式,回答下列问题:你平时最喜欢看什么书?你都看过什么书?
师:由于每个人的爱好不同,所以选择的书籍也不一样。那么,你们在平时一般喜欢看什么书呢?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项活动,就是将你们各人所看过的书以读书卡的形式向大家做推介。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抢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由抢答。场面十分活跃。大多数学生喜欢儿童文学、动漫等之类的书。网络文学也逐步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
生1:我喜欢看漫画故事书。特别喜欢看《机器猫》。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猫。他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主人大雄解决各种困难。它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妙、充满想像力的世界。
生2:我喜欢看《儿童文学》,小时候,我家就订阅了《儿童文学》。这份杂志非常有趣味,她教给了我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对书中的小说、童话、寓言非常喜爱。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生3:我在家没事的时候,在网上读一些小说和童话故事,当然也看动漫类的书。我认为网上写的小说非常有趣。我喜欢看《兽王》,也喜欢看《草房子》、《一千零一夜》。
2020年(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师:刚才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爱好和体会,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的阅读非常宽泛。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同学都没有机会发言,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分享你的读书情趣,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读书卡片,互相交流,比一比,看一看,选出最精美的读书卡片。
2.展示读书卡片,好书大家分享。
教师先用课件展示读书卡片示例,讲解读书卡片应包括的项目:书名、作者、内容简介、推介理由(或心得体会)。然后每个同学展示自己所做的读书卡片,全班同学互相传阅,互相评比。选出最佳的三个读书卡片,教师适当予以奖励。推荐评比可以交由各小组组长负责。
课件示例:
读 书 卡 作品名:__ 《鲁滨孙漂流记》 __ ______ ______ 作 者: ______________ 笛福______ ___ ____ _ 内容摘要:商人鲁滨孙在航行途中遭遇风暴,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他在一个荒岛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社会经验,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后来他从食人部落手中救出一个野人,并命名为“星期五”。在鲁滨孙的驯化下,星期五也变成了文明人。后来两人终于回到了祖国 推荐理由及我的思考:这是一部宣扬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探险精神的小说,书中极力赞扬了人的智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人在欣赏小说曲折情节的同时,感受到人的力量的伟大,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小组组长:我们之所以推荐杨琴、杨依、邱航同学的读书卡为最佳读书卡,主要原因是这几个同学的读书卡制作精美,内容完整,匠心独具。故事叙述连贯流畅。推荐理由和心得体会见解独到,深刻,让其他同学看完后能全面感受到作品的真实和感染力。
师:中国古人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些话告诉了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对文章进行思考。而制作读书卡和写心得体会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刚才同学们在活动中都能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这是值得鼓励的。尤其是这三位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的确非常精美,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作品的主要内容,也给我们以启示。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不仅善于读书,也勤于思考,有关他们的读书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向名人学读书。”
活动二:向名人学读书,讲故事比赛
1.每人根据安排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先出示有关名人读书的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如何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课件的主要内容是讲述 “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和凿壁借光”的故事。
师:刚才老师已经通过课件的形式给同学们讲述了中国古代三位名人读书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学习贵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管他有多么困难,但只要他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大家互相评比,看哪个同学讲述的故事最感动,最精彩。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讲故事的代表,参加班级讲故事比赛。 生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
2020年(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读书勤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生2: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3.其他小组学生谈听后感,并由大家评选本次讲故事比赛一二三等奖。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给我们讲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故事。这些故事非常的感人。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且要说出哪个同学的故事讲述得最好。
生1:我认为二组的同学讲述的《高尔基救书》故事最好。我听后非常感动。一个人为了救书而不顾自己的生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据说,他为了读书,还受尽了很多屈辱。他当过鞋匠,受过老板娘的毒打。正因为高尔基坚持如饥似渴地读书,让他成为了世界文豪。
生2:我认为一组的同学讲述的《鲁迅嚼辣椒驱寒》故事最让我反思。我们今天生活条件这么好,手里也有很多零花钱,可是我们不是想着去买书,而是花在零食上。我们也把很多时间白白的浪费在电视、游戏上,的确让我感到很惭愧。其实,任何一个名人的成功都是与他们的刻苦努力分不开的。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不一。最后,以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师:从刚才进行的两项活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的阅读视野不断开阔,而且阅读方法也丰富多彩。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的确,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人的境界更高一层。但是,由于现在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传媒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更好的阅读方式呢?下面进行第三项活动:交流与讨论。
活动三:交流与讨论
教师出示讨论议题:如何看待网上阅读?要求小组成员之间或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联系实际,明确亮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并简述理由。
师:刚才我们在进行第一个环节中介绍“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的时候,有的同学提到了自己经常进行“网上阅读”。喜欢看《兽王》。大家知道,《兽王》其实是一本玄幻类的网络小说,书中有许多打打杀杀、血腥和暴力的内容。因此,有的人说,网上阅读并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那么,你的看法呢?请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观点。
学生自由组合,自由讨论。形成观点,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与辩论。
生1:我们组认为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理由有三:一、各种书籍应有尽有。网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按照兴趣与爱好自由地选择,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二、网上阅读方便快捷。可在瞬间得到你所需的信息,不必像书店里那样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而眼花缭乱。网上虽然也有不良信息,但只要我们学会辨别,培养自控能力,是可以避免的;三、可以节省开支。大家都知道,现在书店里的书都很贵,而我们作为学生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且父母的辛苦钱也很不容易。如果我们选择“网上阅读”就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了。
生2:我们组认为网上阅读弊大于利。虽然网上阅读省钱、省时、方便,但网上有许多不良信息和陷阱,我们很容易被诱惑而分心,再加上无人帮助我们沟通和辨别,作为未成年的我们自制能力普遍较差,可能由于一时的好奇而误入泥潭,越陷越深,因而荒废了学业。
师:刚才两组同学的代表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尽管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从双方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准备充分,思维活跃。同学们对于网络阅读这一新型阅读方式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认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其实,对于网络阅读这种方式,不
2020年(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能因为它是新型的,就盲目地推崇,也不能因为它的不足,就拒绝舍弃。值得思考的是,网络作品参差不齐,有的歪曲历史,胡编乱造,甚至不健康的内容充斥其中,这对于还不具备辨识能力的同学们来说,难免是一种误导甚至带来毒害。因此可以把网络阅读当做一种爱好,而不应该作为一种主流。真正的阅读是需要走进文字,让文字启迪智慧,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聆听伟人的教诲,品味先哲的思想,领略山川名胜,感悟人生真谛。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阅读中享受快乐,让阅读点亮你的人生。
三 课堂小结
全班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作一个总结发言,评价学生的讨论与发言的情况,并谈谈自己对读书问题的看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展的“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都进行得非常精彩。可以看出,你们在这项活动中预备得非常充分,也非常投入,你们真的很棒,老师为你们喝彩!老师也看到了部分同学终于克服了以往胆怯的毛病,能勇敢地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还有第三组的同学,精诚团结,踊跃发言,见解独特,展现了力求上进的好风尚。可以获得本次活动的最佳组合奖。让我们用掌声祝贺他们!
同学们,“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佳的读书时光。读书可以充实你的思想,丰富你的情感,改变我们的人生,是我们通向理想的桥梁。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黄昏,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的教学构思主要围绕两个目标来展开: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形成自己的读书风格,养成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积淀文化底蕴。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三个活动的内容一脉相承,互为渗透,前后映衬,浑然一体。而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活动板块之间的穿插牵引和营造课堂氛围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与交流,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再辅以老师对学生的适当评价,使整个课堂有松有弛且有序,学生也在快乐的参与中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以及读书的乐趣。
但是,由于在教学预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能力还较弱这一学情特点,因此在 “交流与讨论”这一环节中,很多学生面对“如何看待网上阅读”这一议题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基本上是附和其他学生的观点,再加上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小组之间的对接,对学生的分工也没有具体明确,导致这一环节有些仓促和凌乱。
另外,本节课虽然突出了活动课的“活动”特性,但并未完全凸显“语文性”。如果在“展示读书卡,好书大家分享”这一环节中,教师若能结合多媒体再给学生介绍更多的名著知识,让阅读经典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方式,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个性、塑造人格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