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内容:
P19--20解比例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1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10:1.5和8:12
3.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2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淘气和明明用玩具汽车换小人书的图片。
师:你知道淘气能换几本小人书?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在进行“物物交换”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生:要按一定的'比例交换。
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并说说想法。
学生展示
当学生出现14:x=4:10时,师:怎么来解这个比例呢?
引导学生想比例的性质,把它转化成4x=140,然后独立完成。
师: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应用
3
学生试解比例,小组长担当辅导员。
教师说明:(1)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2)当解完方程要会验算,并给学生介绍验算的方法。
3. 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4. P20“练一练”的第三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20 1、2、4、5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4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 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2. 把两个比值都是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3. 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4:10=14:x
解:4x=140
X=140÷4
X=35
答:可以换35本小人书。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