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城市的出现 ⑤磨制工具的发展 ⑥定居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3.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许多海内外人士皆会齐聚轩辕故里﹣﹣河南新郑,参加盛大的新郑祭祖大典。这盛大的祭祖典礼纪念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4.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舜,舜推举禹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这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奴隶制 5.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是 ( ) A.夏 B.商 C.周 D.秦
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 ) A.奴隶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7.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失去民心,最终在和汤的斗争中大败,夏朝灭亡。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建造鹿台堆集从全国抢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导致商朝政治混乱,人民不满。周文王起兵伐纣,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这三个故事中推测,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君采取利民措施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国君暴政,不得民心
D.周文王伐纣
8.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C.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D.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10.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12.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式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3.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判断对错) 1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判断对错). 15.战国时期,商鞅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判断对错)
16.春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判断对错).
17.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指出“仁政”治国的观点。 。(判断对错)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8题10分,第19题15分,第20题15分,共40分.) 18.材料一:
观察图片,请回答:
(1)材料所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2)请从高到低写出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
(3)图片A对B授予哪些权利?B必须对A履行什么义务?
19.如图是两幅原始居民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
(2)最早建造图一和图二所示房屋的分别是哪两种原始居民?其中图一居民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造成两地居民房屋样式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至少答两点)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书,这本书的名称是?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四、探究题
21.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角色扮演】
(1)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4)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图)。
(5)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河南省商丘市李原一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谋人的知识点.
【解答】元谋人,生活于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城市的出现 ⑤磨制工具的发展 ⑥定居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考点】人类的出现与进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解答】城市的出现是工商业发展起来后的产物,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据此可排除含④的ABC三个选项. 故选D.
3.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许多海内外人士皆会齐聚轩辕故里﹣﹣河南新郑,参加盛大的新郑祭祖大典。这盛大的祭祖典礼纪念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诞生人文初祖的知识点.
【解答】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因此由材料“轩辕故里﹣﹣河南新郑”,可知新郑祭祖大典纪念的是黄帝.
故选A.
4.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舜,舜推举禹为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这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奴隶制 【考点】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点.
【解答】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了有才德的舜.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选C.
5.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是 ( ) A.夏 B.商 C.周 D.秦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是我国的早期国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选A.
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 ) A.奴隶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考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的确立.
【解答】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传
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世袭制. 故选D.
7.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失去民心,最终在和汤的斗争中大败,夏朝灭亡。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建造鹿台堆集从全国抢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导致商朝政治混乱,人民不满。周文王起兵伐纣,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这三个故事中推测,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君采取利民措施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国君暴政,不得民心
D.周文王伐纣
【考点】夏朝的灭亡;商朝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建“酒池肉林”腐化堕落,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故选C.
8.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C.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D.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
【解答】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
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故选C.
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考点】青铜器.
【分析】由图中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商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 故选B.
10.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青铜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解答】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说法正确.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等,不是用于战争.
③司母戊鼎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不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说法正确. 故选D.
1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代的特征.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故ABC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诸侯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 故选D.
12.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式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晋国曾经称霸诸侯.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因此在《战国形式图》上找不到晋国. 故选A.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3.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判断对错) 【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谋人的知识点.
【解答】元谋人生活于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故答案为: ×.
1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 (判断对错). 【考点】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
【解答】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
15.战国时期,商鞅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 。(判断对错)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解答】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实行变法. 故答案为:×.
16.春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 (判断对错).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答案为: ×.
17.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指出“仁政”治国的观点。 √ 。(判断对错)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了孟子.
【解答】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符合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故答案为: √.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8题10分,第19题15分,第20题15分,共40分.) 18.材料一:
观察图片,请回答:
(1)材料所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2)请从高到低写出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
(3)图片A对B授予哪些权利?B必须对A履行什么义务?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等级制度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内容的知识点.
【解答】(1)材料一是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西周建立后,通过实行分封制,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2)通过实行分封制,西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天子是最高等级,下面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和士,因此A指的是天子,B指的是诸侯,C指的是卿大夫,
D指的是士.
(3)西周分封制规定,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和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的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胜带兵所处天子作战. 故答案为:
(1)西周(西周写成“周”或“周朝”也可);分封制.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图A给图B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的权力;
图B对图A进纳贡物,服从周王命令,平时镇守疆土,战胜带兵所处天子作战.
19.如图是两幅原始居民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
(2)最早建造图一和图二所示房屋的分别是哪两种原始居民?其中图一居民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造成两地居民房屋样式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3)造成两地居民房屋样式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河姆渡在
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因此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旱,因此住半地穴式房屋,这是自然环境决定的.干栏式房屋优点:通风防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寒保暖. 故答案为:
(1)图一: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图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图二: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3)主要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答“河姆渡人生活于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于黄河流域”也给分).干栏式房屋优点:通风防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寒保暖.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至少答两点)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书,这本书的名称是?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考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 【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
(2)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主张.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仁不让于师.”“温【解答】(1)由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据所学知,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
(2)据所学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注意“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3)依据材料”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可知,他主张用“严刑峻法”来进行管理,这反映的是法家的观点;据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可知,他主张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反映的是儒家的“为政以德”观点;据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可知,他主张顺其自然,道家主要思想是顺其自然、为而治”. 故答案为:
(1)孔子;“仁”的学说.
(2)教育成就:①创办私学②注重“有教无类” ③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答 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
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书籍名称:《论语》.
(3)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
四、探究题
21.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
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角色扮演】
(1)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4)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图)。
(5)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考点】商鞅变法;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建立县制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奖励军功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的是评价变法方法的知识点.
【解答】(1)商鞅变法中“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的措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因此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支持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的措施,严重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因此秦国的贵族不支持商鞅变法.
(3)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4)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奖励军功的措施,调动了秦军将士作战的积极性.
(5)评价社会变法(或改革)的方法是: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的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等.例如: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因此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故答案为:
(1)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因为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赏赐土地.
(5)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