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把本是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一员的工作,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他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她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卖弄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或其他名称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
早期教育:为全面提高婴儿素质,而进行的基础教育。它不仅包括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
★白板说: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想,他强调,人出生以后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一切知识都是在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咋经验的基础上。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 1.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
3
4
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了幼儿园教育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把“体“放
5
在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教育目的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3.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的原则 1. 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2. 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3. 教育目标要连续性和一致性。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 1. 教育目的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3.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制定教育工作计划的意义 1.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2.保证教育工作全面系统地进行 3.保证各项教育工作的协调配合 4.使教育工作更优针对性
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6
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新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1)儿童的发展应是整体的发展 (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3)儿童的发展应是有个性的发展 3.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3)运用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特殊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
7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和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自由游戏活动)。 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1)一日活动中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1)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儿童
(2)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应难度递增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4)因材施教
(5)多样化和纵向的教育评价 ★保教结合的原则 是指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
8
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的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幼儿体育的概念 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的,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体质的,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体育的内容 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9
实施幼儿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幼儿智育的概念 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幼儿智育应当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来进行。
幼儿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智育的内容 1.发展幼儿的智力2.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智育的实施 途径:
1.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2.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2.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0
3.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幼儿的知识结构是建立在幼儿感性经验基础上的。因此,它与中小学那种以科学概念为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有本质的不同。 幼儿德育的实施 途径;
1.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3.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应注意的问题: 1.热爱与尊重幼儿
2.遵从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
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 (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
(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 (3)注意个别差异。 3.重视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
幼儿目的地改变幼儿的行为是幼儿德育的重要任务。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热情,而且需要一定的技巧。常用的技巧主要有:
(1)强化行为的技巧(2)预估行为的技巧(3)转移行为的技巧(4)让幼儿理解行为后果的技巧。
11
幼儿美育的概念: 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美育的内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和创造 幼儿美育的实施 途径:
1.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2.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3.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注意的问题:
1.幼儿园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 2.重视通过美育培育幼儿健全的人格 3.重视陪阿姨能够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理解幼儿全面发展教育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
12
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之一。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的 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应有的需要和权利。
2.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幼儿体、智、德、美等几大方面和谐发展。
3.幼儿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是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
4.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通过教育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5.幼儿全面发展应是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过程。
6.幼儿的全面发展是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紧密关联的。
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什么要求 1.培养全面素质。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来看,其目标从以往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播转向重视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使幼儿从小学会与自己的过去竞争,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超越自我,具备与他人竞争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
13
思维习惯。鼓励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为幼儿适应未来变化万千的社会打下基础。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资本、只能为财富,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学会学习和不断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代精神。
幼儿教育中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相互关系。 第一,儿童体、智、德、美四育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作用。
(1)幼儿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旨在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是培养儿童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4)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第二,儿童体、智、德、美四育是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1)体育对智、德、美几方面发展起着物质保证的
14
作用。
(2)知识和智力为进行德育、美育、体育提供了认识基础。
(3)德育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体育、智育任务的实现。 (4)美育又是德育和智育的催化剂。
第四章幼儿和幼儿教师 1.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以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的历史使命。
2.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关系可以从社会大范围和幼儿园小范围两方面来看 3. 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4. “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教”;二是间接“教”。
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15
儿童观的种类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儿童是“白板” 2.儿童是“小大人” 3.儿童是“花草树木” 4.儿童是“私有财产” 5.儿童是“有罪的”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正确的儿童观 1.儿童拥有各种合法权利 2.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1)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
生物因素主要指的是遗传素质,它是儿童从父母身上获得的各种基因,为儿童后天发展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条件。 (2)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
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它为儿童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决定了儿童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3.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1)儿童的发展幼儿极大的潜力
(2)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挖掘出来。 4.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5.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16
(1)儿童的发展有性别差异 (2)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 ▲表现在对物体的感知上 ▲表现在儿童的判断推理上 ▲表现在儿童的兴趣爱好上 (3)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
幼儿教育的价值 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保证胎儿健康的出生 2.保证婴儿及时的成长 3.保证幼儿迅速的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就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1)教师重视体育锻炼,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教师重视音乐训练,能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 (3)幼儿期是儿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准备时期,幼儿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4)幼儿期儿童所受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幼儿教育观是如何看待、对待幼儿教育目标、幼儿教育任务、幼儿教育内容、幼儿教育途径、幼儿教育手段、幼儿教育方法等观点的总和。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
17
1.热爱幼儿 2.尊重幼儿 3.全面教育幼儿 4.寓教育活动之中 5.教育要幼儿化 6.多种教育形式结合 7.因幼儿而施教 8.争取家庭配合
达成良好师幼关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做法。 师幼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刚要》中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伙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真诚、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
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2.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3.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18
4.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5.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在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责任者是教师、保育员与幼儿。这些人都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身体,还要具有正确的“爱”的精神。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团结起来,保教结合、协调一致,才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策略 促进几哦按时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更好地相互作用的策略,就是让教师和幼儿有更多的、有效的相互影响和沟通的办法,就是让教师“教”得更有效,让幼儿“学”得更好的办法。这些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当是在教育过程中一直起主导作用的一方。这一主导作用表现在,无论是直接“教”还是间接“教”教师都始终控制着教育规程的方向,引导幼儿向着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 2.直接“教”时要注意的问题 ⑴变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
⑵变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多样化的教育手段 ⑶重视情感效应
⑷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19
⑸重视随机的“教”
⑹直接“教”和间接“教”相结合。 3.间接“教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与直接“教”的方式相结合 ⑵正确的角色定位
⑶环境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幼儿学习的形式: 幼儿的学习室其好奇心的表现,幼儿的学习是个积极、主动、持续的过程,幼儿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操作:这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 2.游戏:这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 3.模仿:这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 4.交往:这是幼儿学习的积极形式。
☆★幼儿教师应如何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共性与个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从学前阶段的一般发展进程来看,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有共同规律,但具体到某个学前班或某个学前儿童,由于遗传素质的不同、家庭环境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儿童主观心理活动不同,其发展又各有具体的特点,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应根据具体班级的特点和个别幼儿的特点,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典型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1.作为幼儿教师,要对全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只有了解幼儿,才能因材施教、
20
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教师需要通过系统的观察、专门的测查,了解儿童在语言、数学概念、智力、动作及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有数,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根据其具体条件因材施教。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但还应该根据幼儿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但不同水平的幼儿只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并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如果忽视儿童实际存在的个别差异,在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上都是机械划一,那么,就会使教育工作成为盲目或徒具形式的活动,不能很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甚至给儿童发展带来有害的影响。
如何正确理解幼儿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时,与之相应的幼儿学习方式只要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幼儿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今后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 2.发现学习。在教师间接“教”的时候,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
21
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在幼儿期,这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题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
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而不在于用哪种学习方式。教师应当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态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 艰巨性 2.细致性 3.自主性 4.创造性 5.示范性和感染性 6.整体性
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1.观察力
22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2.沟通能力 (1)教师与幼儿 。 方式有:非言语的沟通、言语的沟通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技巧:了解家长的技能 、与家长交流的技巧 、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3)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主要有: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幼儿间冲突的解决、 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1)分组能力。
分组是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2)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指导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必须了解幼儿,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灵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
幼儿教师的素质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
23
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这是国家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 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
忠诚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2.健康的身心素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宽阔和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有效、高质量的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
幼儿教师的角色 1.幼儿教师是教育者
2.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3.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人母亲 4.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知心朋友
5.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和理论的建构者。
第五章: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
24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的内部环境和幼儿园外地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即幼儿园内部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形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物质环境:广义的物质环境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起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质要素的总和。 狭义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
精神环境:广义的精神环境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精神因素的总和。
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1.环境的教育性 2.环境的可控性 3.安全性 4.生活性 5.探索性 6.可变性 7.交往性 8.参与性 9.支持、鼓励性
★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要素 1.物质因素
物质环境与幼儿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要结合幼儿园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的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
25
2.精神要素 (1)人的要素
在人的要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首先幼儿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行为本身就是幼儿园环境的要素之一。其次幼儿园的各种环境都是教师根据教育要求及幼儿的特点精心创设与控制的。 (2)幼儿园文化
幼儿园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影响这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原则贯穿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有指导作用。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26
3.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1)培养幼儿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
(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5.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6.安全性原则
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把设施、设备、玩教具、操作材料等所有物质材料的安全和卫生始终放在首位。要求1.材料安全无毒2.实施软包装3.定期消毒。
★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1.准备环境
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让环境蕴含目标,教师精心组织环境,让环境去告诉幼儿该做什么。(2)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3)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创设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
27
的。 2.控制环境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几个环节(1)诱导幼儿进入活动(2)帮助幼儿展开活动(3)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4)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3.调整环境
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天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
☆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创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是幼儿园内部的各种物质的设备条件,即幼儿园的“硬件”建设。
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床色与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1.健康性2.教育性 3.活动性 4.丰富有序性 5.经济性
运用环境体验法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1.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 2.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象与你人化交往的环境
3.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4.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衡的环境让幼儿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
28
5.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调整环境布置
6.教师、家庭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幼儿园活动区域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
第六章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为什么说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这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 2.家庭式幼儿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1)家长的配合有利于幼儿的发(2)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3)家长的配合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4)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29
幼儿园怎样与家庭合作 1.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时专门的教育机构,按《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负有“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的责任。 2.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3.家园合作的方法
家园合作的方法主要有通过开放日、亲子游戏等让家长直接参与;通过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学校等让家长间接参与等。
另外家园合作的方法还可以分为个别联系方式和集体联系方式。 个别联系方式: (1)家访:家庭访问是加强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2)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个别谈话是一种幼儿园与家庭加强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咨询师一种有效的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
(3)书面联系:家园联系本师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
30
体的形式。 集体联系方式: (1)家长委员会:由各个年龄班选出的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参与幼儿园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同时,家长委员会也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促进家园的合作。
(2)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对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幼儿责任的父母和其他长者进行系统地传授保育、教育幼儿方面的知识技能的学校。
(3)家长会议:是加强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传统方式。家长会是面向全体家长的会议,有全国性的家长会,也有班级性的家长会。家长会的主要形式一般有:新学期之初,向家长报告新学期的安排,主要的教育工作、计划等;还有阶段性的家长会;以咨询、交流等形式出现的家长会;新生家长会。 (4)家长开放日:幼儿园定期邀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和参加活动,可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感性认识。
(5)家长园地 (6)家长座谈会 (7)网站与短信 4家园合作的问题
在家园合租中,有两个问题是较普遍的,需要引起注
31
意。
1.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现,表现为“三多和三少”。
2.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常常不过是和幼儿一起玩玩。
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应当进一步开脱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让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思是,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幼儿园教育与社区的配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 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幼儿和幼儿园本身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 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影响着幼儿园教
32
育。如幼儿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
如何理解我国学期教育受到社会发展的冲击? 1.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趋势
现在家庭结构模式虽然多样化,但核心家庭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模式,家庭模式小型化给我国学前教育带来了新特点和新问题。 2.独生子女问题
(1)独生子女在具有聪明活泼、知识面开阔等优势的同时,在交往能力、独立性以及个性方面则较为弱势,容易出现自私、霸道、胆小、生活能力差等行为问题。
(2)家长普遍具有强烈的望子成龙,心理和攀比心理,把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看作是孩子发展的重要目标。
幼儿园必须对这种错误观念加以纠正。 3.农村、贫困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城乡差异任然很大,幼儿发展水平差异悬殊。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要充分适应农村的需要和条件,研究
33
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体系。
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理论:现在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式伙伴关系,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在家园相互配合中,教师要坚持尊重家长、确立家长主体地位的原则,和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园所与家庭相互配合对应遵循的原则: 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养方式,幼儿教师必须了解这种差异,从而了解家长对幼儿、对幼儿园的态度。 2.注意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活动中是互动过程,二者都有形同的目的;家长直接的沟通交流也可以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 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幼儿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常规的沟通活动,如通过接送时间与家长的言语交流、家长联系本等,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开放日,请家长来参观和参与教学活动,理解教师的教育努力,取得支持与配合。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
34
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以幼儿的“学”为主导
2.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具体感知和体验的过程 3.幼儿园教学活动室教师创造和体验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组织.4.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不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而是以充分发展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潜能为目的,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它与中、小学课程的不同点有: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2.游戏时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5.幼儿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6.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35
1. 基础性
基础性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一切课程内容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开端,课程内容涉及人发展的基本问题。 2. 非义务性
非义务性的含义:幼儿园课程不是适龄儿童必须学习和完成的“任务”,不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3. 适宜发展性 4. 素质教育课程。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目标就是幼儿园课程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表述 :(1)从教师的教育出发,表述期望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的学习成果。(2)以幼儿学习为出发点,指幼儿在学习以后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表现,可称之为学习目标。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方向、内容以及实施过程的状态,具有以下作用: 1. 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 2. 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 3. 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1.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
幼儿园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它包括幼儿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36
2. 课程内容时目标的体现与依托。
★★★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1.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
2.幼儿学习的内容,应当符合幼儿期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期的生活。
3.幼儿学习的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设计幼儿园课程的原则 1.承认儿童的权利 2.反映民族特色 3.面向世界
4.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我们应使其内容具有全面性、启蒙性、社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是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
2.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
37
3.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 4.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5.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
教育教学计划的类型 年龄班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拟订的重点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拟订计划的过程是把具有指向性的计划框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 1.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
2.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鉴定作用: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
诊断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意义。 改进作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
导向作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
38
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有利于该井与发展课程 2.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4.评价应客观与真实。
第八章: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通过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1.教师
教师对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教师本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技能技巧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机智、情感等,都会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幼儿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幼儿是否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发挥出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学过程成败的重要因素。 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时教师对幼儿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幼儿认识
39
的主要原料,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中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 4.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包括教学运用的教具、幼儿操作活动的具体材料、电化教学、教学方法等,它是教师有效地传递星系、促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以及发挥主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
以上四个因素,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教学过程。
★★★幼儿园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思想性是指教师子啊教学活动郭晨中英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2.积极性原则 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参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3. 发展性原则 展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就是说,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追求目的。 4.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
40
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5. 活动性原则 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6.灵活性原则 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变化,机智、灵活、富有创造性地组织活动。
7.启发性原则 发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儿童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8.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使各教学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带有喜悦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获取知识的技能。
9.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 1.观察:观察法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主要途径。 2.实验: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尝试
41
和探索。
3.游戏操作:游戏操作室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进行操作学习。
4.参观:参观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组织幼儿到园外,如自然界、生产场、社会盛洪场所等去学习的活动。
5.谈话、讨论: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
6.讲解、讲述: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
讲述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
料或描绘所讲得对象。
7.演示示范和范例: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也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手段
1.实物:是最能让幼儿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对幼儿发展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与环境互动的媒体 2.图书:
3.挂图、图片、照片 4.幻灯片、录像带 5.自制教具
42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 1.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2.日常活动与生活 3.学习环境 4.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教学活动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为主要任务,这是由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与特点决定的。教学活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启蒙性与生活性 2.活动性与参与性 3.游戏性与情境性 4.多样性和整合性。
多样性表现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幼儿园教学的多样性反映出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整合性:同一领域各方面内容的整合、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
★★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根据组织形式分:
1.集体活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2.小组活动:可以使教师有计划安排的活动,也可以是教师组织引导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的活动。
43
3.个别活动: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的自发、自由活动 根据活动领域分: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根据幼儿的参与形式分:体验性教学活动、表现性教学活动
★★讨论法的教育价值 讨论法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有效提高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1.儿童在讨论法的教育活动中处在主题地位,不是被动接受强行灌输的地位,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都比较高。
2.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儿童亲子参与,他们观察、体验、感受、讨论、做结论,直到对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发挥主体的作用。
3.儿童对通过具体事物的讨论,明白行为的对和错、好与坏,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在讨论中,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动接受教育还可以避免因说教过多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和行为。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功能 1. 教学活动室是对幼儿实施全米昂和谐发展的有效
44
途径
2. 教学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点
3.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生长点 4. 教学活动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 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 2. 指导幼儿自主学习 3. 组织形式多样化 4. 注意教育内容的总和性
5. 将教育任务有机渗透在游戏和日常生活环节 6. 重视家园合作,取得家长对教学活动的支持 7. 研究教学行为
第九章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的内涵: 1. 游戏时幼儿最喜爱得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2. 游戏时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3. 游戏是幼儿自发学习。
★★幼儿游戏的特点 1.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2. 游戏是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3. 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 4. 游戏活动是在假象的情境中发展的 5. 游戏活动是模拟、虚构的活动。
★★★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45
(即幼儿游戏的功能) ★★★一、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1. 游戏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 2. 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 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4. 游戏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二、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三、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
1.游戏是儿童表现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 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四、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五、游戏对幼儿美感发展的作用
怎样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1. 重视幼儿自发性游戏
2. 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3. 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幼儿游戏的指导 1.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1) 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2) 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得想象、探索、表现、创造 2. 以间接指导为主
(1) 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46
(2) 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 (3) 正面评价游戏
3. 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4. 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名词解释 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有规则游戏:是承认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自主游戏: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比较符合游戏的特点,体现游戏的本质,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及组织开展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角色游戏的价值: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各种角色的基础上进行
47
的。通过对扮演角色的认识,儿童可以体会到这些角色的行为特点,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角色游戏中需要儿童相互协商分配角色,开展游戏,这都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的良好时机。 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
(1)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重现那些愉快和温暖的经历 (2)在角色游戏中儿童也能宣泄一些消极情感。 (3)通过角色游戏儿童可以满足其控制环境的欲望。 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教师在组织指导儿童开展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1..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2.尊重儿童的意愿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4.根据儿童游戏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什么是结构游戏?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教师在指导结构游戏时应注意: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
48
果。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游戏都有不正确的态度,他们认为游戏并不重要,只有学习、上课才是重要的。其实,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我们应对游戏树立正确的观念。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 3.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
第十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幼小衔接的含义 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一)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1.主导活动方面
幼儿园是保教兵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灵活、自由、趣味性大,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
49
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 3.师生关系的不同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1.对过渡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认识不清,两个机构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不能互相配合做好过渡阶段的教育工作。
2.对处于过渡阶段的儿童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造成了许多幼儿入学后适应不良的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发展为不利,主要表现在: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50
3.培养入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有效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得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51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 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
2. 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
3. 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4. 加强家、园、学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5. 纠正幼儿园教育中得小学化倾向
如何摆脱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或“小学化教学”,发挥儿童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不但扼杀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还彻底摧毁了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活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强调学习以主动认知建构为主的教学发现的乐趣、学习的满足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从而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