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高职院校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苏州

2023-10-30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32卷第12期总第250期

2019年6月(下)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UBEIOpenVocationalCollege

Vol.32.NO.12(Gen.NO.250)

Jun.(lasthalf)2019

基于高职院校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苏州地区为例

韩丽东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苏州215163)

[摘要]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并根据人才需求结构

与培养规格的转变,分别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量实体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深化校企之间协作,推动校企协同培

深化校企之间协作,推动校企协同培育高技能的人才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育高技能的人才、

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促进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影响;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9)12-0029-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12.014[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

“中国制造2025”苏州地区利用试验点城市建设所带来的

提出了以促进智能经济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以推动宝贵机遇,

制造行业转型与质量提高为基础,以前沿技术与制造行业有机结合为主线,全面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全新制造系统、区域共同创新体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政策保障机制等相关战略方针,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发展,促使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形势、产业结构以及转型都有着紧密关系。科技与产业的革新必然会对高职高技能专业人才提出崭新的要求,即高职院校同步实施改革,以便能更好地满足智能制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智能制造对高职教育的重要影响(一)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每次工业革命都会对生产、社会、教学、经济等诸多领域产

以生重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

工厂取代手工作坊的时代,同时也开创了现代化的教育格局。当今时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并会为目前的高职教育格局带来巨大转变。国际经济论坛曾在2016年发表了《工作岗位的将来》,该份报告中明确指出,日后的五年之内,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行业、艺术行业以及媒体行业会消失将近七百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对于办公室以及行政管

机电一体化技理职位的影响最为严重。而工业机器人技术、

术、无人机技术以及数学领域将会至少增加一千五百个岗位。近几年在机器逐渐取代手工的形势下,苏州地区各大企业对于

基础性的一线工作岗位专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了颠覆性的转变,

及管理职位大幅度减少,并且智能制造设施与服务行业的用人

需要可以顺应产业量不断上涨。这就意味着人才结构的变化,

转型的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

智能制造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全新的高要求。首先是综合型专业人才。在以往的制造企业当中,生产及制造的过程

策划、决定,工艺、生产、落实,实际操作、执行。通常包括设计、

而智能制造彻底转变了以往的工作岗位构造,生产制造的整个

而是彼此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过程不存在明显的层面划分,

相关工作人员既要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理论,还要具有熟练的

智能制造整合了多个专业学科,需要从专业技能。与此同时,

业人员在掌握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其他有关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其次是高级操作技术人才。智能制造转变了过去的生产过程,智能化以及机器人取代了传统人工操作。在智能制造体系中,人面临的是难度较高且复杂的现代信息化制造操作系统,需要具有更为专业的高级操作能力。可以熟练应用相关计算机智能工业软件,可以安装、调整及维护生产线,同时还可以自主检测故障。

二、高职院校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量实体经济发展所需人才首先,想要切实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定位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密切联系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明确详细定位,培养

对广大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不能规格应重点体现出应用导向,

仅仅停留在深厚层面上,而是应注重坚实,关键在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不能仅停留在学术突破的层面上,而是应强调亲手操作与实践创新。对学生个人整体

应在基本素养的前提下体现出他们的职业素养。素养的要求,

其次,应勇敢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反客为主的变化现象。传统理念认为,高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面向的主要对

应处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现阶段,这种思想理念早已象,

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全新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实际上也是教育活动当中的主体,他们可以从培养主体过程中吸收知识。在互联网自主学习环境下,这种转变与改革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脚步,在学生对所学专业、内容、课程、参加教学以及教师的选择权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再次,高职院校应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变革问题。其一是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应按照实际生产、服务水平与技术流程,将当代技术对于专业人才的规格需求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中,体现高技能人才基础理论知识的额实际运用

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其二是加强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能力、

制的革新。按照苏州各地经济社会以及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专

收稿日期:2019-3-21

“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2019年度苏州市市级重点课题(项目编号:GJNZ201817)。

作者简介:韩丽东(1983—),男,江苏苏州人,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29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第32卷第12期总第250期

为学习与掌握“中国制造2025”有关专业的高发展间的关系,

借此来提高广职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跨专业学习及专业实训,

大学生的认知与互动、创新、自主学习等多项能力,为日后就业、继续教育以及专业培训打下良好基础。

(三)架构人才发展桥梁,创造优质的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首先,应构建系统性的工业教育体制,为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制造行业劳动人员提供宝贵的终身学习机会,按照“中国制造2025”有关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合理推动各有关专业中职与高职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对接,并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直接进入高校的灵活旋转大门。

其次,应在苏州地区高职院校探究试验点学分累积与转变,构建学习效果认证、积累和转变体制,尤其是工作实践、专业培训的学习效果实现科学认证、积累以及转变的机制,推动成人利用多种有效途径进行终身学习。认可劳动人员根据学历教育、自主学习、在岗培训、发明创造等实践过程中所取得学习成果。探究构建将各种类型学习成果转变成学分的体制与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学分积累体制,且逐步把继续教育所得学分有效纳入到专业资格证书体制中。

最后,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向行业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切实辅助在制造行业升级与转型当中已受到或是即将会受到影响的劳动人员,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工作职位转变培训等有关服务。苏州各地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项资金,用来激励先进制造行业一线技术工作人员接受系统性

“中国制造2025”的继续教育及专业培训,结合有关行业领域,

基于高职院校机那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计划。

结语

苏州市在大力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后,工业创新升级,工业产品的整体产值创历史新高。产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化,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以及制造行业产值都

高职院校应努力跟紧时代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

发展脚步,主动顺应改革趋势,大力培育智能制造领域所需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行业的转型及升级,为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业人才的需求和规格重新制定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快基础理论

采用重视实践运用的教学组织方式、与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

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探究依托实践运用的项目教学、板块化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改革中。其三则是建设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训练平台。科学构建实

技术运用平台以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习训练平台、

最后,高职院校应努力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革新问题。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是单一和类似的,而是应多元化、独特特色的。要尽可能促使其他主体加入高技能人才培养

充分吸引职业院校、地区政府、行业企业、科研中心及社区中,

等各种形式、途径和院校协同办学、共同育人。要重视并强化实践教学工作,健全实践教学专业课程体制,建设更多实践训练基地。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积极采取案例教学、任务驱动

项目教学、板块化教学以及探讨式教学等,主动探索慕教学、课、翻转课堂等依托现代先进技术的教学方式。应转变课程考核及学生毕业设计辅导与管理,转变以往单一的检验模式,加强过程考核与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全方位考

持续丰富考核方法,将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作为学生毕业核,

设计题目选择的主要来源。

(二)深化校企之间协作,推动校企协同培育高技能的人才

“中国制造2025”首先,应顺应需要的高素养、强技能、创

综合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目标,新型、

深入探究产教结合以及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共同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强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作的核心目标。

“中国制造2025”大力支持行业及企业为相关的高职院校不同

以此来鼓励在实践技能、基础理专业领域设定专项的奖学金,

论水平、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综合表现优异的高职学生。

其次,应高度重视产教研的全方位结合,强化高职院校和

科学研究部门之间的长期协作,在招生策略、培养计行业企业、

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审核评价体制等多个方面实施深度协作。为了更好地顺应中国制造行业的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和有关企业在协作育人当中,应妥善处理好学生就业以及长期

参考文献:

[1]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肖志余,刘金铁,方茜,刘小宁.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3+2招生教学衔接研究[261-262.

[2]J].中国金属通报,2018(7):253-254.全波.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院校机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3]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1):58-61.刘泽祥,杨六顺.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PracticeandExplorationofTrainingHigh-skilledPersonnelin

IntelligentManufacturingField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HANLi-dong

(GlobalInstituteofSoftwareTechnology,SuzhouJiangsu215163,China)

Abstract:TakingJiangsuasanexample,thispaperfirstlyanalysestheimportantinfluenceofintelligentmanufacturingonthetrainingofprofessional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ccordingtothechangeoftalentdemandstructureandtrainingspecifications,thispaperrespectivelyinnovatesthetrainingmodeoftalents,cultivatesalargenumberoftalentsneededforthedevelopmentofrealeconomy,deepensthecooperationbetweenschoolsandenterprises,promotesthecooperationbetweenschoolsandenterprisestocultivatehigh-skilledtalentsanddeepensthecooperationbetweenschoolsandenterprises.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ntelligentmanufacturing;high-skilledtalents;impact;trainingpath

(责任编辑:章樊)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