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克林斯·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研究

来源:欧得旅游网


克林斯·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研究

克林斯·布鲁克斯是美国新批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悖论观在其诗歌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进行完整的审视和考察,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布鲁克斯的理论以及建构理论的策略。

进而我们可以采取新的视角去审视美国新批评学派。本文首先分析了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布鲁克斯作为一个美国传统的南方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上深受他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一点对于他的诗歌语言悖论观的建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布鲁克斯为代表的这一批南方知识分子一方面对于南方文化中矫揉造作的部分深感不满,另一方面又痛恨北方的工业文明,对科学技术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这批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就处于这种夹缝之中。他们力求建立南方的新农业文明的理想具有强烈的乌托邦气质,因此重农主义运动的破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这一社会背景催生了美国南方知识分子在文学界的文艺复兴,以及逃亡者学派的运动。他们试图从诗歌,从诗歌批评中重新寻回南方昔日的荣光。

他们想证明诗歌语言不同于科学的语言,诗歌的真理不同于科学的真理。这些观念都直接的影响着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的生成。

真正为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提供理论来源的是I ·瑞恰慈和T·S·艾略特。布鲁克斯从瑞恰慈那里习得了文学作品的科学研究方法,他用语义学的分析方法取代了瑞恰慈的

心理学分析方法,对诗歌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拆解分析。

另一方面,瑞恰慈强调科学语言与情感语言之间的差异,这也启发布鲁克斯去寻找诗歌语言的独特性,也即悖论。艾略特给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带来的最大的启发在于他的文学正统观念。

艾略特所强调的是欧洲文学整体在基督教精神,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学正统。在这种文学观念下,晦涩的玄学派诗歌具有至高的地位。

布鲁克斯也是在这种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去强调诗歌语言的悖论特征。悖论在布鲁克斯这里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术语,在很大程度上悖论是布鲁克斯评价诗歌语言的唯一标准。

一方面,布鲁克斯在他的《西洋文学批评史》中为悖论寻找一个历史根据,另一方面他在自己的批评代表作《精致的瓮》中试图论证这样一个带有一元论倾向的标准是可以超越时代与个人视角的。总的来说,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的建构都是直接的服务于他的诗歌教学与诗歌批评的目的的。

在其理论的发展中,布鲁克斯也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批评立场与批评方法,将新批评的文本操作方式广泛的带入了当时的大学课堂之中。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则对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进行了反思。

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可以说是布鲁克斯的诗歌理论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承载了新批评的全部理念。美国学术界对于新批评学派的接受与悖论这个术语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观点认为二战以后美国与苏联陷入冷战格局使美国学术界广泛的产生了悖论的情绪。所以新批评所强调的悖论、反讽尽管在战前受到广泛的质疑,在战后却迅速的被接受了。

此外,以布鲁克斯为代表新批评学者多在高校任教,他们有意识的在高校扩大自己的影响,传播新批评的文本分析方法。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挑战当时的学术权威,抵制大众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通过上述考察,我们会发现布鲁克斯的诗歌语言悖论观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用主义立场为基础的诗歌理论。布鲁克斯一方面意图在学术界获得话语权,另一方面希望在诗歌教学中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文本分析方法。

他的诗歌语言悖论观也主要服务于这两个目的。这导致了该理论无可避免地陷入实用主义的一般缺陷中,即理论性的缺失。

因此,我们应以一种实用主义的视角重新理解布鲁克斯,以及受他影响的美国文学理论界,来获得更为开阔和全面的理论视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