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四个基本公式
(1)速度—时间公式
vv0at(当涉及速度,而不涉及x时,优先选用此式,t指时刻) (2)位移—时间公式
xv0t12at(当涉及x时,优先选用此式,t指从零到第几秒的时间段) 2(3)速度—位移公式
22vv02ax(当不涉及t时,优先选用此式)
(4)平均速度公式
v__xvvv0vvt0xt(当不涉及a时,优先选用此式) ,vtvtt22t222.推导公式
1.已知初速度为v,加速度大小为a,末速度为零时
v运动时间ta 2运动位移xv2a2.相同时间段内,位移之差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物体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xat2
1.第m段与第n段位移之差为:xmxn(mn)at2 22.......a,据此可补上纸带上缺少的长度数据xnxn1tx2x1x3x2 3.中间时刻速度
—vvv0
2vt24.中间位移速度 vx222v2v0 2 5. vt与vx关系
222vvvv00,即vt永远小于vx,不论匀加还是匀减 vxvt222222二、自由落体运动
vgt hgt2t2(
1
12h v22gh g)
第三章 1.弹簧弹力公式
相互作用
Fkx(x指弹簧伸长或压缩量)
2.滑动摩擦力公式
f滑FN(为动摩擦因数,FN为物体所受正压力,FNf滑)
3.两个等大的力合力公式 F合2Fcos2(为两个力夹角)
第四章 1.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牛顿运动学定律
)F合F同F反(指与a同向或反向ma
2.超重公式
Fmgma(a向上) 3.失重公式
mgFma(a向下)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v0
xv0tv1gt122h(仅由高度决定) hgtt2gv22gh1(2)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3)末速度v
222 vv0v1v02gh
(4)位移与水平方向正切值 tanhgt x2v0(5)速度与水平方向正切值
2
tanvyvgtxv
0(6)二者关系
tan2tan 二、圆周运动
1.基本公式 (1)速度v公式
vs2t=rTr (2)角速度公式
2t=T
(3)加速度a公式
v2r2ra42T2r
(2f)2rv2.向心力公式
ma2mvr F向F指向圆心F背向圆心m2rm(22)rTmv 与切向力无关
第六章
一、万有引力在地球上的体现
1.在两极
GMmR2mg 2.在赤道
(1)F万mgF向
万有引力与航天3
mR2MmG2mg22 RmrT(2)地球转速增加
物体重力减小,当转速大到一定程度,重力消失,所有物体飘起来,地球解体,
G3.一般处理
MmR2mR2GMR
,T23GMR3Mm2mgGMg R2R二、万有引力在太空中体现 G 1.公式
F万F向
ma2mvGMmr 2m2rr22mrT
2.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 (1)由G1MmMamaaG得,,r越大,a越小 2r2r2rMmv2(2)由G2m得vrr(3)由GGM1,v,r越大,v越小 rr1r3GMMm2mr得,23rr,r越大,ω越小
Mm22)r得T(4)由G2m(Tr(5)规律
42r3,Tr3,r越大,T越大. GM高轨,低度,长周期ra,v,,T
(6)已知v,T未知r rvT 2
4
第六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功
1.公式
WFlcos
2.正负功 (1)02
cos0,W0,力对物体做正功;0时,WFl
(2)2
W0,力对物体不做功
(3)
2
cos0,W0,力对物体做负功; 当时,WFl
3. 当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正功(取绝对值) 4.总功计算 (1)基本公式
W合W1W2W3......Wn
若物体克服某个力做功W,应直接减去
两个力做功,其中一个力做功W1,克服另一个力做功W2,W总W1W2 (2)几个力同时做功
F合l(F合与l同向) W总(F合与l反向)F合l5.变力做功计算
(1)与势能相关的力做功
如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沿着力方向的位移或初末位置有关 (2)f滑,f阻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时
功等于力与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涉及到路程计算时,通常用Wffs (3)当功率P一定时
在时间t内,WPt (4)不能直接计算的功 利用动能定理计算
5
1122仅有变力做功,如阻力,mmv0Wvf221122有变力及恒力做功,如阻力及重力,mmv0 WWvGf221122mmv0WGWvf22(5)做出变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图像与位移所围成“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 ○1横轴上方表示正功,横轴下方表示负功
2不论恒力,变力均适用 ○
二、功率
1.平均功率
—PW t2.瞬时功率
PFvcos,
三、重力做功及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
(1)若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方h处,Epmgh (2)若物体在参考平面下方h处,Epmgh (3)若物体在参考平面处,Ep0 2.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减小mgh物体上升h,WGmgh,重力做负功 ,重力势能增加mghWGmgh,重力做正功物体下降h,四、弹力做功及弹性势能
1.基本概念
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0
(1)弹簧形变量变大时,外界对弹簧做负功,弹簧弹力做负功,弹簧弹性势能增大 (2)弹簧形变量变小时,弹簧对外界做正功,弹簧弹力做正功,弹簧弹性势能减小 (3)当弹簧由压缩x,到伸长x,弹簧弹力不做功,弹性势能不变
2.求解方法
通常利用动能定理求解
五、动能及动能定理
1.动能 Ek12mv 26
2.动能变化量
EkEk2Ek1=
3.动能定理
112mv2mv1 222合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等于物体动能变化量 W合EkEk2Ek1=
112mv2mv1 222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
EEkEP
2.基本功能关系 不同的力做功 重力做功 对应不同形式能的变化 重力势能变化 定量关系 重力做了多少正功(负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增加)多少,即WGEp(mgh2mgh1) 弹簧弹力做功 弹性势能变化 弹簧弹力做多少正功(负功),弹性势能减小(增加)多少,即WFEp(mgh2mgh1) 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做功 合外力做功 一对静摩擦力做功 不引起系统机械能变化 系统机械能发生变化 动能变化 机械能在系统间相互转化,总机械能不变 系统机械能守恒,若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系统,则其中单个物体机械能不守恒 其他力做了多少正功(负功),系统机械能就增加(减少)多少,WEE2E1 合外力做了多少正功(负功),动能就增加(减小)多少,W合EkEk2Ek1 静摩擦力对相互作用的一个物体做正功,则另一摩擦力必对相互作用的另一物体做负功,且做功的大小相等,在做功的过程中,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体机械能总和不变 7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 总机械能减少,产生热量,内能增加 由于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位移不相等,因而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对两物体做功不相等,代数和不为零,其数值为Fx,即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负功,系统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QFx 电场力做正功(负功),电势能减小 (增加) 电场力做功 电势能变化 第七章 静电场
元电荷,点电荷,起电方式电荷,电荷守恒定律,qqFk122(q指电荷量)库仑定律r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F定义:E(定义式,q指电荷量),矢量方向与正电荷受电场力方向相同q电场强度点电荷场强:EkQ(决定式,Q指电荷量)2r或无穷远),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荷(力的性质电场线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强电场线电场线越密集,场强越单个点电荷电场性质点电荷电场线两个点电荷电场性质同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符号为Ep,标量,只有大小,电荷在电场中的能量,电势能取有关无方向,与零电势面选反,可类比重力势能W电Ep,变化量与电场力做功相Ep(定义式,q指电荷)电势q标量,有正负,与零电势面选取有关WABUABAB能的性质基本物理量电势差q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与零电势面选取无关(1)电势相等的点组成的面,与电场线处处垂直,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断降低2)沿着等势面,电势不等势面((电势差相同,且电场线越密集,3)通常两个相邻等势面等势面越密集 (4)点电荷及匀强电场等势面特点快沿场强方向电势降低最E与U的关系EUd8
特点:与路径无关WABEpAEpB能的性质电场力做功基本公式qUABqEd(匀强电场)1122mmv1(仅有电场力做功)WvEEk2k1AB2221122与动能结合公式mmv1WWvEEk2k1其他AB222(除电场力其他力也做功)又相互绝缘的金属板构成构造:由两块彼此靠近符号:符号为C单位:单位为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其他单位还有微法(F),皮法(pF)电容器 1F106F,1pF1012FQC(定义式,C大小与Q,U无关)U公式CrS(决定式,C与任何一个量均相关)4kd电容器与电源相连,电压U不变;C与Q成正比两种情况极板电荷量Q保持不变;C与U成反比电容器冲完电后断开,注意:Q为一个极板所带电量
9
q:F与E同向电场力FqEq:F与E反向匀速直线运动v0水平方向公式lv0tl推导式tv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1at12带电粒子偏转竖直方向公式yat22v12ay推导式aqEqUmmdqUl竖直末速度v1mdv0qUl2整体方面竖直位移y2mdt2 qUl末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tan2mdv01初速度为零qUmv22带电粒子加速初速度不为零qU1mv21mv22122
10
第八章 恒定电流
一、电流
1.宏观表达式
I
qt
2.微观表达式
n指单位体积内电荷个数 Inesve指元电荷电荷量
s指导体横截面积v指电荷定向移动速度二、功率与电功
1.纯电阻
电功WUItI2U2RtRt 电热QUItI2RtU2Rt 电功率P电UII22RUR
热功率P热I2U2RRUI IUR WQ 2.非纯电阻 电功WUIt 电热QI2Rt 电功率P电UI 热功率P热I2R
UIR WQE其他Q
11
3.含电动机电路分析
(1)输入功率(消耗功率、总功率) P入UI (2)热功率 P热I2r (3)输出或机械功率
○1 P出P入P热=UII2r
2如果电动机提着重力为mg物体匀速上升,速度为v,则P出mgv ○
U (4)当电动机不转动时,相当于纯电阻电路,PR2三、电阻决定式
l R
S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 电流表达式
IE Rr 2.路端电压
U外EIr
第九章
磁场
一、左手定则
1.用途
判断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方向 2.内容
伸开左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
掌心—迎接磁感线B 四指—电流I方向
大拇指—安培力方向F安 3.安培力公式
FBIL
二、洛伦兹力
1.定义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叫做洛伦兹力 2.洛伦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
(1)内容
伸开左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
12
B)掌心—迎接磁感线( 四指—电荷运动(v)方向
大拇指—正电荷洛伦兹力()方向,负电荷反转F洛 (2)方向特点
F洛B,F洛v,即F垂直于B与v所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不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不对带电粒子做功,仅改变速度的方向
(3)公式 F洛qvB
第十章 1.磁通量
电磁感应
BSsin
B表示磁感应强度,S表示线圈有效面积,
表示B与S夹角0,0磁感线与线圈平行时,90,BS磁感线与线圈垂直时,
2.感应电动势基本公式 En t3.右手定则 (1)内容
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
掌心—迎接磁感线 大拇指—导体棒运动方向 四指—感应电流方向(2)公式
EBlv(平动感应电动势)
4.转动感应电动势
当导体棒绕着某一点在匀强磁场中转动时 (1)感应电动势方向
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
掌心—迎接磁感线 大拇指—导体棒转动方向 四指—感应电流方向(2)计算公式
112BllBlE122 EBlv中 EBl3l3Bl222213
5.总结
第十二章 交变电流
一、交流电
1.最大值(峰值)
(1)最大感应电动势
EmnBS
(2)最大电流 ImEm Rr (3)最大电压 UmImR 2.瞬时值
(1)瞬时感应电动势
2TteEmsinnBSsinnBSsintnsint2ft
2nt(2)瞬时电流
ieEmsintImsint RrRr(3)瞬时电压
RuEmsint
Rr3.有效值
(1)对于某一段恒定电流 本身就是有效值 (2)对于正弦式交流电
14
EEm20.707Em IIm20.707Im UUm20.707Um
4.平均值
(1)平均感应电动势
En_,t t (2)电荷量计算 qIt_Etn
RrRr_5.应用场景
(1)瞬时值
计算瞬时电流、电压及电动势 (2)峰值
电容器击穿电压 (3)有效值
○1交流用电设备上所标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如洗衣机标注“220V,5A” 2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的数值 ○
3计算导体产生的热量、电功和电功率所用的电流值 ○
4保险丝的熔断电流 ○
(4)平均值
计算交变电流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二、变压器
1.图示
2.电压关系 (1)公式
U1U2 n2当n2n1时,有U2U1,这种变压器称为降压变压器变压器n1当n2n1时,有U2U1,这种变压器称为升压(2)决定关系
U2
n2U1,U1决定U2 n115
3.电流关系 (1)公式
I1n2 I2n1(2)决定式 I1n2I2,I2决定I1 n14.功率关系
P1P2,P2决定P1
特点 相 同 点 图线形状 不同时刻某一质点位移 振幅 表示振动时间t 位移y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图线随时间延伸,原有部分图形不变 质点做简谐运动, 属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1)纵坐标可知振幅A 横坐标可知周期T (2)可知质点靠近或远离平衡位置(图线向t轴延伸,靠*衡位置,反之,远离) (3)由位移x变化情况, 可得v,a变化情况 同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的位移 振幅 表示介质中各点平衡位置离原点的距离x x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y 整个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不同时刻波形不同 波匀速传播, 各质点做简谐运动 (1)纵坐标可知振幅A 横坐标可知波长 (2)同侧法判断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 第十三、四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 一、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比较 纵坐标y 纵坐标最大值 横坐标 物理意义 图像随时间变化情况 运动情况 图像显示的主要物理量 区分方法
波动图像:横坐标为位移x;振动图像:横坐标为时间t 16
二、一段时间内,质点振动路程与波传播距离计算
(1)基本情况
时间 波传播距离 质点振动路程
T4T23T4T4A2A3A4A
234(2)时间t内 t (3)说明
对于质点振动路程,在
才能成立
tt4A TTT3T或时间内,只有从平衡位置到两端,或者反过来, 44三、简谐振动基本知识点
1.各物理量变化
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势能四者大小同步变化,与速度大小、动能的变化相反 (1)向平衡位置靠近的过程中
速度大小、动能变大;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势能变小 (2)远离平衡位置过程中
速度大小、动能变小;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势能变大 (3)在平衡位置
速度、动能最大,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势能均为零 (4)在两端点
速度、动能为零,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势能最大 2.加速度及回复力方向 永远指向平衡位置 3.质点振动位移公式
2Asin(t0) xAsin(与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完全相同) (t0)Tft0)Asin2( 4.回复力公式
Fkx 5.单摆公式 T2
17
l g四、受迫振动
1.定义
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2.驱动力
作用于振动系统的周期性的外力 3.受迫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TT驱,ff驱,与系统的固有周期和频率无关 4.受迫振动的振幅
受迫振动的振幅与驱动力的频率及固有频率有关
幅越小f驱与f固相差越大,受迫振动振幅越大 f驱与f固相差越小,受迫振动振f驱f固,受迫振动振幅最大 5.共振
(1)定义
当f驱f固,物体振动的振幅最大,称为共振 (2)共振曲线
当f驱与f固越接近时,物体振幅越大;二者相等时,振幅最大
五、机械波基本知识点
1.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及与质点振动关系 (1)大量质点不断振动,形成波
(2)波左右传播,质点在平衡位置往复做简谐振动,不随波左右移动
如麦浪中麦子并不随着波向前移动
(3)波的传播可以脱离波源的振动独立存在,当波源振动停止,波也会继续传播 2.各质点振动特点
(1)前面质点带动后面质点的运动
(2)后面质点的运动重复前面质点的运动
(3)各质点刚开始振动方向与波源振动方向相同
18
3.波动与振动区别与联系 质点个数 运动特点 依赖关系 周期频率 起振方向 4.波动公式 振动 一个质点 变加速运动 周期、频率相同 每个质点的刚开始振动方向都与波源完全相同(利用这点可相互判断) 波动 大量质点 同一介质中,匀速直线运动 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没有介质,如太空中);有波动,一定有振动 vxf tT5.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在波的同一侧
6.利用波动图像画振动图像
1.找到初始位置2.同侧法判断振动方向 3.顺着画出波形图
D.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乙图可能是d点的振动图像
19
7.波的双向传播及周期性 (1)波的周期性
经过一个周期或周期整数倍,波形图像完全相同,所以相同图像可能经过了好几个周期 (2)波传播的双向性
波即可向左,也可向右传播
(3)波的周期性和双向性产生多种可能 ○1传播时间
tnTt,t为一个周期内最小振动时间
2传播距离 ○
xnx,x为一个周期内最小传播位移 3当题目中没有明确波传播的方向时,两个方向都要考虑 ○
(4)解决方法
1考虑传播方向的双向性 ○
如果题目没有告知波的传播方向,或没有其他条件暗示,
应分沿x轴正、反两方向进行讨论 2列出公式 ○
给出一段时间后的波形图,给出速v,求时间t
xnx向右传播,tvv
xn(x)向左传播,tvv 给出一段时间后的波形图,给出时间,求速度 向右传播,v 向左传播,vxnxtt xn(x)ttx最常见的为
2对结果进行讨论 ○
3或,注明n0,1,2....
44 查看题目中是否限制了波长、周期或者传播方向
限制周期
tT,n0 3Tt4t,n3
3Tt6T,n3,4,5 限制传播方向
通常,题目中会明确说出波的传播方向,或者结合振动图像进行判断,如下图所示
20
为t3s,x4m处质点振动图像。由图可知,波向左传播,且vT2m/s
六、波的衍射与干涉
1.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1)任何情况下,均能衍射
(2)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d 才会发生明显衍射 2.波的干涉 (1)定义
频率相同的波叠加称为干涉,f1f2
(2)加强区
在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正常振动 AA1A2
(3)减弱区
在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正常振动 AA1A2,若A1A2,质点振动的和振幅就等于零,水面保持平静 (4)特点
○1加强区与减弱区位置不变
21
2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不随时间变化 ○
3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 ○(5)判断公式 xPS1PS2
1xn(n0,1,2,3),即波程差为波长整数倍时,P点为振动加强点 ○
2x(2n1)○
2(n0,1,2,3),即波程差为半个波长奇数倍时,
P点为振动减弱点
七、多普勒效应
1.定义
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称为多普勒效应 2. 接受频率情况
(1)观察者与波源相对靠近时, f接f发 (2)观察者与波源相对远离时, f接f发 (3)观察者绕着波源做圆周运动时,f接f发
3.应用
(1)超声波测速
交通警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
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2)医用“彩超”
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
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算出血流速度 (3)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 火车驶来时,由于多普勒效应,听到的汽笛声调比较高,感觉到尖锐刺耳;火车远离时,听到的汽笛声调较低,听起来较为低沉 (4)测量星球速度
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光波的频率,然后与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可算出星球的速度
22
第十五章 光
一、折射及全反射
1.折射率表达式 nsin空1c0(指波在真空中波长,指波在介质中波长)
0
sinCv介sin 2.全反射条件
(1)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或sin3.七色光折射比较 (1)七色光
1) n
(2)光的波长、频率及光速关系
真空中,cf;介质中,vf,光由真空进入介质,频率不变,波长、光速减小 (3)含折射率的通式 ○1nsin空1c0(0指波在真空中波长,指波在介质中波长)
sin介sinCv ○2折射率越大,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夹角越大; 3临界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
○4在介质中速度越小,波长越小; ○5在穿过同一介质,偏折程度越大
23
例:a,b两列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如下图所示,判断各物理量关系
由图可得,abnanb,所以可得以下结论
fafbab xaxb(干涉或颜色相邻亮条纹间距)
vvabCaCba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 光进入不同介质,频率不发生变化 4.全反射现象及应用 (1)现象
海市蜃楼,沙漠蜃景,夏天公路像被水淋过一样,水中或玻璃中气泡很明亮 (2)应用
全反射棱镜,光导纤维
二、光的干涉
1.定义
频率相同两列光相互叠加的现象 2.相邻亮暗条纹间距 xll为双缝到屏间距,为波长,x为相邻亮/暗条纹间距) (d为双缝间距,
d
三、光的衍射
1.定义
2.明显衍射现象
波长与障碍物尺寸相差不错,或者d;相差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
24
四、光的偏振
1.光的偏振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2.自然光向各个方向振动,折射或者反射的光是偏振光,向某一方向振动
五、常见现象解释及应用
1.干涉现象及应用 (1)现象
薄膜干涉,雨后路上油膜彩色条纹; (2)应用
增透膜,增反膜,检查平整度
2.衍射现象及应用 (1)现象
泊松亮斑
3.偏振现象及应用
(1)摄影技术中的滤光片 (2)挡风玻璃的偏振片 (3)3D电影 (4)液晶显示屏 1.冲量与动量
F合tm(v2v1) 2.动量定理
'm2v'2 m1v1m2v2m1v1第十六章 动量定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一、黑体辐射
1.图示
2.黑体辐射实验规律 随着温度升高
(1)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增加
(2)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3.能量子
h,为电磁波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25
二、光电效应
1.实验示意图
2.光电效应方程
EkhW0(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需要消耗能量,称为逸出功,用W0表示) 3.截止频率c
W当EkhW00时,对应频率c0称为截止频率,
h逸出功W0越大,截止频率越大
4.发生光电效应条件
只有c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与照射时间无关 5. Ek图像
(1)横轴截距
金属的截止频率c(c交点向右移动) (2)纵轴截距
金属的逸出功负值W0(W0交点向下移动) (3)斜率
普朗克常量h(不同线段斜率一定相同) 6.遏止电压Uc
(1)定义
当电压反向时,到达阳极的电子动能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减小,当反向电压达到某一
数值时,电流消失,称此时电压为遏止电压,用Uc表示 (2)公式
EkeUchW0,对于同一金属,入射光频率越大,遏止电压越大 UchW0e(3)IU图像
26
电子减速;右侧为正向电压,使电子加速) (O点左侧为反向电压,使 ○1曲线与电压负半轴交点表示遏止电压,从图可知,丙乙甲 ○2随着电压增大,电流逐渐增大,达到饱和电流Im ○3饱和电流仅与光照强度有关
a.对于同一种光,强度越大,瞬间激发出得电荷个数n越多
b.根据Inesv,饱和电流越大,与频率无关 c.由图可得,光照强度依次为甲乙丙
7.光电效应及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一、汤姆孙提出枣糕模型 二、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
1.实验现象
(1)绝大多数的
粒子穿过金箔和基本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2)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几乎被撞了回来 2.“枣糕模型”与粒子散射实验的矛盾 按照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正电荷均匀的分布在原子内,粒子穿过原子时,它受
到各方向的正电荷的斥力基本上会相互平衡,粒子不发生偏转;当粒子碰到电子时,就相当于子弹碰到尘埃,基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也不会偏转;所以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3.核式结构模型解释
(1)当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原子核的斥力较小,粒子就像穿过空地
一样,毫无遮挡,运动方向几乎不变,由于原子核很小,这种机会很多,所以绝大多数粒子不发生偏转
(2)当粒子十分接近原子核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斥力,偏转角很大,这种现象很少出
现
(3)当粒子几乎正对着原子核射来,偏转角几乎达到180,这种机会绝少出现
(4)粒子越靠近原子核,偏转程度越大,运动轨迹弯曲越厉害
27
三、玻尔原子模型
1.能级定义
原子状态是不连续的,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2.基态和激发态
各状态的标号1,2,3,.....叫做量子数,通常用n表示,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状
态叫做激发态,基态能量用E1表示,各激发态能量用E2,E3,....表示 3.氢原子能级示意图
4.跃迁路径
Nn(n1) 25.高能级到低能级 (1)释放光子
(2)hvEmEn(mn),vEmEn h(3)当两能级差值越大,释放光子的频率v,波长 6.低能级到高能级 (1)吸收光子
(2)hvEmEn(mn),vEmEn h(3)当两能级差值越大,吸收光子的频率v,波长
7.电离
若h>13.6eV,将会发生电离,电子脱离氢原子,发生光电效应 8. 实物粒子能量吸收
原子还可以吸收外来实物粒子(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差值EmEn(mn),就能使原子发生跃迁
28
第十九章 原子核
一、三种射线
二、两种衰变
1.
衰变
AZA44XZ2Y2He(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2.衰变
AZ0XZA1Y1e(质量数保持不变,电荷数增加1)
3. 辐射
(1)衰变或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不稳定,要向低能级跃迁,放出
射线 (2)射线
射线是伴随着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辐射不能独立发生,所以,只要有射
线必有衰变或衰变
(3)射线不是带电粒子,因此射线并不影响原子核的核电荷数,不会改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运动轨迹图
29
三、半衰期
(1)公式 mm02tTt11m0 NN02TN0
22nn 式中T表示半衰期,t表示衰变所用时间,m0、N0表示衰变前的质量和原子核数,
m和N表示衰变后的质量和原子核数,n表示半衰期次数
(2)影响因素
与它所处的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强)和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
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3)适用条件
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
对某一特定的原子,其核式发生衰变是不可知的,例如,某样品中有四个原子核,半衰
期是2天,2天后是否有两个原子发生衰变是无法确定的
四、衰变次数统计算方法
1.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 2.再根据质子数的改变确定衰变的次数
五、人工放射
1. 典型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 (1)卢瑟福发现质子
147171N42He8O1H
(2)査德威克发现中子
94Be2He6C0n
4121 3. 典型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核反应方程
居里夫人首先利用人工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2713301Al42He15P0n
4.特点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的变化,不能自发进行
30
六、核力与结合能
1.结合能
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原子核越大,结合能越高 2.比(平均)结合能
核子数较小的轻核与原子核数较大的重核,比结合能都比较小,原子核不太稳定;中等核子数的原子核,比结合能较大,原子核较稳定 3.核裂变与核聚变
(1)一个核子数较大的重核分裂成两个核子数较小的原子核;
(2)两个核子数很小的轻核结合成一个核子数较大的原子核,都能释放结合能 (3)前者称为核裂变,用于制造原子弹;后者称为核聚变,用于制造氢弹 4.质能方程 (1)公式 Emc2 (2)说明
○1质量或能量是物质的属性,绝不能说质量就是能量,或能量就是质量 ○2质能方程显示了质量和能量在数值上的联系,不是说这两个量可以相互转化 ○3质量亏损没有否定质量守恒定律,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辐射出的光子静质量为
零,动质量不为零,且动质量刚好等于亏损的质量,所以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
恒定律仍成立
七、核裂变
1.重核裂变公式
235921189U0n14456Ba36Kr30n
2.链式反应
(1)定义
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的继续下去的过程,称为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2)临界体积
通常把裂变物质能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作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作临
界质量
(3)发生链式反应条件 ○1足够浓度的铀235 ○2足够数量的慢中子 ○3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3.应用
原子弹,核电站
31
八、核聚变
1.定义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作聚变 2.氢弹爆炸的核反应方程
231 1 H1H42He0n17.6MeV3.特点
聚变一旦发生,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可自发进行下去,如太阳及许多恒星内部 4.聚变的应用
(1)核武器—氢弹
(2)可控热核反应仍处于探索阶段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