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班《方方和圆圆》

2024-04-06 来源:欧得旅游网


小班半日活动计划《方方和圆圆》

半日活动目标:

1.观察方形和圆形,了解方形和圆形物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对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感兴趣。 2.知道一些简单的整理物品的办法,能够尝试进行自我服务。 3.主动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活动中情绪愉悦。 主题目标:

1.观察方形和圆形,了解方形和圆形物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对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感兴趣。 2.积累分类、对应、数数、配对等初浅的数学经验。 一、晨间接待(7:30—7:50) 活动内容:你好,宝贝

活动准备:桌面、地面玩具,操作材料。 活动指导:

1.热情的接待孩子来园,引导孩子主动跟老师问好,跟家长再见。 2.引导孩子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积极的加入桌面游戏或地面游戏中。 二、晨间活动:(7:50—8:35) 活动内容:好玩的“小尾巴”

活动准备:绳子,空旷的场地,出发前垫好汗巾。

1 / 13

活动指导: 活动目标:

1.能尝试找出绳子的多种玩法,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愿意参加晨间锻炼。 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

支持与指导幼儿自由想象绳子的玩法,进行游戏;注意找一处空旷的地方。 2.根据幼儿的发现,集体进行各种游戏。

鼓励幼儿把绳子想象成渔网、尾巴、泡泡、铁轨等游戏;将跑、跳等动作渗透其中。教师注意控制好幼儿的活动量。

游戏过程中劳逸结合,在大运动量之后,进行“加油”的游戏,让幼儿蹲下来进行休息调整。 3.放松整理。 教师指导:

1.按照孩子的意愿选择继续游戏还是休息。

2.将圈上的“小铁轨”自然承接成一条直线,引导孩子整理队伍,结束活动。 三、晨谈(8:35—8:50)

活动内容:1.点名:方方的和圆圆的 2.晨间活动点评

2 / 13

3.气象预报

4.谈话:我的小抽屉(以下的具体指导、具体目标、具体过程主要针对于谈话活动展开)活动准备:两个抽屉的照片,书本、橡皮泥等

活动指导: 活动目标:

1.学习整理自己的小抽屉,初步了解物品整理时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叠放。 2.知道平时要保持抽屉的整洁。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观察比较。

师:“今天老师找到了两个小抽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讨论如何整理小抽屉。

师:“你喜欢哪个小抽屉?为什么?“

师:“那么应该怎么整理小抽屉呢?书本应该怎么放?橡皮泥怎么放?”

师小结:在整理小抽屉的时候,大的东西应该放在下面,小的东西放上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叠起来,看起来多整齐。

3.教师出示书本和橡皮泥,幼儿实践操作。 请个别幼儿上来试一试。

总结:小朋友以后要把自己的小抽屉整理的整整齐齐哦。

3 / 13

四、早操、早点(8:50—9:20) 活动目标:

1.能够跟着老师进行律动锻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 2.自觉做到有秩序的排队洗手,并能够安静愉快的取用食品。 五、集体教学活动:有趣的盒子(9:20—9:40) (一)设计意图:

盒子是孩子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方方的盒子可以装饼干、装香皂……圆圆的盒子可以装巧克力、可以装喜糖……在方方和圆圆的盒子世界里,孩子通过有趣的游戏,愉快的发现、学习、挑战;发展幼儿有关方盒子和圆盒子的认知经验、分析能力以及整理物品的生活智慧。

我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说盒子、看盒子、玩盒子的过程中,丰富幼儿有关盒子的外型特征(形状、大小、颜色)盒子的各种功能、用途等经验,有效刺激和发展幼儿观察、比较、概括、综合等能力;我还设计了“整理盒子宝宝”的环节让幼儿尝试把一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盒子叠放起来。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放手让孩子们去摆放、去探索,以此来挑战小班幼儿整理物品的生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水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盒子的大小、形状、用途等不同。 2.在感知不同盒子外形特征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整理物品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各种盒子——VCD圆盒子、药盒子、饼干铁盒、餐巾纸盒、牙膏盒子、喜糖盒子、肥皂盒子、糖盒、巧克力盒、蛋黄派盒子大小各一。

4 / 13

2.经验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方方的和圆圆的物品有一定的感知经验。 3.空间准备:将摆放材料的桌子放于教室两侧。 (四)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盒子,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盒子。 1.自主挑选盒子,分享讨论。

师:今天许多漂亮的盒子宝宝要和我们大家来做游戏呢。我们每个宝贝轻轻的走到桌子上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盒子,然后赶紧轻轻的回到座位上,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装什么的。”

2.集体交流:你的盒子是什么样的?里面是装什么的?

师:你的盒子是圆圆的,还有谁的盒子也是圆圆的呢?你的圆圆盒子里面是装什么的?师:你的盒子是方方的,还有谁的盒子也是方方的?你的方方盒子里面是装什么的?师:咦?你的盒子里面是装好丽友派的,还有谁的盒子也是装好丽友派的啊?他们两个方方的盒子里,谁装的好丽友派更多?为什么?小结:原来是他们的盒子大小不一样。诶,小盒子还可以躲进大盒子里面呢。

师小结:这么多盒子宝宝,他们形状、大小都不一样,里面装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的盒子装好吃的东西,有的盒子放有用的东西。

3.出示分类盒,引导幼儿按照有用和好吃的对盒子进行分类。

师:老师把盒子宝宝们的家也带来了。这个家里的盒子是装好吃的,这个家里的盒子是装有用的,你的盒子宝宝是装什么的呢?赶紧把他们送回家吧。(请男孩子先来送,女孩子次之。)针对有歧义的牙膏盒进行讨论:这个方方的盒子(牙膏盒)是装什么的?是谁送来的呢?牙膏不是也要能到嘴里的吗,你为什么放在用的这边?

5 / 13

教师小结:牙膏只能用来刷牙,用来保护我们的牙齿,不能咽下去。所以牙膏是用的。 二、猜猜神奇的盒子,感知各种盒子的特性。 1.出示蛋糕盒,按顺序逐步出示里面藏着的盒子。

师:这里还有一个盒子,这是什么盒子?是什么样的?猜猜这个圆圆的蛋糕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蛋糕啊?

提拉绳子,露出玉米盒。师:是什么样的玉米盒?方方的玉米盒子里可以放些什么方方的东西呢? 提拉绳子,露出鞋盒子。师:鞋盒子——是什么样的鞋盒子?这个方方的鞋盒里面放的是你们的鞋子还是我的鞋子?为什么?

提拉绳子,露出豆腐盒。师:豆腐盒——这是什么盒子?里面还有盒子吗?你怎么知道?(透明的)

提拉绳子,露出香皂盒。师:香皂盒——这个盒子是什么样的?香皂盒闻起来怎么样?香香的香皂盒里面还有东西吗?

抽出丝巾。师:是什么样的丝巾呢?(方方的丝巾),这么大的一条方方的丝巾是怎么藏到这么小的盒子里的?软软的丝巾折叠成小小的,就能装进小盒子里了。

2.感知盒子的数量。师:盒子宝宝的全家都来了,数数一共有几个?

3.感知盒子连接的方式。师:这么多盒子宝宝是怎么排队的?(一个接一个、从大到小) 4.小结:这么多盒子,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圆圆的蛋糕盒子里藏着方方的玉米盒,方方的玉米盒里住着宝宝的鞋盒子,宝宝的鞋盒子里躲着透明的豆腐盒子、透明的豆腐盒子里躺着香香的香皂盒子。原来,小盒子可以躲进大盒子里面,这么多盒子看起来就像一个盒子。(将小盒子依次放入大盒子中)

三、理一理各种各样的盒子,学习初步的整理方法。

6 / 13

1.提出要求,幼儿操作。师:后面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盒子,请你们轻轻的走过去,找到一个大盒子,然后让小盒子也住进大盒子里面去吧。

2.幼儿实践操作整理,教师观察引导。

3.分享讨论:你的盒子妈妈里面住了几个盒子宝宝?

4.总结:今天我们不仅跟盒子玩了那么好玩的游戏,其实我们也学习了一种整理的好办法呢!把小的东西放进大的东西里面,看起来多整齐啊,我们在家里也要去试一试哦。

六、户外游戏:拉个圆圈找找(9:40—9:55) 活动内容:拉个圆圈找找

活动准备:呼啦圈以及方形泡沫垫子 活动目标:

1.能拉着同伴的手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走成一个圆圈,能够按照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找到相应的家。

2.能在走跑中,通过观察避免与朋友碰撞,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过程:

1.复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2.教师介绍新游戏: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拉个圆圈找找,拉个圆圈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看会找到圆圆家(方方家)。幼儿四散寻找圆圆的家(方方的家)。

3.师生一起游戏数遍。

教师注意提醒孩子追跑过程中的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同时注意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7 / 13

七、盥洗、水果餐(9:55—10:05) 活动目标:

1.知道喝水的重要性,能按需喝充足的水。 2.能自主取水果享用。

3.入厕要求:排队有序,入厕后,及时冲便。 4.洗手:养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八、区域游戏(10:05—10:50)

活动内容:开放所有区域:小来美食、娃娃干洗、奇异国、星星剧场、宁宁医院、、嘟嘟城。 活动准备:各种区域材料,示范操作材料:橡皮泥、模具、盘子。 活动指导: 目标:

1.乐于参与表演,感受操作与交往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2.学习运用模具制作方形饼干、圆形饼干的方法,感受制作饼干和出售饼干的快乐。 3.能在老师提醒下,能自主地归类整理物品。 过程:

1.导入,教师讲解制作饼干。教师示范圆圆饼干的制作方法,并将材料投放在小来美食。 2.幼儿进区游戏,教师指导

8 / 13

小来美食: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制作饼干并进行出售。

娃娃干洗:指导孩子们进行区域之间的交往,引导幼儿去点点家收取衣物。 奇异国:指导幼儿用保丽龙球制作雪人,毛根制作眼镜等。 星星剧场:指导孩子们大胆表现,创编与音乐有关的舞蹈动作;

宁宁医院:知道幼儿有序的进行看病。嘟嘟城:引导幼儿帮助他区去修理桌子等物品。 点点家:引导幼儿整理、打扫家里卫生。 教师指导观察,并用照片记录孩子们的游戏情况。

3.收拾整理: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愉快自主地整理物品。

4.区域点评:教师出示照片,幼儿重温区域情景,讲述自己游戏时的感受和发现。 九、餐前准备(10:50—11:00)手指游戏

活动目标:安静的在座位上进行手指游戏,为就餐做准备。 十、宝宝进餐(11:00—11:30)

目标:发现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营养价值。 1.卫生进餐——注意桌面、地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完成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大声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十一、餐后活动(11:20—11:50)

9 / 13

活动目标:有序的选择游戏或者阅读,不做剧烈运动。 1.图书阅读:懂得从书中了解更多奥秘,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2.拼图游戏:喜欢玩拼图游戏,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中班半日活动《方方和圆圆》的反思 宁波市北仑区北仑区中心幼儿园张淘儿 一、对内容的确定与优化

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性格特点,对于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孩子们总是忍不住要去试一试,探究其中有趣的小秘密。这种自动自发的探究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最有效的方式。基于以上原因,选取小班主题《让我试一试——方方和圆圆》。主题活动“方方和圆圆”从幼儿喜爱的形状食品开始,通过吃吃、看看、说说、做做、玩玩,在有趣的情节中感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不同特征,了解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实际过程中,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对形状的特点认识掌握较好,但是对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有所欠缺。所以本次半日活动结合每一个生活小环节,例如:点名、点心、游戏、集体活动等多个环节,来增强幼儿对形状的应用了解。同时结合小班幼儿的健康目标,初步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的意识,引导对生活物品进行整理和归类。

二、对儿童的观察与了解

1.儿童原有经验:本班幼儿乐意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物品,初步了解了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明显特征,并能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幼儿对生活场景中到处存在着的物体形状有广泛的接触,能较好的寻找方方的和圆圆的物品,例如:方方的桌子、椅子、柜子,圆圆的碗、盘、球等。

2.现时兴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很喜欢进行寻找“图形”的游戏,尤其对方方和圆圆最为敏感,也最为熟悉。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也是方方和圆圆,有时候孩子们会诧异:为什么小汽车的轮子是圆的呢?为什么我们吃饭的桌子是方方的呢?针对于孩子们的这些兴趣点,我们有需要

10 / 13

通过教育活动,将幼儿零散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帮助幼儿了解各种形状的物品在生活中的运用。3.与活动的链接:在本次半日活动中,充分挖掘孩子的已有经验,让孩子在说一说方方和圆圆的东西、看一看方方和圆圆的盒子、尝一尝方方和圆圆的饼干、做一做方方和圆圆的饼干等环节中感受方方和圆圆的多样性。同时在集体活动中,通过大盒套小盒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整理方法。

三、对组织的设计与调整

在设计组织这个主题半日活动之初,我原想着只是集体活动来源于主题即可。在分析与探讨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半日活动的氛围以及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性,只有让幼儿融入在浓浓的整体氛围之中,幼儿才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体验、感受圆圆和方方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后便对我的半日活动安排进行调整,将圆圆和方方融入我半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点名、点心、户外游戏、区域活动等等。在环境创设中也进行提升,例如主题墙上的点缀、幼儿收集圆收集方的调查展示,区域材料的制作也是方圆的结合体等等。让幼儿多元化的感受方方和圆圆的存在,以及方方的物品和圆圆的物品的应用。

四、对过程的阐说与反思

在《方方和圆圆》的主题活动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主题思想的贯穿。

在晨谈环节中,在孩子们完成调查表《收集圆收集方》的经验铺垫下,一改枯燥的喊“到”点名方式,而是请孩子们来说一说生活中的“圆圆和方方”,孩子们充分开动脑筋,想到了有圆圆的纽扣、圆圆的开关,方方的桌子,方方的床等等,兴趣比较高涨。

在教学活动中,我将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种各样的盒子搬进了活动室。盒子中蕴藏着大小、形状、高低、功能多等方面的信息,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孩子们“说一说一下盒子的形状、猜一猜里面会躲着什么方方的盒子?”,引导他们感受“方方和圆圆”的应用。在整理大小不一的盒子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

11 / 13

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进行“拉个圆圈找找”的游戏,根据指令找到“方方的家”和“圆圆的家”,巩固孩子们对方和圆的认知,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区域活动中,也渗透着“方方和圆圆”。在“小来美食”新增了制作方形和圆形的饼干,并尝试出售。孩子们做的很认真,用圆圆的模板引出来后,还用刀切开了几块,说是客人吃起来方便多了。在“奇异国”利用各种形状的材料进行创作,例如:纽扣的黏贴,毛根制作眼镜等等。在干洗店,新增了洗衣机,洗衣机上方方的盖子,圆圆的盖子、按钮让孩子在玩一玩、摸一摸、拧一拧中感知特性,同时锻炼了孩子们的小肌肉发展。

2.多元化的集体教学活动。

盒子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饼干盒、餐巾纸盒、牙膏盒、糖盒……把那么多的盒子在一节课中集合起来,并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尽兴地比较、探索、尽情地把玩、游戏,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开心和有趣的过程。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猜猜神奇的盒子“中,我把一串大小不一的盒子连环套在一起,并像变魔术似的逐一呈现。最后小结:“盒子从大到小,一个接着一个排好了队,圆圆的蛋糕盒放着方方的牛奶盒,牛奶盒里住着宝宝的鞋盒子,宝宝的鞋盒子,宝宝的鞋盒子里躺着漂亮的冰淇淋盒子……”幼儿的眼神、表情伴随着我的“魔术”,由惊讶到惊喜,从好奇的欢欣。

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孩子们在愉快的发现着和学习着。

同时,活动也体现着挑战和发展的价值。在活动中不仅仅停留在把玩“方方的”、“圆圆的”盒子上,而是通过说盒子、看盒子、玩盒子的过程,挑战和丰富幼儿的认知、语言等经验,刺激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综合等能力。活动涉及盒子的外形特征(形状、大小和颜色;)盒子的各种功能及用途;以及有关放置盒子的各种动词,如“放着”“住着”“躺着”“躲着”“藏着”……在游戏中,幼儿不断地丰富着有关盒子的认知经验,并通过盒子有效地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挑战和发展了幼儿整理物品的生活能力和智慧,通过整理盒子的内容,让幼儿尝试把一大堆大小不同、形状各

12 / 13

异的盒子套起来。幼儿兴趣盎然地摆放着、探索着,有效地挑战了幼儿整理物品的生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水平。

3.环境的暗示支持与引导。

环境是隐形的教师。良好的环境不仅能让教师从繁杂的一日活动中解放出来,还能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环境中充分投放各种示范图:例如盥洗室中洗手的步骤图、区域中的规则提示、整理规则、操作类区域中的折纸、橡皮泥步骤图、干洗店的流程示意图、建筑工地(嘟嘟城)中的建构范例,让无声的环境成为孩子的另一位老师。

4.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氛围。 ①把活动室还给孩子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建设的成果。在班级中我力求引导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稚拙的区域活动牌是每个孩子自己画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中的头像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气象角是孩子们轮流主持的;娃娃家的衣服是干洗店的孩子们清洗的,娃娃家的桌椅是“嘟嘟城”的工人来修理;星星剧场的头饰是巧手小屋的孩子们设计制作的;活动区的材料是孩子们共同收集的;区域活动的情绪评价影响着老师对区域内容的调整;主题墙上张贴的是我们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作品。

②幼儿自由支配过渡时间

在点心、水果等过渡时间,孩子们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或在操作墙上有规律的夹一夹夹子,或在座位上安静的看书,或跟同伴们自由的聊聊天……午饭之后,我早已为孩子们在走廊提供了丰富的拼图,幼儿可以自由挑选,进行操作。幼儿有事可做,就减少了无所事事,乱跑乱撞的情况,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