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荷青花

2021-04-20 来源:欧得旅游网


植物药

荷青花

Heqinghua

正名:荷青花

别名:刀豆三七、水菖三七(《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拐枣七(《陕西中草药》)、大叶老鼠七(《陕西中草药》)、大叶芹幌子、乌筋七(《陕西中药名录》)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荷青花Hylomecon Japonica(Thunb.)Prantl et Kunding var.

Japonica的根及根茎。秋季采集,去须根,洗净,晒干。

品种考证:荷青花始载于《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荷青花:多年生草本,高15~40cm。茎、枝、叶含有黄色液汁。根状茎斜生,肉质,盖以鳞片,棕褐色,长达5cm,须根多数。茎直立,上部稍分枝,有散生的毛。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1~2,具长柄,长可达20cm;叶羽状全裂,裂片4~6,有短柄,广卵形至菱状卵形、近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3~10cm,宽1.0~4.5cm,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的锯齿;茎生叶具小叶2~3。花1~3朵腋生成稀疏的聚伞花序,花梗长4~8cm;花两性,萼片2,绿色,狭卵形,长1.5~1.7cm,早落;花瓣4,黄色,圆卵形,长2.5cm;雄蕊多数;雌蕊由2心皮合成,花柱短,柱头2裂。果为蒴果,细圆柱形,长3~8cm,宽2~4mm,纵裂成2瓣。种子多数,扁卵形,具鸡冠状附属物。花

期4~7月,果期5~8月。

生于海拔300~1800(~2400)米高山林下阴湿处、林缘或沟边。产于我国东北至华中、华东。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有分布。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具分枝,弯曲,长2~5cm,棕褐色至黑棕色,残留少数须根;有的根状茎上具地上残茎,并附有褐色膜质鳞片。质硬,断面棕褐色,角质样。气微,味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4g,加二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5:1:0.1)混合溶液4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原阿片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二乙胺(16: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有效成分:根含生物碱0.1%,地上部分含生物碱0.06%。生物碱为:隐品碱(cryptop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原阿片碱(protopine)、黄连碱(coptisine)、小檗碱(berbe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白屈菜玉红碱(chelirubine)、白屈菜黄碱(chelilutine)、白屈菜碱(chelidonine)、金罂粟碱(stylopine)、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1]。

药性:味苦,性平。

1、《陕西中草药》:“味苦,性平。”

2、《浙江药用植物志》:“苦,温。”

炮制加工:除去杂质,洗净,切片,干燥。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1、《陕西中草药》:\"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跌打损伤。

2、《甘肃中草药手册》:“治外伤出血,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泡洒。

附方:治劳伤过度,四肢乏力,面黄肌瘦:荷青花根(去毛,切片)9~12g,加红糖、黄酒蒸熟。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忌食荠菜、萝卜及饮茶。(《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参考文献:

[1] Slavik J. C A, 1968, 68:39870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