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建设
修建牛舍,是对养牛环境进行有效控制的必要措施;搞好牛场经营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题条件之一。
一、场址的选择
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考虑,统盘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必须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修建住宅等规划结合起来,必须适应于现代化养牛业的需要。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
1、地势高燥。肉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性良好,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地方。宜选择在南向或南略偏东方向的斜坡开阔地建场。牛舍采取坐北向南,偏东或西15-16度为好。切不可建在低凹处、风口处,以免排水困难,汛期积水及冬季防寒困难。
2、土质良好。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3、水源充足。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草料丰富。肉牛饲养所需的饲料特别是粗饲料需要量大,不宜运输。肉牛场应距秸秆、青贮和干草饲料资源较近,以保证草料供应,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5、交通方便。架子牛和大批饲草饲料的购入,肥育牛和粪肥的销售,运输量很大,来往频繁,有些运输要求风雨无阻,因此,肉牛场应建在离公路或铁路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地方。
6、卫生防疫。牛场应远离沼泽地和滋生蚊蝇的地方;远离畜产品加工厂、化工厂、水泥厂、城镇排污的地方;离居民区300米以上,位居其下风处,距其它养殖场500米以上,交通方便距主要道300米以上。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
7、节约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8、避免地方病。人畜地方病多因土壤,水质缺乏或过多含有某种元素而引起。地方病对肉牛生长和肉质影响很大,虽可防治,但势必会增加成本。故应尽可能避免。
(二)牛场场区规划
肉牛场一般分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病牛隔离治疗区。四个区的规划是否合理,各区建筑物布局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牛场的劳动生产效率,场区小气候状况和兽医防疫水平,影响到经济效益。
1.生产区包括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运动场、积粪场等,这是肉牛场的核心,应设在场区低势较低的位置,要能控制场外人员和车辆,使之完全不能直接进入生产区,要保证最安全,最安静。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但也要适当集中,节约水电线路管道,缩短饲草饲料及粪便运输距离,便于科学管理。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库、饲料加工车间、青贮池、机械车辆库、采精授精室、液氮生产车间、干草棚等。饲料库、干草棚、加工车间和青贮池,离牛舍要近一些,位置适中一些,便于车辆运送草料,减少劳动强度。但必须防止牛舍和运动场因污水渗入而污染
草料。所以,一般都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要用围栏或围墙与外界隔离。大门口设立门卫传达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严禁非生产人员出入场内,出入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室或消毒池进行消毒。
2.管理区 包括办公室、财务室、接待室、档案资料室、活动室、试验室等。管理区要和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
3.生活区 职工生活区应在牛场上风头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100米以远距离,以保证生活区良好的卫生环境。
4.病牛隔离治疗区(包括兽医诊疗室、病牛、隔离舍)此区设在下风头,地势较低处,应与生产区距离100米以上。病牛区应便于隔离,单独通道,便于消毒,便于污物处理等。
1.生产与生活区分开 这是建筑布局的基本原则。生产区主要指养牛设施及饲草料加工、存放设施;生活区指办公室、食堂、厨房、宿舍等区域。
2.风向与水的流向 依冬季和夏季的主风向分析,办公和生活区力求避开与饲养区在同一条线上,即生活区不在下风口,而应与饲养区错开,生活区还应在水流或排污沟的上游方向。
3.牛棚舍方位 生产用牛舍是牛场的主要建筑,同时在场的边缘地带应有一定数量的观察牛舍,供新购入牛喂养观察、防疫、隔离、消毒之用。三面墙的单列牛舍通常纵轴也为东西或偏东方向,背墙向北(即座北朝南),以阻挡冬、春季的北风或西北风。
4.安全设施 牛场的安全包括防疫、防火、防止夜晚跑牛。建筑及布局要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例如,易引起火灾的堆草场,在布局上应位于养牛区的下风向,一旦发生火灾不会威胁牛棚;同时采取拉开距离,设置有较宽的排水沟渠,或有高围墙阻隔等,都是实用而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防疫、防止跑牛的问题,在建筑及布局上也应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如修建围栏、设置消毒池等。
1、牛舍。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气候相差悬殊。东北三省、内蒙古、青海等地牛舍设计主要是防寒,长江以南则以防暑为主。牛舍的形式依据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而定。牛舍的建造应便于饲养管理,便于采光,便于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便于防疫。修建牛舍多栋时,应采取长轴平行配置,当牛舍超过4栋时,可以2行并列配置,前后对齐,相距10米以上。
2、饲料库。建造地位应选在离每栋牛舍的位置都较适中,而且位置稍高,即干燥通风,又利于成品料向各牛舍运输。
3、干草棚及草库。尽可能地设在下风向地段,与周围房舍至少保持50米以远距离,单独建造,既防止散草影响牛舍环境美观,又要达到防火安全。
4、青贮窖或青贮池。建造选置原则同饲料库。位置适中,地势较高,防止粪尿等污水入浸污染,同时要考虑出嵙时运输方便,减少劳动强度。
5、兽医室,病牛舍。应设在牛场下风头,而且相对偏僻一角,便于隔离,减少空气和水的污染传播。
6、办公室和职工住舍 设在牛场之外地势较高的上风头,以防空气和水的污染及疫病
传染。养牛场门口应设门卫和消毒室、消毒池。
(三)建筑材料选择
1.棚舍地面 棚舍是牛采食休息过夜的场所,其地面可用水泥或部分水泥材料,也可直接用土地。牛舍地面材料对牛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
2.休息场地 牛采食后,晴天主要在棚外休息,让牛活动,晒太阳。地面以沙质土为最好,一方面牛卧下舒适暖和,另一方面排出的尿易下渗,粪便容易干燥,这样有利于保持牛体清洁。此外,也有用砖砌的地面,或用沙、石灰、泥土三合一分层夯实的土地,都适合牛卧地休息。
3.食槽 在牛舍内食槽使用频繁,通常用砖砌加水泥涂抹,成本低,但容易破损,只要注意及时维修,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材料。若从坚固耐用考虑可选用混凝土预制构件或石槽。无论哪种材料,工艺上都要求食槽内壁光滑平整,以便清扫。
4.其他建筑用材料 依当地自然和资源条件而定,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砖木结构,如牛舍用砖柱和木材顶梁;钢铁结构,如工字钢立柱与角铁构件的顶梁等。
(四)棚舍形式
1.单列式 典型的单列式牛舍有三面围墙和房顶盖瓦,敞开面与休息场即舍外拴牛处相通。舍内有走廊、食槽与牛床;喂料时牛头朝里,这种形式的房舍可以低矮些,且适于冬、春较冷,风较大的地区。房舍造价低廉,但占用土地多。
2.双列式 双列式牛舍有头对头与尾对尾两种形式:①头对头式:中央为运料通道,通
道两侧为食槽,两侧牛槽可同时上草料,便于饲喂,牛采食时两列牛头相对,不会互相干扰。②尾对尾式:中央通道较宽,用于清扫排泄物。两侧有喂料的走道和食槽。牛成双列背向。双列式牛棚可四周为墙或只有两面墙。四周有墙的牛舍保温性能好,但房舍建筑费用高。由于肉牛多拴养,因此牵牛到室外休息场比较费力,可在长的两面墙上多开门。多数牛场使用只修两面墙的双列式,这两面墙随地区冬季风向而定,一般为牛舍长的两面没有围墙,便于清扫和牵牛进出。冬季寒冷时可用玉米秸秆编成篱笆墙来挡风,这种牛舍成本低些。
3.散养 散养的主要建筑物是围栏和周围放置的食槽,围栏用木材或圆钢建成,高~米,围成一定范围。邻近运送饲料的通道一侧建食槽。每栏的面积取决于养牛头数,也可建部分遮荫棚。这种建筑节省投资和饲养的人力。
(五) 牛舍附属设施和结构
1.中央通道:为对尾式双列牛舍内部中央的通道,要求笔直,宽米,例于粪料车机械操作。通道面为凸形,两边倾向粪尿沟,以便冲洗。一般为混凝土或石板面,为防滑,道面应打成浅沟或毛面。
2.给饲道:设于饲槽前。宽米,一般可采用三合土建道。
3.牛床:位于饲槽和粪尿沟间。是牛活动和休息的地方。牛床用材、大小等应根据饲养牛的生产用途和大小而定。种公牛床和围产期牛床长195-220厘米,宽130-160厘米;挤奶母牛床长170-190厘米,宽110-125厘米;育成牛床长140-155厘米,宽100-110厘米。肉用繁殖母牛牛床,长×宽为×米,分娩和育犊都在上面。为防牛只间互占牛床,可用弯曲钢管装上隔离栏。长度为牛床长的2/3,80厘米高。牛床地面向粪尿沟倾斜度为。
三合土、石板均可。
4.饲槽 位于牛床前端,为永久固定式。长度与牛床宽一致,呈\"U\"形,要求坚实、光滑、不漏水。饲槽底高于牛床5-10厘米,应便于牛采食槽底饲料和不影响牛卧下时头颈活动。
5.粪尿沟 要求光滑、防漏、易排水。沟宽30-40厘米,深10-18厘米。
6.颈枷 是将牛固定于牛床上的附属设施。固定牛是为管理方便,如为牛梳刮,防止牛污染饲料和饮水,互相争抢饲料等。颈枷有直线式和横链式两类。颈枷均为金属制品。
7.运动场 一般应设在牛舍南方或东南方。与牛舍相距5米。面积8-15平方米,可采用三合土、沙质地、石板地面,四周设围栏。
8.消毒池 设在生产区入口处。要求耐酸碱、坚固、平坦。一般长米、宽3米,深米。
9.粪尿池 距牛舍100-200米,其大、小根据养牛规模而定。要求地面平整,易排水。
(六)专用设备
(1)保定架 保定架是牛场不可缺少的设备,便于打针、灌药、编耳号及治疗时使用。通常用圆钢材料制成,架的主体高160厘米,前颈枷支柱高200厘米,立柱部分埋入地下约40厘米,架长150厘米,宽65~70厘米。
(2)鼻环 我国农村为便于抓牛,尤其是未去势的公牛,有必要带鼻环。鼻环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不锈钢材料制成,质量好又耐用,但价格较贵。另一种为铁或铜材料制成,质
地较粗糙,材料直径4毫米左右,价格较便宜。农村用铁丝自制的圈,易长锈,不结实,往往将牛鼻拉破引起感染。
(3)缰绳与笼头 采用围栏散养的方式可不用缰绳与笼头,但在拴系饲养条件下是不可缺少的。缰绳通常系在鼻环上以便于牵牛,笼头套在牛的头上,是一种传统的物品,有了笼头,抓牛方便,而且牢靠。材料有麻绳、尼龙绳、棕绳及用破布条搓制而成的布绳,每根缰绳长~米,粗(直径)~厘米。
2.卫生设备
竹扫帚、铁锨、平锨、架子车或独轮车是牛场清扫粪饵、垃圾必备工具。这些工具在饲料加工运送时同样需要,但必需分开使用。牛刷子对肉牛来说很重要,在清洁牛体表面粪污的同时,可以清除皮毛下的寄生虫,促进血液循环,具有保健作用。 牛刷子有棕毛的、铁丝的两种。
3.保健及其它设备
(1)吸铁器 由于牛的采食行为是大口吞咽,若草中混杂有细铁丝、铁钉等杂物时容易误食,一旦吞入,无法排出,积累在瘤胃内对牛的健康造成伤害。吸铁器分为两种:一种用于体外,即在草料传送带上或草杈上安装磁力吸铁装置,清除草料中混杂的细小铁器。另一种用于体内,称为磁棒吸铁器。该设备由磁铁短棒、细尼龙绳、开口器、推进杆及学生用指南针各1件组成。使用时将磁铁短棒放入病牛口腔近咽喉部,灌水促使牛吞咽入瘤胃,随着瘤胃的蠕动,经过一定的时间,慢慢取出,瘤胃内混杂的细小铁器吸附在磁力棒上一并带出。经诊断怀疑腹内有异物的牛均可利用此设备治疗。
(2)耳号牌 耳号牌是肉牛、奶牛科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除 挂在耳壳上的号牌以外,也有挂在脖子上或笼头上的木牌、小铝牌,都有同样的作用,各地可就地取材。工厂生产的牛耳号 牌是近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用特殊塑料材料制成,配合有专用油笔、专用耳号钳,将耳号牌与垫片牢固地联接在耳壳上。塑料材料与油笔中的油墨能耐受阳光照射和风雨侵蚀,不变脆,不褪色、不脱落。一般在奶牛场中使用的较多,少数大型肉牛场也使用。
牛舍设计标准
(1)牛舍建设基本要求是坐北朝南,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的原则,条件允许可按照钢结构进行建筑。
(2)牛舍采取半开放双列式牛舍,高砖混围墙,砖墙厚240墙,北面全封闭,南面敞开式,舍内总面积为304平方米(38米×8米),素土夯实,砖铺地面(或水泥敷设),走道钢筋混凝土基础,水泥地面,舍顶部滴水坡度一般不小于25°,前后檐高3米,基深厘米。
(3)门窗要求。牛舍门高米,宽1米。北面墙面设窗户6-8扇,窗高米,宽米,窗台距地面米。
(4)牛床和饲槽。牛床新砖铺设并设有限位栏,牛床长度米,宽米,牛床坡度为2%;混凝土饲槽,底部贴有面砖,饲槽上宽米,底宽米,呈弧形,饲槽内缘高米,外缘高—米。
(5)粪尿沟。粪尿沟设在牛床末端靠近墙壁的位置,粪尿沟宽应以常规铁锨正常推行宽度为适,一般宽米,深一米,坡度为5%。
肉牛养殖场建筑物布局肉牛养殖场建筑物布局和肉牛牛舍间距除考虑防疫、采光等外,还应注意考虑通风,布局应合理,间距不可过小,一般不低于10m。
通风要求
肉牛牛舍内结构为了有利于通风,肉牛牛舍内不宜设隔山墙,各圈间隔墙,尤其是圈舍与通道间的隔墙最好用铁栅栏代替。
通风口位置为加大舍内气流速度,保证气流均匀并能通过肉牛体周围,应合理安排通风口位置。进风口应设在正压区内,排气口设在负压区内,以保证肉牛牛舍有穿堂风,进风口应均匀布置,以保证舍内通风均匀,使肉牛牛舍各处的肉牛都能感受到凉爽的气流,为使气流经肉牛体周围通过,可设地脚窗通风。
肉牛牛舍跨度肉牛牛舍跨度也影响通风效果,跨度小的肉牛牛舍通风路线短而直,气流顺畅;跨度超过l0m,通风效果差,较难形成穿堂风。
一:牛舍建设(每100头牛)
每栋长60米、宽10米、中间过道米,双面牛槽,槽宽60厘米、高75厘米、槽深25厘米,每头牛间隔米,地面斜坡15度,要求通风要好,这么一栋牛舍600平方米可以饲养100头牛。
基本结构:
1.地基与墙体 基深30-50厘米,,砖墙厚24厘米,双坡式牛舍脊高4.0--5.0米,前后檐高3。0--3.5米。牛舍内墙的下部没墙围,防止水气渗入墙体,提高墙的坚固性、
保温性。
2.门窗 门高2.1-2.2米,宽2--2.5米。门一般设成双开门,也可设上下翻卷门。封闭式的窗应大一些,高1.5米,宽1.5米,窗台高距地面1.2米为宜。
3.场地面积 肉牛生产,牛场管理,职工生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一定场地、空间。牛场大小可根据每头牛所需面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牛舍及其他房舍的面积为场地总面积的15%一20%。由于牛体大小、生产目的、饲养方式等不同,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也不一样。肥育牛每头所需面积为平方米通栏肥育牛舍有垫草的每头牛占平方米,有隔栏的每头牛占1.6--2.0平方米。
4.屋顶 最常用的是双坡式屋顶。这种形式的屋顶可适用于较大跨度的牛舍,可用于各种规模的各类牛群。这种屋顶既经济,保温性又好,而且容易施工修建。
5.牛床和饲槽 肉牛场多为群饲通槽喂养。牛床一般要求是长1.6-1.8米,宽1.0-1.2米。牛床坡度为1.5%,牛槽端位置高。饲槽设在牛床前面,以固定式水泥槽最适用,其上宽0.6一O.8米,底宽0.35-0.40米,呈弧形,楕内缘高0.35米(靠牛床一侧),外缘高0.6--0.8米(靠走道一侧)。为操作简便,节约劳力,应建高通道,低槽位的道槽合一式为好。即槽外缘和通道在一个水平面上。
6.通道和粪尿沟 对头式饲养的双列牛舍,中间通道宽1.4--1.8米。通宽度应以送料车能通过为原米,深0.15一O.3米,倾斜度1:50-1:100。
二:料棚建设用地(每100头牛)
1:需长30米、宽8米、高米。共计240平方米的草料鹏,要求通风要好。
2:需求资金约一万元左右
三:量粪池(每100头牛)
1:每百头牛需1—亩
2:牛粪可以用来做沼气,种植蘑菇等菌类。
粪尿污水处理
畜舍粪便清除通常采用机械消除和水冲清除。
(一)机械清除 :当粪便与垫料混合或粪尿分离,呈半干状态时,常采用此法。清粪机械包括人力小推车、地上轨道车、单轨吊罐、牵引刮板、电动或机动铲车等。
采用机械清粪时,为使粪与尿液及生产污水分离,通常在畜舍中设置污水排出系统,液形物经排水系统流入粪水池贮存,而固形物则借助人或机械直接用运载工具运至堆放场。这种排水系统一般由排尿沟、降口、地下排出管及粪水池组成。为便于尿水顺利流走,畜舍的地面应稍向排尿沟倾斜。
1.排尿沟 排尿沟用于接受畜舍地面流来的粪尿及污水,一般设在畜栏的后端,紧靠除粪道,排尿沟必须不透水,且能保证尿水顺利排走。排尿沟的形式一般为方形或半圆形。乳牛舍宜用方形排尿沟,也可用双重尿沟,排尿沟向降口处要有%的坡度,但在降口处的深度不可过大,一般要求牛舍不大于15cm。
2.降口 通称水漏,是排尿沟与地下排出管的衔接部分。为了防止粪草落入堵塞,上面应有铁篦子,铁篦应与尿沟同高。在降口下部,地下排出管口以下,应形成一个深入地下的伸延部,这个伸延部谓之沉淀井,用以使粪水中的固形物沉淀,防止管道堵塞。在降口中可设水封,用以阻止粪水池中的臭气经由地下排出管进入舍内。
3.地下排出管 与排尿管呈垂直方向,用于将由降口流下来的尿及污水导入畜舍外的粪水池中。因此需向粪水池有3-5%的坡度。在寒冷地区,对地下排出管的舍外部分需采取防冻措施,以免管中污液结冰。如果地下排出管自畜舍外墙至粪水池的距离大于5m时,应在墙外修一检查井,以便在管道堵塞时进行疏通。但在寒冷地区,要注意检查井的保温。
4.粪水池 应设在舍外地势较低的地方,且应在运动场相反的一侧。 距畜舍外墙不小于5m。须用不透水的材料做成。粪水池的容积及数量根据舍内家畜种类、头数、舍饲期长短与粪水贮放时间来确定。粪水池如长期不掏,则要求较大的容积,很不经济。 故一般按贮积20-30天、容积20-30㎡来修建。 粪水池一定要离开饮水井l00m以外。
(二)水冲清除 :这种办法多在不使用垫草,采用漏缝地面时应用。其优点是:省工省时、效率高。缺点是:漏缝地面下不便消毒,不利于防止疾病在舍内传播;土建工程复杂;投资大、耗水多、粪水贮存、管理、处理工艺复杂;粪水的处理、利用困难;易于造成环境污染。此外,采用漏缝地面、水冲清粪易导致舍内空气湿度升高、地面卫生状况恶化,有时出现恶臭、冷风倒灌现象,甚至造成各舍之间空气串通。这种清粪系统,由下述几部分组成:
1.漏缝地面 所谓漏缝地面,即是在地面上留出很多缝隙。粪尿落到地面上,液体物从缝隙流入地面下的粪沟,固形的粪便被家畜踩入沟内,少量残粪用人工略加冲洗清理。漏缝地面比传统式清粪方式,可大大节省人工,提高劳动效率。
漏缝地面可用各种材料制成。在美国,木制漏缝地面占50%,混凝土制的占32%,用金属制的占18%。但木制漏缝面板很不卫生,且易于破损,使用年限不长。金属制的漏缝地易遭腐蚀、生锈。混凝土制的经久耐用,便于清洗消毒,比较合适。也有用塑料漏缝地面的,它比金属制的漏缝地面抗腐蚀,且易清洗。
2.粪沟 位于漏缝地面下方,其宽度不等,视漏缝地面的宽度而定,从到2m;其深度为一;倾向粪水池的坡度为%。
水冲清粪由于耗水量多、粪水贮存量大、处理困难、生产中为节约用水可采取循环用水办法。不过循环用水可能导致疫病的交叉感染。此外,也可采用水泥盖板侧缝形式,即在地下粪沟上盖以混凝土预制平板,平板稍高于粪沟边缘的地面,因而与粪沟边缘形成侧缝。家畜排的粪便,用水冲入粪沟。这种形式造价较低,不易伤害家畜蹄部。
3.粪水池(或罐) 粪水池(或罐)分地下式、半地下式及地上式三种形式。不管哪种形式都必须防止渗漏,以免污染地下水源。此外实行水冲清粪不仅必须用污水泵,同时还需用专用槽车运载。而一旦有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发生,如此大量的粪水无害化处理将成为一个难题。许多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规定,畜牧场粪水不经无害化处理不允许任意排放或施用,而粪水处理费用庞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