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2.信息:狭义:两次不定性之差,即指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
广义: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
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GIS中的信息即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它不随数据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的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4.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数据处理的目的在于: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
3)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5.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客观性。2)信息的适用性。3)信息的传输性。4)信息的共享性。 6.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7.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8.地理信息的特征:1)空间特征。2)属性特征。3)时序特征。 9.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10.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地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种计算机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spatial data) 3)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空间
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空间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生成和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
4)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学科:它与地理学和
测绘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1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是隶属
于信息系统中的一类,属于空间信息系统。与非空间信息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能够处理空间定位数据。
12.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按研究范围分:全球系统、区域系统、国家
系统
按研究内容分:专题系统、综合系统
按其使用的数据模型分:矢量系统、栅格系
统、矢栅混合系统
13.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
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1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
编辑。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和
变换。(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抽取) 4)空间分析和
统计。(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数字地形分析)
5)产品制作与
演示。6)二次开发和编辑。
应用功能:1)资源管理。2)
区域规划。3)国土监测。4)辅助决策。 15.地理空间:一般指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
壳与地幔交界的莫霍面之间的空间区域。 16.平面控制网:用以确定物体在地球上的平面
位置,通常是地理经纬度坐标。
17.大地水准面:是假设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穿过
大陆、岛屿形成包围整个地球的闭合曲面(一级逼近)
18旋转椭球体:是一个椭圆围绕其短轴旋转形
成的形体,其赤道半径a大于极半径b(二级逼近)
19参考椭球体(三级逼近,对局部地区而言) 20.我国不同时期采用的旋转椭球体:
1954年前:南京坐标系 Hayford 28.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1954—1980年:北京54坐标系 Krasovsky 1980—现在:国家80坐标系 IUGG75 现在:GPS坐标系 WGS84 21.我国现有三种大地坐标系并存:一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局部平差);二是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整体平差);三是地心坐标系,即以地球的质心作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 22.地图投影:将椭圆面上各点的大地坐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变换为平面上相应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23.高程:指空间某点高于多低于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主要用来提供地形信息。 高程基准面即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延伸到全球的静止海水面,也是一个地球重力等位面。 24.地理空间特征实体:指具有形状、属性和时序特征的空间对象或地理实体,包括点、线、面、面和体,他们构成地球圈层间复杂的地理综合体,也是GIS表示和建立空间数据库的主要对象。 25.地理空间的实体包括:点point、线line、面polygon、曲面surface、体volume等多种类型 26.空间实体的表达:矢量表示法:采用一个没有大小的点(坐标)来表示基本点元素 栅格表示法:采用一个有固定大小的点(面元)来表示基本元素 它们分别对应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27.GIS空间数据的分类: 1)按数据来源分类:地图数据、影像数据、文本数据 2)按数据结构分类: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3)按数据特征分类:空间定位数据、非空间属性数据 4)按数据几何特征分类:点、线、面、曲面、体 5)按数据发布形式:数字线画图DLG数据、数字栅格图DRG数据、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1)空间特征。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相邻关系、相似关系。空间关系称为拓扑特征或
拓扑数据 2)属性特征。包括名称、数量、质量、性
质等,称为属性数据 3)时间特征。指一定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称为时态数据 29.拓扑关系的类型: 1)拓扑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
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2)拓扑关联:指存在于不同类型空间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3)拓扑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但不同等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
关系。包含关系分 简单包含、多层包含、等价包含三种形式
30.空间拓扑关系的意义: 1)跟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计算距离,就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关系。这种拓扑数据较之几何数据有更大的稳定性,即它不
随地图变换而变化。 2)利用拓扑数据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3)可以利用拓扑数据作为工具,重建地理实
体 31.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矢量数据结构、栅格
数据结构 32.矢量数据结构:基于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简
称为矢量数据结构。矢量也叫向量 33.矢量数据结构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实体数据结构:空间数据按照基本的空间
对象(点、线或多边形)为单元进行单独组织,其中不含有拓扑关系的信息,最典型的是所谓面条(Spaghetti)结构。这
种数据结构的特点: (1)数据按点、线或多边形为单位进行组
织,数据结构直观简单。 (2)每个多边形都以闭合线段存储,多边
形的公共边界被数字化两次和存储两次,容易造成数据冗余和产生不一致性。 (3)点、线和多边形有各自的坐标数据,
但没有拓扑数据,彼此不关联。
(4)岛或洞只作为一个单个图形,没有与
外界多边形的联系。
2)拓扑数据结构:包括DIME(对偶独立地图
编码法)、POLYVRT(多边形转换器)、TIGER(地理编码和参照系统的拓扑集成)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点是相互独立的,点连成线,线构成面。构成多边形的线又称为弧段,有一条弧段组成的多边形称为岛或洞。在这种数据结构中,弧段是数据结构的基本对象。
34.栅格数据结构: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
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称为栅格单元,在各个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35.矢量数据结构与栅格数据结构相比:用栅格
数据结构表达地理要素比较直观,容易实现多层数据的叠合操作,便于与遥感图像及扫描输入数据相匹配使用等。但是,栅格数据结构的缺点也是很显著的:数据精度取决于网格的边长,当网格边长缩小时,网格单元的数量将呈几何级数递增,造成存储空间的迅速增加;由于相邻网格单元属性值的相关性,造成栅格数据的冗余度大;栅格数据对于网络分析比较困难等。
36.栅格数据结构的主要存储类型:
1)栅格矩阵结构:是一种用矩阵来存储栅格
数据单元的存储结构。
2)游程(行程)编码结构:游程指栅格矩阵
一行内相邻同值栅格的数量,也称为行程。游程编码结构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栅格合并,记录合并后栅格的值及合并栅格的数量(即游程),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3)四叉树结构:其原理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
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n次,每次分割形成2n X 2n
个子象限,直到子象限中的属性值都相同为止,该子象限就不再分割。 四叉树的存储方法通常有两种:
1) 常规四叉树:常规四叉树每个节点通常
存储6个量,即4个子节点指针,1个父节点指针和1个节点值。 2) 线型四叉树:线性四叉树每个节点只存
储3个量,即莫顿码,深度(或节点大小)和节点值。
37.空间数据的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及国家
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组织为不同的数据层,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和共享提供依据。 在进行具体分类时,首先根据几何图形原
则,将空间数据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其次是对象原则,例如河流和道路,虽同为线状要素,但属于不同地理对象,应当作为不同的数据存储层。以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为例,分为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交通、管线与垣栅、境界、地形与土质和植被等八个大类,然后再依次细分为小类、一级类、二级类等。 38.空间数据的变换:即空间数据坐标系的变
换。其实质是建立两个坐标系坐标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几何纠正和投影转换。
39.几何纠正:是为了实现对数字化数据的坐标
系转换和图纸变形误差的纠正。
常见的GIS软件一般都具有仿射变
换、相似变换、二次变换、高次变换等几何纠正功能
40.地图投影: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
可展开的地表曲面映射到平面上或可展开成平面的曲面(如圆锥面、圆柱面、椭圆柱面)上,最终在地表面点和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41.高斯-克吕格投影所规定的条件如下: 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后为互相垂直的直
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2)投影具有等角性质;
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42.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特点如下:
1) 中央经线上没有任何变形,满足中央经线
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的条件; 2) 除中央经线上的长度比为1外,其他任何
点上长度比均大于1; 3) 在同一条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
越大,最大值位于投影带的边缘;
4) 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
变形最大值位于赤道上; 5) 投影属于等角性质,故没有角度变形,面
积比为长度比的平方;
6) 长度比的等变形线平行于中央子午线。 43.墨卡托投影:等角正切圆柱投影。没有角度
变形,由每一点向各方向的长度比相等。它的经纬线都是平行直线,且相交成直角,经线间隔相等,纬线间隔从标准纬线向两级逐渐增大。地图上长度和面积变形明显。在地图上保持方向和角度的正确是墨卡托投影的优点。
44.UTM投影:属于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圆柱
割地球于两条等高圈上,投影后这两条割线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 UTM投影在应用中具有下列特征:该投影将
世界划分为60个投影带,带号为1,2……,60连续编号,每带经差为6°,经度自180°W和174°W之间为起始带,且连续向东计算,带的编号系统与1:100万比例尺地图有关规定是一致的。 45.兰伯特投影 46.阿尔伯斯投影
47.地图投影变换的方式:1)正解变换。2)反
解变换。
根据转换的方法不同,投影转换可分为:1)
解析变换。2)数值变换。3)解析---数值变换。 数据优点 缺点 结构 矢量 1. 便于面向实体1. 数据结构较的数据表达 复杂 2. 数据结构紧凑,2. 软件实现的冗余度低 技术要求比3. 拓扑结构有利较高 于网络分析,空3. 多边形叠合间查询等 等分析相对4. 图形显示质量困难 好,精度高 4. 显示与绘图成本比较高 栅格 1. 数据结构相对1. 数据量较大,简单 冗余度高,需2. 空间分析较容压缩处理 易实现 2. 定位精度比3. 有利于遥感数矢量低 据的匹配应用3. 拓扑关系难和分析 以表达 4. 输出方法快捷,4. 投影转换比成本比较低廉 较困难 点的栅格化 栅 线的扫描线算法 格 栅格化 化 技 基于弧段扫描线算法 术 的栅格化 面的 内点填充法 栅格基于多边边界代数法 化 形的栅格包含检验夹角之化 检验和法 法 铅垂线法(交点个数法) 48.基于图像数据的矢量化步骤:1)二值法。2)细化。3)跟踪。
49.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具体表现为:
1)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图(DLG)的融合 2)遥感影像与数字地形模型(DEM)的融合 3)遥感影像与数字栅格图(DRG)的融合 50.空间数据压缩:从空间坐标数据集合中抽取
一个子集,使这个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压缩比表示信息载体减少的程度。
51.基于矢量的压缩通常是对线状实体上点的
数量的压缩,其中最常用的是道格拉斯—佩克算法。
52.栅格数据的压缩可以采用游程编码和四叉
树编码等方法。
53.空间数据的内插:通过已知点或多边形分区
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数据的方法。
根据已知点和已知多边形分区数据的不同,
将空间数据内插分为点的内插和多边形分区的内插。
54.点的内插:是用来建立具有连续变化特征现
象(如地面高程)的数值方法。
点的空间内插法分类
分块内插法 线性内插法 双线性多项式内插点的 法 空间 二元样条函数内插内插 法 逐点内插法 移动拟合法 加权平均法 克里金法 整体内插法 N次多项式拟合法 55.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一般包括:数据取样、
数据内插、数据精度分析等
56.区域的内插:是根据一组多边形分区的已知
数据来推求同一地区另一组多边形分区未知数据的内插法。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叠置法。2)比重法。 57.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它反映了某项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 58.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
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59.空间元数据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空间数据的
使用者查询所需的空间信息,进行空间数据的共享,并进一步处理空间数据。 60.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
是以地球科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空间演变等信息。
61.按空间数据的形式可以把空间分析分为两
种类型:1)矢量数据空间分析、2)栅格数据空间分析
按Goodchild提出的空间分析框架,可以将
空间分析方法分别归纳到两种类型中: 1)产生式分析:指通过分析可获得新的信
息,尤其是综合信息。
2)查询式分析:旨在回答用户所提出的问题。
62.空间分析的步骤:1)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
2)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3)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4)定制一个分析计划,然后执行分析操作
5)显示并评价分析结果 63.地形因子包括:地形的坡度、坡向、曲面面积、地表粗糙度、高程变异,以及谷脊特征等 64.局部地表面的坡度定义为水平面与局部地表面之间夹角的角度,也可看成是局部地表面与周围的地表面之间最大的高程变化率。坡向则是这个最大高程变化率所在的方向。 65.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重建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根据所采用的数据结构的不同,分为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和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
66.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点与多边形的叠合、线与多边形的叠合、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
67.多边形叠合分析通常有以下五种叠合方式:Union、Intersect、Identity、Erase、Update 68.栅格叠合分析的条件是,要具备两个或多个相同地区的相同行列数的栅格数据,栅格单元的大小也相同
69.空间邻近度分析通常有空间缓冲区分析和Voronoi多边形分析两种方法。
70.空间缓冲区分析:是围绕空间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多边形。
71.确定空间缓冲区半径的模型:线性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
72.网络是一个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沿着路径在空间上的运动。网络的数据结构包含:网络数据的几何结构、网络数据的拓扑结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