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
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图形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
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丰富有趣的实例
以直观现象让学生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从而感受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现象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
感知身边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
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找到对称轴
并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
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
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教法与学法:
(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
充分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和做一做等
(3)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
鼓励他们发现美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轴对称图形(A )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28、29页例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
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学习难点:
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习准备:
主题图、剪刀、纸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是假日的儿童乐园
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
二、探究新知
(1)贴蜻蜓
蝴蝶、树叶的图片在黑板上
①问题:小蜻蜓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
他们都是一家人?
学生思考
②观察蜻蜓、蝴蝶、树叶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都是完全相同的
③对折验证
④说明:两边完全一样 的现象在数学上叫对称
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⑤现在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2)教学例1
①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
用剪刀把图形剪下
再打开
学生动手操作
②把你们剪的图形再沿折痕对折
你发现了什么?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③说明:像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④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
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⑤认识对称轴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三、巩固新知
(1)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
(2)找一找: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是对称的
你能列举一些吗?
(3)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剪
剪出的肯定是轴对称图形
小组讨论
大家剪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剪完后
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学生剪
并在黑板上贴出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为什么?
如果用笑脸来评价自己的画你认为今天你可以得到几张笑脸?为什么?
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特征: 对称 对称轴
方法: 对折 完全重合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两端可以无限地延长
教后反思:
第 课时 平移与旋转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30、31页例2、例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课本实例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生活经验
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知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习难点:
能判断出图形平移的位置关系
学习准备:
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1)出示游乐园
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
(2)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他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画比画
学生用手势笔比画
(4)引入课题: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的特点
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①像观光梯、缆车、推拉门的运动方式都是平移
②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平移现象?
滑滑梯、坐小火车
③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学生举例
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
④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学生分组讨论
(2)教学例3
①像摩天轮、旋转飞船、飞机的螺旋桨的运动方式都是旋转现象
②刚才看到的游乐项目哪些是旋转现象?
学生回答
③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举例
边说边用手势表示所说物体的运动方式
三、实践体验
巩固提高
(1)画一排小汽车(做一做)
学生动手画
(2)照样子做陀螺
学生动手做
(3)练习七第4题:哪些角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他们涂上颜色
①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②为什么其他的不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学生说理由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
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像坐缆车、小火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
是平移现象
像吊扇、大风车、摩天轮的转动这样的运动
是旋转现象
教学反思:
第 课时 剪一剪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32页例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
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
探索剪纸的方法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剪纸活动中
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学习重点:
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学习难点:
发现连续的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学习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铅笔等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猜一猜
这里有一张纸
把它对折
然后再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
请大家猜一猜
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
打开会是神马?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你们喜欢剪纸吗?
这节课一起来剪纸
(揭示课题:剪一剪)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4
①你能剪出这样的图案吗?
学生观察
思考
②你知道了什么?
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③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小组讨论
组员每人拿一张纸
边思考边分析
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
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
集体汇报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
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
折三次
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
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
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④试一试
怎样才能剪出四个连续的小人?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
收集不同的作品
评一评好在哪里
不好又在哪里
及时帮学生订正
⑤交流剪纸的体会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
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
(2)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学生再活动一次
再剪一次
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
能剪出几个小人?说理由
(3)思考
你认为剪连续的图案应注意什么?
①对折②从闭口处画起③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第3题
学生独立连一连
集体订正
(2)生活中你见到过连续的图案吗?
学生回答
(3)拓展练习
发挥想象
自主创造出作品
四、课题总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说说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
作业设计:
动手剪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板书设计:
剪一剪
剪纸人: (1)对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
教后反思:
第 课时 练习七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34~36页练习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练习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
让学生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应用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习重点:
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主题图、圆片、剪刀、纸、镜子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七第5题
出示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图形?
学生回答
按要求独立连一连
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6题
学生独立观察
然后回答
(3)练习七第7题
先独立思考
学生再集体交流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4)练习七第8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图
再根据要求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练习七第9题
学生同桌之间游戏
教师巡视
(6)练习七第10题
动手拼
展示自己的作品
(7)练习七第11题
照样子
折一折
剪一剪
交流自己的作品
说:在折、画、剪时要注意什么?
(8)练习七第12题
引导学生观察
你呢过看出这个图形中是怎样移动这个小人吗?
这些都是正方形的纸剪的
你能看出是绕什么旋转的吗?
都是沿着正方形的中下旋转的
所以折的时候也要以这个点为中心
折法:以正方形的中心为标准
把正方形分成了8份
画法:讨论改注意什么?
以总的一条这边为主
头朝中心
手要连起来
学生画
教师巡视指导
剪法:学生操作
展示
(9)练习七第13题
学生动手操作
发现答案
(10)练习七第14题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
三、自我评价
这个单元学完了
你想说些什么?
作业设计:
剪一幅自己喜欢图案
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