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2021-04-16 来源:欧得旅游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郑州44中 汤苹

【学习目标】

1.体会词作长于用典、对比鲜明的特点。

2.反复诵读,体会稼轩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的特点。

3.体会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期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重难点: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词中的典故,把握用典的意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以臧克家在济南的辛稼轩纪念馆撰的对联导入:“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有些

1

人凭借着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他们将热血举过头颅,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一颗爱国心,空余英雄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穿越千年,体会一个落魄英雄的纵横老泪。

二、走近作者,把握背景。

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所谓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三、诵读感悟,理解内容。

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展开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朗读指导。教法为示范朗读法、学法为自由朗读。

1、教师范读。配乐为《十面埋伏》

2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韵脚:上下片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个字,韵脚应该读得响亮,作稍长的停顿。字音: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断句: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疏通词义。

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并为下一个环节,再读诗歌,把握感情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环节:再读课文,“时空连线”。

学法为合作探究法、诵读法。教法为问题探究法。

首先请学生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课下注释,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诗人在上片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色?想到了那些英雄人物?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英雄人物?

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追述孙权、刘裕人生事业在京口起步的典故,把握作者缅怀

3

英雄、感慨悲己的心情。体会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之情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上片。

2.诗人在下片写到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与京口并无联系,作者为什么会写他们呢?

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理解作者借刘义隆草率北伐失败的事实已然被人忘却,来映射当时韩侂胄不愿认真准备,草率北伐的现实。表现诗人对国家的深沉忧虑。以及作者以廉颇自况,老当益壮,仍想为国效力,无奈不被重用。体会作者悲愤沉痛之情。

小结:全词熔写景、咏史于一炉,怀古忆昔和伤时讽今密切结合,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时间和空间交接转换都极为自然流畅,纵横捭阖,一气贯注。格调沉郁,悲壮苍凉,大有幽燕老将之风,正如明代杨慎在《词品》中所评:“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清代陈廷焯也评价道:“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郭沫若也曾题联贴切评价了辛词的风格,用在这首词中十分恰切。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第三个环节:诵读涵咏,内化情感。

理解了内容,把握了诗意之后,我主要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比赛。首先指导学生诵读技巧。

1.本首词上下阙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亮,

4

其后又有稍长停顿。

2.诵读时必须保持豪壮的基调,读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但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懑。尤其是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读出词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观语或怨语。 (此设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诵读的要领,并能在诵读中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诵读,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有单声部,和声部,也可以诵读、表演相结合。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诵读涵咏中体会诗歌的意境,进入审美情境。

【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板书:上片:孙权、刘裕——英雄北伐、感慨悲己——赞叹向往

板书:下片:刘义隆、拓跋焘—— 借古讽今、警告当局——沉痛忧虑

5

廉颇 —— 自比身世、伤时悲己——慷慨悲愤

【作业设计】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从全篇来看,诗人是运用何种方式来述志抒怀的?

答案:“三问三答”,或“活用典故”,或“借古讽今”。

(2)这首词融经铸史、驱遣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示例:譬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作者借用三国枭雄曹操对刘备称赞孙权的故事,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反衬当权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显得十分贴切自然。

6

(3)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这首词与同时期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意境高远,风格明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有怀怀古》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两首词同为怀古伤己,写法大异,不失为千古绝唱。

2.推荐阅读

(1)《读稼轩词》

江山千古

英雄难觅

谁的豪放歌声似虎

7

气吞万里

断云依水

百鸟无言

襟衫湿透

故人问我何处成愁

残破的秦砖汉瓦

回首

千古事灰飞烟灭

那人已瘦成

一册薄薄的宋词

惟如铁的心

8

在格律中

化为剑啸

至今铿锵

(2)梁衡《把栏杆拍遍》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