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作文是与生活同在的,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得让作文走向生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基于上述认识,我便确定了“作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表达”的教学设计理念。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将学和用结合起来,将知识、能力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让习作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呢?
一、留心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但是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往往对身边的人、事、物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善于捕捉写作素材的能手。
作文指导中我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去观察、去感受周围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切身体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学生中广受欢迎,下课十分钟他们就能玩得满头大汗,就是上课了也余兴未尽。它也常被学生拿来写作。由于学生的无意识,使得这一有趣的游戏在作文中却显得干巴巴,无欢乐所在。为改变这一现状,我特意和学生共同玩了一次游戏。游戏中,我随时随地注意学生的异常举动,学校生活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只要认真选取具有鲜明教育性、带有生活气息的情
境,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发现闪耀着心灵美的人物和事件,如热心助人的好同学,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的运动员,尽心尽责、一丝不苟的值日生,勤练基本功的舞蹈队员,辛勤工作但默默无闻的门卫师傅等感人的形象,都能让学生进入“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而后有所撰作”的境界。 二、关注家庭生活
除了上学,小学生其余的时间一般都在家里度过。我让学生坚持写家庭日记,把家中发生的一笑一哭的大事小事均写一写。学生的日记内容可丰富了,他们感到高兴的事有很多:父母做生意赚钱、爸爸升职、家中添置了新家具、搬进新楼房等。令学生伤心的事也不少:心爱的小花狗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自己亲手种的那棵花草不知怎么枯萎了。让他们感到有趣的事更多:周五、周六晚上,家中总要发生“电视大战”,谁最“无理、霸道”,谁就取胜;家中三人都是“大懒人”,双休日总要以“石头、剪子、布”的形式,让输家做最不愿意干的事——洗碗……这些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写起来得心应手。
我还引导学生练习写人的文章,可以写父母,也可以写其他的亲人朋友。一次,我先出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妈妈背儿子上医院的画面、妈妈准备好早餐哄女儿吃的画面、母亲拿着衣服催儿子起床的画面等,让学生先观察画面的内容,再回忆自己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同学思路大开,大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生动具体、真实感人。只有一位学生写出自己的妈妈与众不同,他写道:“我的妈妈
在我的吃穿方面总是马马虎虎的,可无论我对她说什么,她都能仔细倾听,帮我出主意,她就像我的知心朋友。我觉得有一个好妈妈天上的太阳会永远微笑。” 三、观察自然生活
自然之美最能吸引童心。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好的自然景物,并栩栩如生地表现它。
如春暖花开之时,老师带领学生寻找春天、描绘春天;夏天,组织假日小队开展夏令营活动,描述活动的感受;秋天,让学生收集落叶,制成标本,再写些心得体会;冬天,欣赏美丽的雪景,抒发爱雪的激情。
四、了解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万花筒,习作素材很多。我通过命题,促使学生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事物,从中获得新鲜的感受,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五、融于生活,批阅作文
作文教学要转向生活化,作文批阅也应该生活化。具体可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评语生活化。传统的作文评语“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语句通顺”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评语,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兴趣极高,也给学生留下了自我创造、修改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2.批阅方式生活化。如由教师的单一批阅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性批阅。如:教师点评、家长点评、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等各种形式。
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只有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作文,才能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总而言之,面对作文教学,我们必须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让作文教学走向生活,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树勋中心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