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再论《伤寒论》148条

2022-06-30 来源:欧得旅游网


再论《伤寒论》148条

摘要:仲景写出《伤寒论》后经王叔和、孙思邈、林亿等人的编辑流传至今,今天学术界普遍认同宋版《伤寒论》[1]为善本,而现行宋本则将叔和批注杂糅贯穿于正文之中颇多,鱼目混珠[2],让很多条文晦涩难懂,极大地增加了学习《伤寒论》的难度,本人不揣浅薄,就148条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意在共同探讨,追慕先贤的足迹。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148条;小柴胡汤;半表半里;

宋本的148条为: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条的阅读有两个难点:一、汗出为阳微……阳微结。二、悉入在里。

一、 如何理解“汗出为阳微”?

这里的汗出明显指的是条文开始的“头汗出”,如何理解?查《伤寒论》全书“头汗出” 这个症状的出处:除开148条,《伤寒论》正文6条,《伤寒例》中1条,共七条。如下,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147条:伤寒五六日,…,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

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236条: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汤主之。《伤寒例》:湿家,其人但头汗出, 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可以看出“头汗出”在《伤寒论》只有一种原因,即阳明之热不能外越。

二、“阳微结”实指“阳气微结”

考康平本《伤寒论》的148条,没有“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这一句,并且将“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这一段放入了注解里,这说明了“此为阳微结……”这一段很可能为后人所加,既然如此,中间这段的语句就很有重新审视的必要了。如果将 “悉入在里”位置调换到“假令纯阴结”之后,且将注解之处标明,148条整段文字的含义也就跃然纸上。调整后148条如下: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注: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悉入在里,不得复有外证,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微结”在伤寒论中只

出现了2处,除了148条就是147条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相互参看这两条的“微结”,都是指阳气郁而成滞,阳明之热不能外越而导致的“头汗出”,微者言邪气不甚,未完全转化为阳明之证。

三 、148条病机

148条患者症状不典型且和少阴之证非常类似,因有如下之证:微恶寒,手足冷,口不欲食,脉细。唯一的区别点就是“头汗出”,所以“脉细”“脉沉紧”都不能辩证为少阴证,特别是“脉沉紧”不能作为少阴病的辩证点,这是最让后人迷惑的地方。因为脉搏可以出现和中医证型不符合之处,仲景特别留心了此现象,如266条所说: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此条少阳病异乎寻常地出现了沉紧脉,148条也说的很明白:“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所以我们认为148条本意是指的患者太阳病表证未除,阳气微结涉及阳明证而出现“大便硬“的一种特殊情况,称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未涉及下焦,仲景用小柴胡汤解表且疏通郁结之阳气,正是因为此证不典型,仲景才说“可与小柴胡汤“而并非小柴胡汤“主之”。

某些学术观点 [3]认为:……张仲景对于“里”的理解,与后世有所不同,张仲景的“里”较为狭义,专指下焦而言,而不是“非表即里”。……本条出现“微恶寒”,是仍有“表证”,而同时见“大便硬、脉沉”属于下焦的里证,亦即原文所说“必有表,复有里”,既有表证,同时也有里证,是表里同病的意思,张仲景则称这种情况为“半在里半在外”……。 我们认为“大便硬、脉沉”属于下焦的里证过于牵强,值得商榷。

参考书籍:

[1] 熊曼琪,伤寒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

[2] 明鸣,《古本康平伤寒论》与现行宋本《伤寒论》版本可信度之研究,国医论坛,1990年第6期:7页

[3] 李宇铭,论张仲景的表里概念(下),国医论坛 2011年7月 第26卷 第4期:第

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