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大夫》是由著名导演阿尔费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英格丽·褒曼、格雷戈里·派克主演的心理悬念片,讲述的是格力玛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莫庆森大夫即将退任,新上任的爱德华大夫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很快与疗养院里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彼得森陷入爱河,但在两人逐渐交往的过程中,彼特森发现了爱德华的一些异样,发现他不是真的爱德华医生,但她坚信J.B是无辜的,于是她帮助爱德华躲避警察的追捕,并求助于她的老师,通过一系列心理专业知识与聪明才智终于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本部影片,可以算是心理影片的开山之作,它是第一部严肃讨论心理分析的影片。我通过结合这部影片的相关情节和网上相关资料的搜索,有以下几点所得:
一、犯罪情节和精神防御机制
在影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男主人公J。B的受刺激场景.第一次, 当JB和彼得森第一次在饭桌上相遇,彼得森在餐桌布上用叉刻着印记,餐桌上的印记让JB相当难受;第二次,当J.B与彼得森拥抱时,看到了彼得森睡衣上的线条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和情绪起伏;第三次,当JB到手术室时,他变得情绪失控甚至晕倒;第四次,J。B 和彼得森在回忆的过程中看到了皮肤上的伤痕,JB变得烦躁起来;第五次, 在火车站买票的时候,售票窗口的铁栏杆让他望而却步,并不时头疼;第六次,在埃里克斯大夫家里,J。B看到了剃须泡中毛线,瓷砖的白色背景加黑线,白色床单上线条等,脾气突然转变;第七次,看到窗外白色的雪景和雪橇经过留下的痕迹,J。B身体不适;第九次, 在餐车上,彼得森大夫的刀叉让J.B感到压抑。
如此多的场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什么东西由于什么原因使得JB的情绪失控呢?
1
答案是:当J。B见到白色和条纹时都像是受了刺激一样的产生罪恶感.他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人对于应激所产生的某种防卫机制,可以认为是一种“潜抑作用\",也就是大脑对于他“参与”犯罪的这个过程进行了抑制,而只有在某些特定事物的刺激之下,才能反映出来,并且产生很严重的心理作用。我们看完整部影片,不难知道,这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次经历带来的。J.B小时候因为在下雪天从扶手上滑下造成自己的弟弟撞上铁栏杆致死,由此长久以来一直觉得自己杀死了弟弟,心理上长期遭到不安和愧疚的折磨,导致有了犯罪情结.于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看到与这场悲剧有关的事物就会产生生理不适的反应。
二、自我、本我、超我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J。B“失忆”了,他始终想不起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但是依旧认为自己就是杀人凶手,这是为什么呢?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最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的的盲目兴奋。本我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要求,毫无遮盖与约束,不知是非善恶,不懂得道德和价值观念,本我的表现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其活动受快乐原则支配,不愿顾现实的限制性要求.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的,自我的表现在本我的表面,处于前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它的前意识部分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我”.自我的下面与本我难以清楚地分开。自我的任务是满足本我的欲望,但要受现实原则的支配,考虑是否符合实际,并斟酌利害,必要时,根据外界现实情况控制或推迟本我欲望的满足.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超我也称为理想的自我,是从自我发展而来,是人格结构中的监察机构,是一切道德准则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是管制不被社会所容纳的原始冲动,监督、控制和约束自我。自我只要不符合超我的要求,超我就以紧张的情感责备自我,从而产生卑劣感和罪恶感.自我的处境世间难得,对上要符合超我的要求,对下要满足本我的欲望,对外要适应现实环境。自我总是在尽力调和三者的要求与主
2
张,调和的好,会促使人格健康的发展;如果调和不好,就会发生焦虑;如果实在无法调和就会发生精神病态。
影片中J。B在弟弟意外死亡后,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和罪恶感,认为是自己杀死了弟弟.此时,超我要惩罚自己惩罚是痛苦的,而以唯乐原则行事的本我不愿自己受苦,本我与超我发生剧烈的冲突,自我从中调和两者的矛盾,调和的结果应当是使本我与超我各自都得到满足,同时至少在主观上做到与现实相适应,于是自我就运用了心理防御机制即将弟弟死亡一事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样一来,在意识层面弟弟死亡的事情就不存在了,超我就不用再想着惩罚自己,本我也不会与超我发生矛盾,自我也就不用调和了。由于潜抑作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事情似乎就被遗忘了,J.B在意识上不感到焦虑和痛苦,发生了主动性遗忘.当J。B目睹爱德华的死,又一次受到了精神刺激,虽然他对爱德华的死因有所察觉,但童年时代痛苦的回忆的再现将这一印象又压抑到潜意识中;同时,潜意识中杀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超我对自我的欲望。自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揽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但是,本我对自我的做法不满意,于是,自我又从中调和,将自己变为爱德华,爱德华没有死,仍然活着,也就不存在杀爱德华与自我惩罚的事情了.此时,真实的自己又被压抑到潜意识中而被遗忘,心理得到了暂时的平衡。
通过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理论,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J。B的遗忘以及揽罪行为了.
三、无意识
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简单了解到无意识.无意识(也叫潜意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就已经有所认识了.但是,只有到了弗洛伊德,才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完整学说。按照他的说法,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大
3
过程。即一为意识过程,二为无意识过程.其中无意识活动是重要的,因为它不是像意识那样以言词作为思维工具,仅仅反映整个人格的表层方面,而是不借助于任何语言文字作为媒介,却能准确无误地“再现”出隐藏在深处的真实思想的流动状况。
无意识活动在人的心理中是很普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梦境的内容可能被我们意识到,但梦的产生和进程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也是不能进行自觉调节和控制的。人的自动化了的活动,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这类活动的结构的。无法回忆起的记忆或无法理解的情绪常属于无意识之列。偶尔,无意识中的一些东西也会闯入意识之中,诸如失言说漏了嘴、笔误,会把无意识中的愿望泄露出来。有意识的动作或经验可能在梦境、联想和神经紧张症中表现为无意识的东西。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无意识心理现象有哪些作用?无意识心理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①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认知作用。②对客体的一种不知不觉的内部体验作用。常言的”情绪传染\"就是无意识心理这一功能的表现。例如我们会感到无缘无故的快活、不知不觉的忧郁,这往往是心境作用的结果.心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它能使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较长时间的情绪色彩。
四、关于梦的解析
关于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梦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的一
4
种表达,梦的表达形式是一种形象的象征活动在心理治疗的临床运用中,弗洛伊德认为:梦经常准确地揭示出作为神经症的诱发因素的无意识内容,通过揭示无意识诱因并向病人解释它们,以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源,可以取得重要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彼得森在为J.B治疗时,坚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梦境,并与她的老师一起帮J。B解梦。J.B梦见他和爱德华大夫在赌场,然后蒙着面的赌场老板进来,说爱德华大夫出千把他赶出去.之后又梦到自己看着爱德华大夫摔下山崖,赌场老板在楼顶上把一个轮子扔掉,以及自己被不知叫什么的长着翅膀的怪物追。通过彼得森和她的老师对梦的解析可以得知,屋顶预示着山谷,与雪组成了滑雪场,翅膀被彼得森联想到天使。后来情节的发展可得知,赌场老板就是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凶手,也就是最后的莫庆森,因为院长要被爱德华大夫替代所以杀人防止他取代自己,这正好映衬了赌场老板赶走梦中爱德华大夫的情节。梦中赌场老板扔下的轮子便是现实世界中杀害爱德华大夫的手枪。在这个案件中,梦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五、心理治疗手段
这部片子不仅讨论了精神分析学,同样也展示了心理治疗的一些手段和方法。比如刚才提到的梦境分析法,通过梦境来分析造成他现在这样的原因;又比如支持疗法,彼得森对J.B的支持就是如此,从心理上给予J。B最大的爱;还比如自由联想法,也就是彼得森经常让J.B根据黑白条纹进行联想,影片最后的滑雪情节其实可以看成是一次自由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J。B终于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次事故害死了弟弟,通过联想他也主动纠正小时候的那种罪恶感的来源和错误认知,并为后面的谋杀案找到了可供联想的线索等等.
不可否认,情感在心理治疗中也是有着一定的作用的,在这部影片中,爱得效果尤为明显.彼得森是爱着J。B的,这种爱和与J.B的相处,可以使她完全的信任J.B不是凶手,
5
这种爱可以使她相信BJ不会伤害她,促使她坚定治疗他的信念。正是这种爱,同样使得J。B解除了层层心理防御,抚平了童年的犯罪情结,能够直面自己的遭遇,积极配合治疗,找回自我。
到这里,我们看到情感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爱,是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也是打开心结大门的钥匙。
以上就是我观看《爱德华大夫》以及搜索有关资料后的所思所得.通过此次的影片观看和分析,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多思考、多看资料,最终有所收获.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