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课题申报:《依托数字校园建设,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研究》

2022-03-03 来源:欧得旅游网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依托数字校园建设,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研究》

课题名称:《依托数字校园建设,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研究》

关键词:数字校园 教育技术 课堂

申报级别:省级课题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其他

研究类型: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94234339

课题设计论证

阳光小学省级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和价值

阳光小学是十堰市首所政企联建学校,十堰城区首所按照国家参数标准建设的学校,高水平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学校占地60亩,建筑面积14996平米,总投资七千余万元,规划班级48个,学生2000人。学校建有完备的校园广播系统、网络系统、监控系统,校园基础化环境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学校已开设25个班,班班配置希沃交互智能平板设备。校园光纤接入,无线AP全覆盖,并建有高清录播教室1间,45座信息技术教室,1间教师书吧、学生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齐备。教师办公电脑一人一机。学校的财务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及图书管理实现信息化,教师普法学习和考试实现无纸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学校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数字校园的模式已经初步建成。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357人,教师77人,其中小学初级以上教师45人,中学高级4人,市区级名师3人,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5人。

教育部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阳光小学积极配合教育部、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高效参与并行动。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展示、交流空间,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让老师们利用“优课”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阳光高效课堂。阳光小学每学期定期组织一次教师全员参与的优质课、优秀课件评比、青年教师说课、讲课素养大赛,课堂教学评比和微课大赛,交流优秀学习成果,激励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好课件、备好教案、用好“班班通”,并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开展好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和课堂效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构建高效课堂模式。通过竞技平台检验和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征文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课例”“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等活动,展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深度。

我校配置全套的多媒体交互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视频录制软件等,制作教学设计及课件,积极参加优课录制、集体备课、实践研究,深入探讨教学理念。教师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参与“优课”等活动,自觉地做实践的反思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打造高效课堂,分享成果经验,对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技术和鲜活的教学案例津津乐道,力争成为骨干型、研究型的教师,特提出该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全世界发达地区的学校都在建设数字化校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尤其是远程教育、虚拟现实的发展,使教育教学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论,创新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三学”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各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达到培养全面创新人才的目的。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构建易于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建立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课堂教学与教育技术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建设高素质的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教师队伍,并以此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与办学效益超常规大幅度提高。

1、通过研究,建立校园信息网络系统,营造全新的信息化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学校校园网络应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实现数字化教学和学校办学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好每年的“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微课制作等活动,使其服务于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研究。

2、通过研究,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建设高素质的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教师队伍,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与办学效益超常规大幅度提高。

3、通过研究,结合我区“双主三学”教学结构和我校“自主高效 阳光课堂”模式,探索出适用于小学自主高效课堂新模式,使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电脑等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造高效课堂模式。

4、通过研究,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用,使之成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身潜能的工具,打造自主探究的课堂。

本课题创新之处:

1、全员参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活动的开展,全体师生参与到活动,教师既是活

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活动实施者,使师生的整体素质提高。

2、活动的开展能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的实效性。

3、通过教学活动和研究探索,充实校园信息化设备的应用,提高学校对教育、科研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和教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形成数字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层面,不同学科,多角度开展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技术运用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高效课堂模式。

行动研究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不断从研究案例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模式。优化理念,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打造阳光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里轻松学习。

实验法:我们将采取各种手段了解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案,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充实完善课题,使本课题

研究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2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实验材料,完成《申报书》填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成员名单,形成具体的研究内容工作分工。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请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指导,确定最终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2020年1月——2021年3月)

(1)认真围绕研究内容,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进行集中培训、交流经验。

(2)有针对性、递进性地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

(3)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展示阶段性研究效果,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如时机成熟,进行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21年4月——2021年12月)

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完成结题鉴定,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进行结题汇报,完成结题申请和成果推广等工作。

课题可行性分析

阳光小学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阳光小学于2015年建校,虽然只有四岁,但在课堂教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方面硕果累累:在“湖北移动‘和教育’杯”第十二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八届全国教育技术论文省级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9个;2016-2017学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获部级“优课”5节、省级“优课”5节、市级“优课”7节。2017-2018学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获部级优课1节、市级优课5节。2018-2019学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活动中,陈任秋梓、王琴等两位教师的两节优课获得省级二等奖。教师参与制作课件使用课件的热情空前高涨,目前在我校正掀起一场熟练运用希沃制课件讲课、磨课、晒优课的热潮。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1、负责人张红萍,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担任阳光小学校长。从事课题研究十多年,曾被评为“阳光校园建设先进个人”、“张湾区先进工作者”、“均衡发展先进个人”、2011年被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评为“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阳光教育》被评选为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积极参与湖北省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及疏导的研究》,《小学语文自主导读》课题研究,市级课题《集体备课提升课堂

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研究。现分管理学校的德育、教学、科研、办公室的管理等工作,有能力进行课题研究,也有时间的保证。

2、参与者大部分都是教育教学专业教师,她们年轻富有活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参加过多次专业培训,功底较扎实,专业素养高,有较强的教改意识和创新精神。工作认真积极,爱钻研,能在阶段时间内能完成研究任务,并按时结题。参与课题的成员已经完成了湖北省“十三五”省级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策略研究》、市级课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有效课堂的任务设计》等课题的研究,并顺利的结题。市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正在研究之中,预计2019年6月结题;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正在研究之中,预计2019年12月结题,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已经成功立项,正在研究中。

袁瑞华,女,中学高级教师,十堰名师,湖北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十堰市第七届优秀人才,十堰市政府津贴专项专家,现任阳光小学教学副校长。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主持湖北省“十三五”省级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的研究》研究,并于2018年7月结题。

瞿光胜,男,197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优秀教师,十堰市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张湾区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张湾区创客教育先进个人。长期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电教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学科教学及电教工作经验。教学严谨,多次在市、区组织的学科竞赛、优秀论文及信息技术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参与研究的省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策略研究》、市级课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有效课堂的任务设计》均已结题。坚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

代化。

孟梁一珠,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及双学位学历,二级教师,张湾区师德标兵,校级优秀教师。2012年参加工作并担任小学语文教学,现任阳光小学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2017年11月发表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2018年10月发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小学自主高效课堂研究》发表在《教育技术导刊》上分别获得二、三等奖,主讲《项链》在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天地人》在省课堂教学特色案例中获得二等奖,并在全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录像课例中获得二等奖,积极参与湖北省“十三五”省级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的研究》研究,并于2018年结题。

3、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重视开展课内外等课堂教学活动,舍得培训,重视管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严格按实施方案操作,定期制定计划,及时组织检查评定考核。

三、课题顺利实施条件保障:

1、各教室均配交互智能平板(一体机)教学系统。每位教师都配备有办公电脑。微机教室2间,电脑240台,可供学生进行基本网络的学习。多功能教室七间,室内配有交互智能平板(一体机),实物展示台。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一间,每位教师配有一台帮电脑,供教师上课、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校园广播室一间,配有教育教学活动使用的数码照相机三部,摄像机两台。

2、软件条件建设。

在学校软件建设上,我们采用以下办法:一是购置,二是自制,三是交流。

(1)学校先后购买了校园网管理软件,资源库软件,网络杀毒软件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管理软件等。

(2)教师自制课件100多G。全校教师都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育教学。

(3)通过上网、参加各种比赛等渠道搜集教学软件,提供给老师们交流。

3、课题组在市、区教科院等相关教育专家的引领指导下,对课题进行科学管理,调动实验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4、利用学校名师工作室、课题组QQ群、集体备课、讲研讨课、观摩课、评课等多种方法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5、学校设立有《阳光小学教师奖励基金》,对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足够承担起关于开展课题的资料费、调研差旅费、成果评审、鉴定费等相关费用。

预期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