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2021-09-07 来源:欧得旅游网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熟读大纲,研读课文,设计创意性的阅读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本堂课采用以读促思,以思促悟,读,思,悟相结合。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色彩,深刻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策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懂天文、知地理、猜人心的本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且能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及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用〝—〞线画出描写周瑜、诸葛亮的语句。 2、教师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教师质疑: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书或电视剧吗?那你最喜欢三国里的那些人物?(学生发言)

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草船借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同学们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有些初步了解。老师抓住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3、简介故事背景: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示意图见课件ppt)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都熟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再自由的读读课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1、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

(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经过(3—5自然段)结果(6—9自然段)

(2)概括课文大意是: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结果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呀!”(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探究性学习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研读文本,感悟人物形象

教师质疑: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中的那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1、学生默读课文把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2、小组互动,合作探究。 3、交流研究成果,引导品读感悟。 (一)、懂天文

出示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出诸葛亮之所以敢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在三天前就算准了这场雾。这就是神机妙算之一)

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师小结: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凑巧碰上的,而是因为他懂天文。(二)、猜人心 (1)算到了曹操谨慎多疑。

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笑”意图:一笑曹操的谨慎多疑,二笑周瑜的自不量力,三笑自己的神机妙算......(根据诸葛亮不同的笑,进而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算到了曹操谨慎多疑。一定不敢派兵,因为他太谨慎、太多疑啦! (2)算到了周瑜居心叵测

出示句子: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师:从周瑜的话中可以看出什么?(周瑜由嫉妒到害陷害诸葛亮。) (3)算到了鲁肃忠厚老实

出示句子: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出示句子: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师:算到了鲁肃不会告密 鲁肃虽是周瑜的心腹,但生性忠厚老实。这是因为诸葛亮对鲁肃十分了解。

(三)知地理

过渡:诸葛亮不仅能算天、算人而且还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出示句子:“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因为诸葛亮考虑周密,非常清楚借箭的地理位置,是他的巧妙安排。你们觉得诸葛亮怎么样?真是神机妙算也。)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周瑜哪里不如诸葛亮?(通过与诸葛亮对比,感受周瑜形象:心胸狭窄,自不量力......) ﹝设计意图: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的读去感悟语言文字,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植根于孩子们的语言世界中。}

四、课堂总结,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从中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

〔设计意图:由三国开课,又到三国结束,使整个课堂前呼后应,完整一体。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继续读《三国演义》从而激发学生好读经典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落实了课堂教学以下两点入手:

1.释题质疑 齐读课题,

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

2.自主合作

教会学生质疑,还要让学生学会解疑。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表现个体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

六、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周瑜 鲁肃 诸葛亮 曹操 ↘ ↘ ↘ ↘

居心叵测 忠厚老实 神机妙算 谨慎多疑

七、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如《空城计》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