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纤维结肠镜治疗肠套叠

2021-08-23 来源:欧得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32 q』 0u f.2,4 No.3 2002> 变除外)。脉络膜出血多为突然视物不清或不见,同时 蔽,黑色素瘤显示视网膜及肿瘤双重血管影;还可做巩 伴眼痛、头痛等症状,而脉络膜黑色素瘤早期自觉症状 膜透照实验帮助诊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细针吸取 多为视物变形、小视或大视症和色觉改变等为主的视 活组织检查法,这种方法早在50年代即有学者报道, 力减退、视野进行性缺失等。常规眼底镜检查可区别 用25号细针在CT导引下通过玻璃体或巩膜至肿瘤内 早期少量出血,视野检查则有助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 吸取组织活检,诊断正确率高,但该方法操作要求高, 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中期可出现继发性视网膜脱 且未查见肿瘤也不能排除黑色素瘤的可能性。③术后 离、继发青光眼等,但这些表现在脉络膜出血时也会出 病理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最后环节。 现:由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不断侵袭性生长会出现更 多继发改变,如肿瘤可向巩膜浸润或蔓延至眼外引起 [参考文献] 眼痛及眼球突出向外生长,虹膜上可出现新生血管,伸 [1]汪湘林.被误诊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眼底病变[J].眼底病, 入房角,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肿瘤细胞种植于玻璃 1992,8(3):179. 体致玻璃体混浊,并发眼内炎等。另外,还应详细询问 [2]孙为荣主编.眼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3. 病人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肺心病等易致脉 [3]马景学.后部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学特 征[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57. 络膜出血的疾病,从而有助区别。②不盲目相信某项 [4]易魁先.眼内黑色素瘤的治疗近况[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4, 辅助检查。B超、CT等均可作为常规及易行的检查方 12(9):502. 法,但不能盲目相信。本文3例中均行B超检查,2例 [5]朱思泉,庞友鉴,张承惠,等.磁共振成像在眼内肿瘤诊断中的应 CT检查均考虑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因此,有条件者可 用[J].中华眼底痛杂志,1997。13(2):93. 行更准确的核磁共振检查等 j。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尤 [6]王光路,张风,孟淑敏,等.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吗}哚清绿和荧光素 眼底血管造影[J].中华眼科杂志,200o。13(1):6. 其是吲哚青绿图像特征有助于诊断_6 。出血为荧光遮 [收稿日期]200l一06一l2 用纤维结肠镜治疗肠套叠 周爱国。王开贺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山东枣庄 277100) [关键词] 纤维结肠镜;治疗;肠套叠 [中图分类号]R 5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4—3101(2002)03-0232一O1 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奥林巴斯纤维结肠镜复 注气、边进镜。随之套入的回肠慢慢回纳复位。 位治疗4例成人肠套叠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1.4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肠镜治疗后,症状消失,观 1 临床资料 察2d,无任何不适出院。内镜诊断肠套叠回结型。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年龄28~68 2讨论 岁,发病时间为12h~7d,4例患者均行纤维结肠镜明 肠套叠虽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2岁以内小儿 确诊断,其中3例为原发性肠套叠,1例继发于结肠肠 多见,成人肠套叠大部分继发于息肉、肿瘤等肠道器质 套叠。 性病变。本组4例患者诊断一直未明确,准备手术治 1.2 临床表现 本组4例患者主要表现反复右下腹 疗,常规肠镜检查明确了诊断,既能观察套叠部位病变 痛、恶心、便血、腹部包块,偶有呕吐。临床均诊断为 情况,又能在直视下内镜复位,避免了手术治疗。本组 “肠梗阻”拟剖腹探查。 患者肠镜复位均获成功。因此,肠镜复位术是治疗回 1.3治疗方法肠镜检查常规术前准备,将肠镜插入 结型肠套叠的一种好方法。 升结肠,见紫红色肠管套入升结肠,套入部肠管粘膜充 、 [收稿日期]2002—03一lO 血、水肿、糜烂。调整肠镜角度,反复注水冲洗肠腔,边 [作者简介】周爱国(1966年3月~),男,山东省枣庄市人,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