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反思

2021-11-08 来源:欧得旅游网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反思

【摘 要】教师是借助其教学反思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批判和反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一名专业型教师。但有相当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对教学反思表现出冷漠和无知,这是摆在新课改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极为不利。本文就这一现象分析,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讲究层次分明,以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反思 概念 必要性 源头 善后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2-0100-01

我们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论学习、观摩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不少,但教学效率仍难以提高。经过认真的学习与思考,结合实践与反思,并总结出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们的理论学习只是表面性的学习,没有深入地探究及消化;观摩学习,只是观摩而已,没有认真对该活动进行思考与评价,吸取其精华。若要取得进步,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听取评课意见中学会反思,消化和积累,才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和提高,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的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说课、磨课,并且不断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

开活动时。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能使教师们更关注学生的感受,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明确教材的中心思想,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同时,更进一步熟练教学过程。 1.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

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不断地思考、否认、修改、自己磨课、再次修改、提炼。确定教育目标后,还要认真思考:活动对推动学生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2.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学生的经验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丰富和开发学生生活经验的依据。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充分思考:学生已有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

如我在组织分享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观摩活动时,认真研读教材,思考教材的中心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多次对该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修改。因此,在观摩活动中,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得到指导老师和领导的肯定。但是,因为课前的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社会经验,当学生对读

本的理解和掌握高出老师的要求时,就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二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方案和教育策略。它能体现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也正是我校教师的弱点。

1.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发生成的事件或突发事件,及时地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

如有经验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学生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这样的天气呢?学生顿时醒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2.根据学生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 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通常会预设一些问题,但是,在活动实施中,就会发现学生对该问题很难理解和掌握,而教师却没能够及时地调整问题的提问方式,而只注重引导。

三 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后,我们可反思,在这一活动中,哪个环节组织得好,哪个环节还存在不足,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等。 总之,学会教学反思,教学活动目标才不会偏离;学会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能力也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