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届漳州一中分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01-15 来源:欧得旅游网
2021届漳州一中分校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戏骨 张中杰

①老戏骨早被人忘了名字。有人说姓张,有人说姓刘,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是姓戏。

②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为了不饿肚子,逢人家有红白大事,他就去帮厨。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都想收他为徒。

③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他便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他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入境处,一忽儿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一忽儿兀自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得看戏人都回过头看他,连台上演员也忘词了,拿眼戳他。大家都以为他魔怔了。

④他冲戏台班头说想学唱戏,班头叼个烟袋锅吧嗒吧嗒吸,不正眼瞧他。“当大厨多好,一辈子好吃好喝,起码混个肚儿圆!”

⑤“人不能光为了吃,我得学戏。唱好了,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他说得一板一眼,像念道白,尾字音拖起了长腔。说毕,他恭敬跪拜作揖,比台上的主角还有范儿。

⑥班头被他这一腔惊呆,又见他心诚,知道感恩,说得在理,让他跟了班子。

⑦他除了为戏班子做饭,剩下的时间就跑龙套。奇怪的是,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补啥;唱全场,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瞒过了,原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

⑧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显尽沧桑神韵,演青衣袅娜依人,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当武丑更见真功夫,连台下力气蛮的也惧他三分。

⑨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又忽然声声苦句句泪高亢起来,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唱笑戏,自豪感溢满于胸,朗朗然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兼以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

⑩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均被他拒绝。他说:“我从一而终。”一拨拨来人说客悻悻而归。

⑪剧团8个大戏箱,他有个大小适中的“百宝箱”,香樟木,磨得黑明光亮,看不清颜色,到哪儿都背身上,寸步不离。有擦脸毛巾、小镜子、胭脂膏,也有针线包、纱布,还有跌打丸。大家戏称之“神秘9号”。

⑫他干过场大事。有个大村村医是戏迷,车祸后送殡。村民们凑钱想让他出台戏,正巧与村主任爹八十大寿时间冲突。他演主角,班头想给村主任爹演,他断然拒演。

⑬“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他是台柱子,无人可替,一拒就砸场了。团长无奈,又联系兄弟剧团,给村主任好说歹说,才救了场。

⑭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自己的女人,常常私下里一个人扮演自己的女人,咿咿呀呀,呢呢哝哝。 ⑮他见剩饭抢着吃,每次吃过的碗都像舔过似的光,说什么“剩饭姓张,越吃越香”。夏天饭都有馊味儿了,他也不舍得倒掉。好在他身体好像铜墙铁壁,从未犯过胃病。

⑯戏班市场不景气,连行头都置办不起。皇帝的蟒袍右腰间被吸烟人烧个鸡蛋大的洞,也换不了。他掀开随身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针线包。一愣眼工夫,蟒袍上的破洞已被缝得严丝合缝。但是,他常常望着破旧的戏装,怔怔发呆。

⑰那天,班子为孤儿院义演。他正演《铡美案》里的包公怒斥陈世美,高潮处,掌声、喝彩声四起。忽见狂风飘来,头顶搭起的头柱突然倒下。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来不及反应。但见他边唱边飞身而起,扑向二人,被柱上的灯砸中脑门儿,瞬间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

⑱大家把他翻过身来,“速拿我9号箱来!”血污满面的他,京腔京韵大声念白。

⑲“毛巾?”他摆手,“急救包?”他摇头,食指下探示意下翻。箱子最下边哗哗啦啦,全是五角、一块、两块的脏兮兮的纸币和硬币。

⑳“这些一半给孤儿院,一半置办新行头……”言毕,气绝而去。

㉑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老戏骨”。字迹风流,劲直有力。

(选自《小说选刊》2020年2期)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谈及老戏骨的姓氏,既为下文叙述他早年孤苦的身世作铺垫,使结构更加严谨,又为他与戏剧结缘的一生作了最好的概括。

B. “人不能光为了吃……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这句极具个性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老戏骨儿时就具有了不同于常人的思想抱负。

C. 本文先借“神秘9号”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结尾处欲扬先抑,当由各种脏乱钱币组成的巨款散落出来时,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D. 小说采用了传奇手法,将一个钟爱民间曲艺的市井小人物的传奇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留白充满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2. 小说中如何描写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小说的主人公为何被称为“老戏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聆听井冈山 素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绰。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

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

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地区古称庐陵。这里是两宋宰相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21位宰辅、18位状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跎,世态炎凉。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

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

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的井冈山致意。

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

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歌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多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

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 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理了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30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被电视剧《井冈山》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京,给他们在片中唱插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作,还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别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

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目端看。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是成千上万啊。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B. 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确实难能可贵。

C. 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土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6. 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传统的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因此急需推陈出新,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推崇。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有哪些?从文化传播本身来说,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加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闯入我国的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慢慢减弱,这与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相符合。基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传统文化迫切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技术将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扩大影响力。从受众来说,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传播过程中,大都以文字为主,以书籍、报纸等为载体,然而这类文字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容易使受众产生疲惫感,久之容易使受众失去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另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比较抽象,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这一类的传统文化,对受众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通过具象的场景展示,一部分受众便无法准确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什么意义?首先可以降低文化体验成本。2003年,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推出第一部VR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通过手机,观众可以全方位观赏太和殿,这种传播方式为想要了解紫禁城的受众节省了文化体验的成本。其次可以增强文化传播的交互性。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較为单一枯燥,属于灌输式、单向性传播。受众与文化之间的“互动”较少。而传统文化“可视化”的传播观念,则利用数字技术等,充分发挥受众的意识能动性,调动受众的思维能力。再次还有利于民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可视化的传播方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场景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受众在全面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促使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以下实现途径。通过三维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文物可视化,将文物通过三维建模手段建立三维实物或模型数据库,从而更加科学地、高精度地、永久性地保存文物。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名胜古迹可视化,中国名胜古迹众多,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虚拟的文化旅游馆,通过超现或模拟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丽风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的可视化,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可以使受众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通过AR技术,可以使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得以再现。

(摘编自刘麟霄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研究》)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社会所推崇,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传播方式不能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传播给受众。

B.文化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以及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的闯入,使我国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方式显得十分必要。

C.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降低文化体验成本,与观众增强互动,增强趣味性,是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关键意义所在。

D.实现文物可视化,可以永久性地保存文物实体,还可以使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景,享受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顺势提出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推崇这一论题。

B.文章第四段着重论述了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实现途径,并以文物、名胜古迹、文学作品可视化传播的具体的技术手段来举例说明。

C.文章第二至四段,分别从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意义和实现途径三个并列角度加以分析,结构清晰,思路逻辑性强。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这一时代课题。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入我国文化体系的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不仅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行为准则,还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减弱。

B.借助新技术将文化理念具象化之后,传统文化影响力将会增强,借此可以抵御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对我国传

统文化的冲击。

C.古代诗词歌赋不是每一个受众都能欣赏得了的,可视化传播可再现其中描绘的场景,能使观众通过感官体验解读其中内涵。

D.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诸多意义,而有助于国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 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谿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悼之四年,晋荀瑶(智伯)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 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赵襄子) :“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

伯不悛,赵襄子由是基(憎恨)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节选自《左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子履桓子之跗 履:踩 B. 君子挟才以为善 挟:怀有 C 夫德者人之所严 严:严厉 D. 苟能审于才德之分 审:清楚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闻唇亡则齿寒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D. 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B.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C.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D.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13.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都是智伯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②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④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 ⑤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⑥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

A. 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这两家很快就和赵氏联合了起来,结果三家袭击并灭掉了智氏。

B.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智伯。 C. 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怙恶不悛是《左传》中智伯失败的原

因。

D. 《左传》中这一段记叙了智伯在与赵襄子联合伐郑时,侮辱赵襄子貌丑而胆怯,于是二人交恶,此事直接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2)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16. 请阐述在司马光看来,人可分为几类?他的“取人之术”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①(节选)

岑参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注】①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八月,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前往河西、陇右(在今陕、甘交界区域)一带。临行前,当时在长安的岑参写了这首诗赠他。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通过描写秋季边地独有的景象,表现边塞的苦寒荒凉,衬托送别的悲凉心境。

B.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昆仑山南的斜月,听到胡人吹响的胡笳,视听结合,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C.第六句写诗人遥望目送友人,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惆怅之情。

D.萧关、天山、昆仑山用来泛指边关,构成诗歌广阔的地域空间,显示出边塞诗浑阔的意境。

18.“向月胡笳谁喜闻”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两句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我国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2)黄大发带领村民用炸药、锄头、锤子和双手,用马驮用肩扛,用了整整36年硬生生在大山绝壁间开凿出一条总长9400米的“天外来渠”,这正如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即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用“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丰子恺,中国漫画的一代大师。他的作品总是带着温柔之心,体贴世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主体内容并阐释其中的寓意。

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主体内容(不超过30字) (2)用简洁的语言阐释漫画的寓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部分,请找出五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本人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现得知贵校招聘有识之士,非常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在认真教学的同时,热爱写作,发表过数篇文章,文学造诣很高。现附上本人简历,望贵校慧眼识才。不胜感激!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财富,有的人认为财富是健康,有的人认为财富是金钱,有的人认为财富是大自然,有的人认为财富是终身学习……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不同。你认为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为什么?

请以“我看财富”话题,写一篇班会主题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主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C项,“结尾处欲扬先抑,当由各种脏乱钱币组成的巨款散落出来时,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说法有误。结尾处并未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各种脏乱钱币的细节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赞美老戏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描写的方法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赏析的描写类型是人物还是景物描写;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勾画出描写的句段,明确描写方法,尤其注意环境或其他人物的侧面烘托;最后结合内容加以分析。描写分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人物描写常见的方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的直接描写及其他人物及环境的侧面衬托。

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如何描写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从描写类型来看属人物描写。阅读原文并勾画出相关的描写内容。首先,第⑦自然段中,“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补啥;唱全场”,第⑧自然段中“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是对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的正面粗笔勾勒。第⑧自然段中“扮老生显尽沧桑神韵,演青衣袅娜依人,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当武丑更见真功夫……”,第⑨自然段中“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唱笑戏,自豪感溢满于胸,朗朗然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是对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的正面具体的细描。其次,文中“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瞒过了,原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台上台下笑声不断;……连台下力气蛮的也惧他三分”“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兼以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这些内容写同行的态度、观众听戏的反应、其他剧团重金聘请等,从侧面表现老戏骨高超的戏剧表演技艺。此外,村民们与村主任争相请他唱戏的情节,也属侧面描写。结合也上分析,分点概括答案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回答“主人公称为‘老戏骨’”的原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阅读文章,找出相关情节,勾划重点描写句段,结合主人公身份经历、职业特点等深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特点;最后分点整理,概括作答。

首先,题干中的“老戏骨”,一般指的是演艺精湛的影视戏剧老演员,形态风流,演戏惟妙惟肖,演什么像什么。老戏骨演技高超,且德高望重,深受称赞,被观众广泛熟知。然后,阅读原文,从艺、德两方面分析其被称为“老戏骨”的原因。文章结尾写“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老戏骨’”,文章开篇便说“老戏骨早被人忘了名字……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是姓戏”,再结合文中“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自己的女人”等分析可知,“老戏骨”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概括。从表演技艺上来看,“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观众喜爱、赞叹他的表演。从精神品德来看,他学戏为报恩;当好多大剧团慕名重金来挖他时,他说:“我从一而终”;他不怕得罪村长为车祸后去世的村医出戏,原因是“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最后为救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献出生命。无不表现他是一个德艺双馨,值得敬仰的“老戏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即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

读);(2)强化规范意识,即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结,答是所问。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错,文中并无此意,原文只有“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并没有提及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主旨和内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通过关键句段理解文本的主旨,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或者关键字词,分点作答。

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通过文本可以看出:本文前半部分写井冈山的标语,由“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等,可以看出红色革命标语蕴含着红色革命精神。后半部分写红色山歌。由“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等可以看出,红色歌谣体现着红色革命精神。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拓展探究结尾段作用的能力。结尾段的作用共有以下几点: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学生结合段落作用和本文结尾段分析其是否有存在必要,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属于探究题,学生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可以。例如,“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在结构上照应题目,是作者聆听井冈山后的感受;在内容上,“井冈山还在”“红色革命精神还在”,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在艺术效果

上,“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从这一角度说,不可以删去。 我们也可以分析删去的原因。比如,“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作为结尾,在情节结构上,题目为“聆听井冈山”,和题目相照应;在主题上,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歌颂红色的革命精神,“映山红”的形象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在艺术效果上,用歌曲结束,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表达作者的一种美好的期待。 【点睛】散文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审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审材料,有些题干后附有一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定。

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果,准确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

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一,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 四、规范书写,保持卷面的整洁。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不能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传播给受众”中“不能将”说法错说法太绝对,原文第一自然段是说“不能很好地”。

C.“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说法属曲解文意,可视化传播方式有自己的优势,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有自己的优势。还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

D.“永久性地保存文物实体”错,属混淆概念。原文第四自然段说“建立三维实物或模型数据库,从而更加科学地、高精度地、永久性地保存文物”,这种说法与“保存文物实体”是有区别的,“文物实体”不等于“文物三维图形和模型数据”。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三个并列角度”说法错误,第二至四段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谈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三者不是并列

关系。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能力。

B.“借此可以……的冲击”错,曲解文意。借助新技术将文化理念具象化是为了扩大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并非抵御其他文化思想。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夫德者人之所严,意思是“有德的人们敬重他”。严:尊敬。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两个都是连词,那么;

B.分别是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C.介词,在(或引宾)/介词,被; 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够,力未能超过,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

“不善”是“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C;“搏人”是动宾结构,“人”是宾语,而下一个“人”是“得而制之”的主语,两个“人”字中间断开,排除D。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③④⑤都是司马光从智伯的事情上得出的关于“才”与“德”的议论,不属于智伯失败的原因,排除这三项。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此事“直接导致韩、魏、赵三家灭智伯”有误,与《左传》原文最后一句“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相悖。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异,不同;莫之能辨,宾语前置;通,全,整个,皆;所以,……的原因。(2)颠覆,灭亡;岂,反问句式;特,只。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问的是在司马光看来,人可分为几类?他的“取人之术”是什么?相关内容在第一个选文的最后一段。相关句子是: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见司马光把人分成了四类,有德才兼备的圣人、无德无才的愚人、有德无才的君子、无德有才的小人。

他的“取人之术”可借助“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来分析,他认为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选择小人,还不如任用个愚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也交给智瑶一个有万户的封地。智瑶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赵襄子拒绝不给。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跑到晋阳,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孳生,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魏国攻打赵国。赵国灭亡,那么接着就是韩国和魏国了。” 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们心里都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担心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泄露,那么灾祸马上就来临了。”张孟谈说:“计谋从你们二位口中说出,只传入我的耳中,有什么损害呢。”两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订立盟约,为进攻智伯约定好日期。

赵襄子派兵在夜里杀了守堤官员,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军队为逃水淹而一片混乱,韩、魏军队从两侧攻打,赵襄子带兵从正面攻打。大败智伯军队,尽灭智伯部族。只有辅果还在。

臣光(司马光)说:智伯灭亡,是才能超过了德行。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能力很强、性格刚毅称为才;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爱和平称为德。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可如果不使它弯曲揉和,不做成弓箭,就不能射入坚硬的东西。棠溪的剑,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和磨砺,就不能用来击刺坚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是“圣人”,才智全无就是“愚人”,德超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凡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而要交往他人的话,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为什么呢?君子借助才来做好事,小人借助才来做坏事。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做好事无处不到;借助才做坏事的人,做坏事也无处不到。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够,力未能超过,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足够用来决定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岂不更大吗!有德的人们敬重他,有才的人们喜欢他,喜欢的人容易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疏远,

因此那些考察选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很多呀,难道只有智伯吗?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明察才与德的区别并懂得它们的先后主次,又担心什么在用人的问题上对人失察呢!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悼公四年,晋国的智伯领兵包围郑国,还没有到达,郑国的驷弘说:“知伯刚愎而好胜,我们及早向他表示软弱无能,他就可以退走了。”于是就先守在南里以等候晋军。知伯攻进南里,又攻打桔秩之门。郑国人俘虏了酅魁垒,用卿的地位来引诱他投降,不答应,就把他的嘴塞住而杀死了他。晋军将要攻打城门,知伯对赵孟说:“攻进去!”赵孟说:“主人在这里。”知伯说:“你貌丑而缺乏勇气,为什么成了太子?”赵孟回答说:“因为我能够忍受耻辱,也许对赵氏宗族没有害处吧!”知伯不肯改悔,赵孟因此而憎恨知伯,知伯就想要灭亡赵襄子。知伯贪婪而刚愎自用,所以韩、魏反过来与赵氏合谋灭亡了他。

(节选自《左传》)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B.“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昆仑山南的斜月,听到胡人吹响的胡笳”错。三、四句意思是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并非真的看到、听到。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道诗歌比较阅读题。首先要读懂“向月胡笳谁喜闻”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指出两句诗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1)先从意象、意境、情感角度分析其相同点

岑诗中“向月胡笳谁喜闻”意为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羌管悠悠霜满地”是说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从意象的选用角度分析,这两句诗都用“胡笳”“羌管”边地特有的乐器声来抒情;从营造意境的角度分析,两句诗都营造寂静悲凉的氛围;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分析,两句诗都衬托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2)再从内容、手法分析情感方面的不同点。

岑诗中“向月胡笳谁喜闻”,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诗人用“向月胡笳”想象到友人“不喜闻”而不得不“闻”的无奈、悲愁,衬托友人对自己的思念。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这些深长的诉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范诗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写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霜雪满地,诗人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加顿挫此时的心情,听到羌笛声,看到满地霜,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羌管悠悠”衬托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再以“霜满地”烘托,突显出将士们久戍边地的悲苦心境。

综上分析,岑诗衬托友人对自己的思念,想象到友人的无奈、悲愁,加重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而范诗衬托戍边将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霜满地”烘托出将士们久戍边地的悲苦心境。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题是情境式默写,比上下句默写稍难,既要记住名句,又要能够理解其含意。做题时根据所给的语境分析出所要填写的语句。注意扣住关键性语句,如第(1)题扣住“旗帜”,第(2)题要充分理解黄大发相关事迹的含意,第(3)题扣住“秦国亡于自身”“历史悲剧一再重演”。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掣”“锲”“鉴”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0题详解】

(2)寓意:热爱自然,要有高雅的情趣,对坚韧、高洁、谦逊等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1)此题漫画内容描述要包含看到的画面,“小木屋”“小桌”“朋友”“梅花”等,小木屋前,修筑俊秀,屋前开阔平坦,三两好友,环几而坐,饮酒品茗,独留一面相邀梅花。要特别强调留了一面给梅花。

(2)概括寓意要结合画上题字“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并联系梅花的品质。画面中的小木房子,屋后的竹子,屋前的梅花,无不显示着人的品味与追求,关键之处是好友相聚,留了一面给梅花,意境全出,妙不可言,即“热爱自然,有高雅的情趣,对坚韧、高洁、谦逊等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点睛】需转换的“图”有图画、图标、徽标三种。此题属于第一类。这类漫画图转化为文字的题目,解答时要先仔细看图,一定要兼顾图中的各个要素,包括文字、题目甚至人物表情。读懂漫画整体主旨后,还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特别要把握深层寓意。

【21题详解】①“个”改为“一名”;②“有识之士”改为“教师”;③“高就”改为“就职(或工作)”;④“文学造诣很高”改为“在写作方面小有成绩”;⑤“慧眼识才”改为“考察后聘用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 “是个……教师”过于口语化,应改为“一名”。

有识之士:有见识的人,有眼光的人。用来称赞人的词语,用在这里来称自己不够谦虚,应直接改为“教师”。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也用作敬辞。现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不适用于自己。因此将“高就”改为“工作”。

造诣: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此处说自己“文学造诣很高”,同样不谦虚。改为“在写作方面小有成绩”。 “望贵校慧眼识才”一句,意味着求职者认为自己是人才,也不够谦虚,可改为“考察后聘用我”。 【22题详解】例文

人生最大的财富——高尚的道德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班会课发言,我的演讲题目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高尚的道德》。

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我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

比如那个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给漆工的任务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认真完成刷漆任务即可,但职业道德告诉这个漆工,这个洞可能会让这艘船沉没,所以道德的力量让他但这个漆工却在刷完漆之后补上这个漏洞。而正是这个不经意举动使漆工不仅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

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而当今社会,因何18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依依而见死不救生,因何号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失。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

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吴斌走了,但省委书记为他留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去为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的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吴玉兰老师受伤了,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撑,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未来中国需要高尚的道德,让我们一起呼唤,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据每一个的心灵,高尚的道德能够在中华大地

上茁壮成长。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话题作文。写好本题,立意、选材是关键。要把作文写的立意高远,情感真挚,不仅涉及到我们的理解水平和写作能力,而且涉及到我们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以及人生态度;选材独特、新颖,符合中学生生活的实际,能表现出青年人的风貌和志趣,文章就会赢得好评。可以结合材料写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金钱、大自然、终身学习;也可以写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好强的个性、坚毅的品格以及一颗善良的心;可以写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能够纵览古今、与众生沟通的心灵;可以写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我”的小屋,因为它陪伴着“我”,和“我”一起品尝人生的滋味……

注意情境是班会课,文体是演讲稿,“你认为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为什么?”要求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

【立意】1、文明是一笔财富。2、挫折,我的财富。3、疾病,我的财富。4、友情,财富。5、父爱,我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6、微笑,我的财富。7、自信,我的财富。

【素材】1、名言: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大总统孙中山一生与无数金钱打交道,他的遗产只有价值两千元的书和一所五间房的住宅。

3、鲁迅的日记里,不少是关于开销的流水帐,少年时为父治病饱受金钱的侮蔑,与亲兄弟周作人失和也缘于钱。“为弄几文钱,以助家用”,他常常四处奔波。他对钱的看法是现实的,直截了当说,“要有钱!”并倡导为经济权作不懈的斗争。

4、财富是什么?诗人说,财富是灵感,为了创作美文,就要真实地体验生活;冒险家说,财富是勇敢,为了战胜自我,就要敢于征服大自然;科学家说,财富是创新,为了造福人类,就要创造奇迹;我说,财富是坚强,为了充实人生,就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