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叙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花园
吴娟
父亲给我发消息:海棠开了,你妈问要不要给你送过去?
消息下方是图片:富贵典雅、两人合围的大花篮内,一株垂丝海棠花开正艳。虬枝盘旋、花团锦簇挂满枝头的一朵朵花儿娇艳欲滴,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们在枝头的颤动,比当初从花市买来时枝干更粗壮、花儿也更繁盛,着实惹眼,让人心欢。 看我入神,身侧闺蜜瞅一眼我的手机,我立刻感觉到她口中的奶茶冲动地跳跃了几下,听见她喉间“咕咚”一声,才算没喷我一脸:“这是啥呀?”
我知道她问的不是海棠,干脆把图片局部放大,手机递给她——海棠根部密匝匝、绿油油的,是一水儿鲜嫩的鸡毛菜!花盆放置的地方,前后左右全是整齐划一的韭菜,在这雨水充盈的三四月,估计不用三天就可以夜雨剪春韭,下锅炒鸡蛋了。
海棠是前年年前我在花市买的。温室里温度控制得好,当时连花带盆买了放在新居,春节时正好开花,浅粉娇艳、喜气洋洋,来串门的亲成朋友都说好看。可惜春节过后,花谢了叶子也蔫了,瞧着占地方,我想连盆一起扔了。母亲说:“这高楼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点地气都不沾,花儿都不愿意呆。让我回家,我把花儿带回家救救!”花盆太重花枝太脆,实在不方便搬运,而且母亲是年前来的,接她过来原本是想长住,可她不习惯,如今就是借花说事坚持要回家:“在这儿啥事都没有,天天大眼瞪小眼光吃饭,长了一身肉。年一过,雨一下,老家房前屋后都要长草了,我得回去看看……”
母亲要回家,我们都清楚,她就是舍不得老家房前屋后的“一亩三分地”。 春风拂面时我们回家,母亲大手一挥:去门口树上找几枝香椿芽,中午给你们上“时鲜”——香椿蒸鸡蛋!我们这才惊觉为啥到处烟翠弥漫,唯独这两根光杆树仅在顶端支棱着几片嫩芽,让人不忍直视。
多年过去,香椿树下巴掌大的地方,三畦春韭排列有序、两排莴苣傲然挺立,菠菜、豌豆苗间杂其间,密密匝匝,看不见一寸黑土。见缝插针的母亲在香椿树旁还点上一排蚕豆。春日里蚕豆开着黑白相间、指甲盖大小的花儿,像极了小姑娘的眼眸,怯生生却又得意地偷偷看着我们笑。
我哭笑不得:“妈,门口种些花花草草不好嘛?” “哪儿没花?还要专门种?我这门口一年四季都有花儿!”
是的,春天蚕豆花儿,夏天黄瓜花儿,秋天的扁豆花儿……冬天花儿倒是少,可豌豆苗、莴苣叶从雪堆里冒出头,绿莹莹地直往人心里钻,也的确是养眼养心的佳品呢。 母亲的菜园子就是她的大花园。我的海棠回去可没有资格抢占她一分一毫的土地,只能委屈地暂借韭菜一畦宝土沾点地气。
“花盆里的鸡毛菜就当是租借宝地付的租金吧。”我无奈向闺蜜解释,给母亲打电话。母亲很开心,在电话里一个劲儿絮絮叨叨,说这两天蚕豆花儿开了,她已经准备
试卷第1页,总13页
有黄瓜苗了……声音传来,温暖如春风拂面,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母亲在花园里忙碌的画面……
(1)母亲为什么会说“哪儿没花?还要专门种?我这门口一年四季都有花儿!”?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春日里蚕豆开着黑白相间、指甲盖大小的花儿,像极了小姑娘的眼眸,怯生生却又得意地偷偷看着我们笑。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以“母亲的花园”为题,有什么作用?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 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
试卷第2页,总13页
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 A.读的书
B.写的文章
C.读报纸
D.好看的花朵
(2)文章末尾画线句的作用表述最恰当的是( ) A.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 B.承上启下。 C.总结上文。
(3)文中写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4)对文中第8段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粒孕育真善美的种子
试卷第3页,总13页
①我们一家住在湖南农业大学,紧挨着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天气好的时候,常可以在附近的田间地头见到袁隆平院士的身影,感觉与袁隆平一家就像左邻右舍一样亲近。每每有亲戚朋友聊起袁隆平院士,我们一家都会因为住在袁院士的隔壁而感到特别自豪。
②2018年上半年,我决定采写一篇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业学校教书育人的故事。女儿听说我要去见袁老师,很是惊讶,像倒豆子一般地问我:“袁隆平爷爷真的就住在我们隔壁吗?他真的会见你吗?他是不是很老了?我也好想去!”在女儿的心里,袁院士这么大的科学家,怎么可能会近在咫尺!
③2018年5月16日大清早,我就带着女儿提前来到了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楼前坪,父女俩心情都是无比激动。在杨秘书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袁院士的办公室。袁院士见了我们,马上起立和我们打招呼,并与我们一一热情握手,当他把手伸向我女儿时,女儿迟疑了一下才伸出手,并礼貌地问袁爷爷好。握了手,袁院士慈祥地问女儿:“小朋友,读几年级了?”“五年级。”女儿显得有些拘谨,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科学家,她还真有些蒙了。
④袁院士见我女儿身材单薄,就关心地对她说:“现在咱们国家粮食年年大丰收,不像以前了,你要多吃一点米饭,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女儿频频点头,阳光透过薄薄的纱窗,洒满整个房间,正好映照在她的脸上,整个房间溢满了阳光的味道。
⑤当我们问起袁院士在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的经历时,袁院士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告诉我们,他教书时就是一个爱“鼓捣”的教书匠。当年党号召向科学进军,他就决定在教学之余,真正搞点研究。在他的组织下,安江农业学校成立了第一个科研小组,他们把西红柿嫁接到马铃薯上,希望地下长出马铃薯,地上结西红柿;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希望得到新型的瓜种,嫁接的作物成活了,长势也不错,说起在安江农业学校的往事,袁院士兴致特别好,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⑥临别时,我和女儿提出和袁院士照一张合影,我们自觉地站在了袁院士的两侧。袁院士见状,笑呵呵地对我说:“小朋友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应该站在中间。”说完,就把我女儿往中间的位置拉,一张袁院士站在后排,小朋友居中的照片就这样定格了。从那以后,女儿只要看到有关袁爷爷的新闻就会格外关注,俨然成了袁院士的铁粉。
⑦2021年5月22日,我参加完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的活动,中午赶回家陪女儿吃饭,刚一开门,女儿就哭着问我:“网上说袁爷爷去世了,是真的吗?”我见女儿哭得稀里哗啦,就安慰她:“袁爷爷身体很好。”女儿见我说得很坚决,这才擦了擦眼泪说:“袁爷爷身体这么好,肯定可以活过100岁。”在女儿的心里,像袁爷爷这样的科学家应该永远活着才对!让人悲痛欲绝的是。下午一点多,官网还是发布了袁院士离开我们的消息。那一刻,女儿正在书房学习,我知道,她很快就会得到消息,我不忍心将这一切告诉女儿,于是找了个借口,匆匆下了楼。
⑧回到家里,女儿异常的平静,我在她的书桌上看见她正在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正是她敬爱的袁爷爷,题目是《一面》。就在这一瞬间,我感觉到女儿长大了! ⑨我常想,我和女儿之所以将袁院士视为自己的亲人和学习的榜样,一定是因为在2018年5月16日的这一天,袁院士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一粒真善美的种子。我相信这一粒种子,就如同袁老师研究的杂交水稻种子一样,已经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原文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袁隆平院士与“我”女儿之间相关联的几件事。
试卷第4页,总13页
(2)选文的主人公袁隆平院士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3)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请你运用叙事、抒情、议论的方式(至少选择两种),表达自己对袁降平院士的崇敬之情。(不得少于30字)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高贵的慈善 李良旭
①母亲在街头摆了个小摊卖茶叶蛋:一个小火炉,钢精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茶叶蛋,袅袅香味在街头弥散开来。路过的人们,常常被这扑鼻的香味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来,买上一两个茶叶蛋,呵着热气,吃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感到特别的温暖和舒坦。一块钱一个茶叶蛋,物美价廉,很受消费者青睐。
②母亲70多岁了,本该在家好好享受清福了,可母亲却闲不住,硬要到街头去卖茶叶蛋。母亲说,一个茶叶蛋赚不了几分钱,但看到人们喜滋滋地品尝她煮的茶叶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③看到母亲喜欢干这件事,我们做儿女的也只好由着她了。就这样,在街头卖茶叶蛋,成为母亲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④每天收摊回来,母亲总是将一小袋硬币倒在桌子上,认真地清理着。不经意地,我发现母亲总是从一堆硬币中清理出几块放在旁边。我问母亲,这几块硬币为什么不和其他硬币放在一起?
⑤母亲笑了笑,说道,这是几块类似1元硬币的游戏币,不是钱。 ⑥我拿起一块仔细一看,还真是游戏币呢。
⑦我说道,那您以后要注意了,不要总收到这种游戏币。母亲笑道,我早知道是什么人给的这种游戏币,不过我从没有说过他。
⑧我一愣,问道,您知道是谁给的,为什么不说呢?母亲说道,这是一个捡破烂的老人给的。母亲慢慢向我讲述起发生在老人和她之间的故事。
⑨那老人每天佝偻着腰,花白的头发,手里拿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废纸、废塑料什么的。他每天从母亲摊位前经过,闻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流着鼻涕,眼睛里露出饥饿的神色。他犹豫了很长时间,然后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一枚硬币递了过来。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母亲接过硬币用手一摸,就知道这是一枚游戏币。A.母亲知道,老人饿了,对他来说,要佝偻着身子走多远的路,拾多少破烂,才能卖到一块钱啊。母亲眼睛湿润了。什么也没说,母亲递给老人两个茶叶蛋,说道,一块钱两个茶叶蛋。B.老人双手接过茶叶蛋,眼睛里流出两行浑浊的泪水。就这样,老人每天经过母亲的小摊前,踟蹰一会儿,就会从口袋里颤巍巍地掏出这样一枚游戏币来。母亲假装不识,接过这游戏币,热情地递上两个茶叶蛋。
⑩母亲说,如果我说送他两个茶叶蛋不要钱,他肯定不干,收下老人递过来的一块类似硬币的游戏币,对老人来说,就是一种尊严。
⑪我不禁被母亲的慈善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对于母亲来说,施舍也是要顾及对方
试卷第5页,总13页
尊严的。
(1)文章标题“高贵的慈善”中“慈善”在文中指什么事情?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高贵”一词的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人的目光极力躲闪着,不敢和母亲对视。
(3)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
(4)品读文章中A、B两处画线句子,思考母亲“眼睛湿润”和老人流泪的原因。
二、说明文阅读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筷子
①概览天下苍生,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从物理学角度看,中国人的筷子运用了杠杆原理。这原理虽然是21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但他并未将这一原理运用到餐桌上,故而有人称筷子为我们祖先“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这实不为过。
③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上海民俗藏筷馆里有一副对联:“一笼藏日月,双筷起炎黄。”盛赞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餐具,源远流长。
④“箸”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吉利,而“箸”与“住”同音,为图吉利,反其意改“箸”为“快”了,就是希望船行得快,一帆风顺。又因“快”多为竹制,于是就在“快”字上加上竹字头,“筷”字乃成。而汉语中,单音词有向双音词发展的趋势,便在“筷”字后加上“子”,于是“筷子”应运而生。 ⑤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婚庆、丧葬等礼仪中。我国民间使用筷子有不少习俗。如新娘出嫁时,嫁妆里要放一双筷子,以讨“快生贵子”之吉祥之兆。而与看着“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和为贵”的意蕴,十双筷子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筷子外形直而不弯,又被古人寓以种种美德。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把自己用的一双金筷子赐给宰相宋璟,表彰他的耿直无私,以“筷”象征人格。
⑥日常生活中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筷子两端要对齐,用餐前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同时还有不少禁忌,如忌敲筷、忌插筷、忌掉筷等等。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不能随心所欲。作为礼仪之邦,一双小小的筷子,能够让人们看到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试卷第6页,总13页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B.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 C.筷子因其制材、造型、色彩、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
D.“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
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物品均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
C.《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 D.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一
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探究起来都和文化有关。 (3)这篇说明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任找一句指出其说明方法和作用。
(4)“别看小小筷子身材不长,但使用筷子的文化相当长,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句话应该被放在文章第几段的开头,为什么?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每个人天天都要刷牙,但是你刷牙的方式、习惯是否正确呢?
②很多人习惯用牙刷在牙齿面上横着刷。这非但不能起到清洁牙齿、按摩牙龈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牙龈萎缩,还可能使牙齿表面形成一条或数条槽沟,甚至可能造成牙齿凹陷或缺损。专家提倡不损伤牙齿及牙周组织的竖刷法。即把牙刷头放在牙一侧,刷毛靠着牙银和牙齿,毛端朝着牙根方向,与牙大约成45°角,牙刷头沿着牙列方向做上下颤动。颤动的幅度大约0.5厘米左右,来回颤动四五次,使牙刷毛进入牙龈沟和牙间区,清除牙菌斑,同时按摩牙龈。其后将牙刷从牙根向牙冠部竖刷,清洁牙面。
③不少人早上一起床就会用“哗哗”而下的自来水刷牙,其实,牙齿适宜在30—36摄氏度水温下进行正常新陈代谢。因此刷牙时,牙齿如长时间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影响牙齿的寿命。
④不少人喜欢用硬毛的大牙刷。这样的牙刷很容易伤害牙齿表层的珐琅质,稍微不留神也会损伤牙龈。只有选择刷头小的牙刷,才可以在口腔中转动灵活。刷毛排列一定要合理,一般是2—3排,便于清洁牙齿和刷牙后牙刷本身清洗。刷毛选用优质尼龙丝,细而有弹性。刷毛的顶端还应呈圆形,刷牙时不易损伤牙齿和牙龈。 ⑤也有不少人觉得刷牙时间越长越好。其实,科学刷牙时间应为2—3分钟,牙齿的表面是坚硬的,但靠近牙龈的连接处却非常脆弱,如果长时间用力刷,不但会把牙齿刷出纹路来,甚至会人为地造成牙齿的缺损。
⑥也有不少人认为刷牙时牙膏多些更好。实际上,每次刷牙牙膏不必多,只需一颗黄豆般大小就足够了。牙膏用得多,不见得牙齿就能多吸收氟化物,反而会造成无谓的浪费。
⑦对于刷牙的次数,也有不少人非常随意,有时间就刷,没时间就省略了。这种
试卷第7页,总13页
做法是错误的。那么,一天刷几次牙才算是正确的呢?按口腔医生的要求,刷牙应该按照“三三制”,每天刷3次牙,每次刷牙3分钟,饭后3分钟之后刷牙。如果你有条件的话,在你每次咀嚼食物之后,都应该进行刷牙来清理你的口腔。要是实在没这个可能,那你至少得刷两次:早晨起来和睡觉前。刷牙次数不足,食物残渣就会存留在口腔内数小时,易产生细菌,这对牙齿的损害非常大。
⑧有的人一年四季一直使用药物牙膏,目的就是预防口腔疾病。口腔科医生不太提议用药物牙膏,尤其是一些所谓的脱敏牙膏。因为我们的牙齿在大多数的时候是正常的,如果长时间使用药物牙膏,一旦发生相应的病理问题,反倒形成对药物的不敏感甚至抗药性,对治疗有一定的妨碍作用。其实什么牌子的牙膏都不重要,只要是含氟含钙的都可以。
⑨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为龋齿和牙周病,发病率相当高,主要与个人的卫生习惯、遗传和日常牙齿保护有很大关系。临床中还发现,经常患牙髓炎、牙周炎等牙病的人,其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增高。因为病灶内的细菌,在口腔适宜温度、湿度、食物残渣提供的“营养”等条件下,产生致病力极强的毒素并不断进入血液循环,长此以往,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更会乘虚而入,随着血液扩散,引起如关节炎、肾炎、神经痛等疾病。对此,医师告诫,除了正确刷牙外,个人应该每隔半年到牙医那里作一次预防性的检查和治疗。
(1)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科学刷牙时间应为2—3分钟,因为牙齿的表面看似坚硬的,实则非常脆弱。 B.在你每次咀嚼食物之后,都要进行刷牙来清理你的口腔。否则食物残渣就会产生细菌,对牙齿产生损害。
C.使用药物牙膏,一旦发生相应的病理问题,反倒形成对药物的不敏感甚至抗药性,对治疗有一定的妨碍作用。
D.我们使用的牙刷刷毛的顶端还应呈圆形,这样刷牙时不易损伤牙齿和牙龈。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⑧段“我们的牙齿在大多数的时候是正常的”中的“大多数的时候”可以去掉,不影响文意。
B.第⑤段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向我们说明了刷牙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C.文章先后从刷牙的正确方法、刷牙用水、刷牙的时间长短、牙刷的选择、牙膏用量、刷牙的次数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刷牙的正确方式。
D.患牙髓炎、牙周炎等牙病的人,也会患关节炎、肾炎、神经痛等疾病。
(3)李小红饮食口味偏重,喜辛辣,尤其喜欢吃油炸食物。一感觉上火,牙龈肿,就会马上使用药物牙膏。这次她发现自己牙龈红肿得厉害,牙齿松动。去医院检查得知患了牙周炎。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给她提几条建议。
【链接材料】中医认为牙周炎是由于火与肾虚二者引起,凡由火气引起的牙周病,应戒厚味,清火邪为主,可用绿豆汤、芦根汤。不用油煎炸、少用厚滋浓味的食物,多用瓜果蔬菜清淡的食物。凡由肾虚而引起的牙周病,应以补肾为主。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语,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
试卷第8页,总13页
“引吭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赞美这嘹亮的歌声。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很多时候,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个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我们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并不相识。伯牙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下列说法和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成语“声情并茂”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要用声情并茂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就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B.韩国一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她的歌声哀婉悦耳,过了三天,人们还能听到歌声的余音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于是便有了成语“余音绕梁”。
C.从“移宫换羽”中,我们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韵宽广,演唱中还改变调性的音响。 D.音乐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歌声能达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的目的。“四面楚歌”就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第②段“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一句中“相传”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3)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成语中的歌声与我国古代文明有着怎样的关系。
试卷第9页,总13页
【链接材料】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达到有益身心的效果。传说殷纣王听倦了平常的乐曲,便命令乐师师延谱写新的曲子,师延不肯,纣王就要杀了他,师延无奈而谱曲。纣王得到曲子后,朝歌暮舞,通宵达旦,于是丢掉了天下。不久,师延便抱着乐器投水而死。古人为了表达对这种音乐的不满,并告诫人们要远离这类乐曲,便把使人颓废忧伤、萎靡不振的音乐称作“靡靡之音”。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特殊的气象预报员 颜士州
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对农业生产和航运等行业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准确预报天气十分重要。可天气变化复杂,想准确预报并不容易,不过海洋里却贮存着许多天气变化的信息。
天气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高低以及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有很大关系。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温暖的海洋表面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热量和水汽输送给空气,使空气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温度1℃,可以使3000立方厘米的空气升温1℃。可见,海洋就像个大火炉,不断地从底部给空气加热。
黑潮带来的信息
在东海东南部、琉球半岛西北侧海域,有一股终年温度很高的水流,自西向东北方向流去。由于它水色深蓝,看上去又蓝中带黑,因而被叫作黑潮,也叫作“台湾暖流”或“日本暖流”。它是洋流中一支著名的暖流。黑潮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明显的摆动,对我国沿海气候有很大的影响。1953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南移了大约170公里。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水。1958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北移了。1959年,长江流域旱灾严重,华北地区出现水灾。 为什么黑潮位置的变动,对我国东部地区有这样严重的影响呢?这是因为黑潮在自南向北流动的过程中,使南北海水温度产生了显著差别,也不断地把热量和水汽输送给大气,影响了海洋上空的大气。所以,1953年,黑潮位置南移,造成了1954年位于较南纬度的江淮流域雨水偏多,出现水灾;1958年,黑潮北移,造成了1959年长江流域地区干旱。
最近,有人分析了东海黑潮区热量的吸收和释出情况,以及它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认为在东海黑潮区,当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热量增多时,第二年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减少;相反,当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时,出现负值,第二年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增多。1967年,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的热量为每天每平方厘米300卡,结果1968年6月,长江中下游出现旱灾。而1969年,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出现负值,1970年6月,长江中下游就多雨。
还有一股叫厄尔尼诺的暖流,平时在太平洋赤道海区活动,很少越过南纬3°。但有时,它会一反常态跑到更南的地方,甚至到秘鲁沿海的冷水性渔场里,使大量的冷水性鳀鱼热死。它的到来,还会使温度和水汽激增,产生大量降雨,出现气候反常。
海洋和冷热
每年盛夏时节,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常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有的年份,盛夏天气则不那么炎热。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有关。如果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华东沿海就会出现高压天气;如果副热带高压退到海上去了,那么酷热的高温天气就
试卷第10页,总13页
消失了。
副热带高压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在什么情况下又会退呢?气象工作者研究后发现,这与海洋有关。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高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增强西伸,我国华东沿海就有可能出现高温天气;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低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减弱东退,华东沿海就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海洋与天气存在密切关系,从海洋里,人们得到了许多天气演变的信息。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必然会找出更多利用海洋预报天气的好方法。海洋正以一个特殊预报员的角色,登上气象预报的舞台。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5期)
(1)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海洋和冷热”的关系的?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回答。
试卷第11页,总13页
参考答案
1.
(1)在母亲看来,蚕豆、黄瓜、扁豆、豌豆还有莴苣都是花,因为它们各自会在春夏秋冬开花,表现出母亲对这些菜的喜爱之情。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蚕豆花比喻成“小姑娘的眼眸”,又赋予人的情态,表现了蚕豆花的可爱,使文章语言富有情趣。
(3)①母亲是一个勤劳质朴的人。她把老家房前屋后的“一亩三分地”收拾得井井有条。②母亲是一个眷恋故土的人。她在城市里住不习惯,坚持要回老家生活。③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的人。她将菜园子等看作是自己的大花园,富有生活情趣。④母亲是一个富有生活智慧的人。她在香椿树下密密匝匝种了韭菜、莴苣、菠菜等蔬菜,还见缝插针地点上一排蚕豆。
(4)内容上,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母亲的花园,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上,贯穿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2. (1)A (2)A
(3)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读。 (4)用“抱、飞、放、赶紧、吃、写,及对读书的强烈的渴求。 3.
(1)①女儿跟随“我”去采访袁隆平院士并交谈。②“我”和女儿在和袁隆平院士合影时,袁隆平院士让女儿站在中间。③在网上获取袁隆平院士去世的错误消息时,女儿非常伤心,得到袁隆平院士真正去世消息时,女儿写下短文《一面》。
(2)①袁隆平院士慈爱地和女儿交谈,看出他的和蔼可亲。②响应党的号召,向科学进军,组织科研小组,有许多研究,看出他对国家和科学的热爱。③照相时让女儿站在中间,表明他对祖国下一代的关爱以及谦虚。
(3)环境描写。渲染了温暖、光明的氛围,表现了当时“我”和女儿的感受到袁隆平院士关心时的喜悦和温暖。
(4)结构作用: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作用:点明主题,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写自己和女儿受到袁隆平院士的影响,也在追求真善美。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5)示例:一个院士,用最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着祖国的花朵;用最真诚的精神追逐着科学。袁隆平院士,虽然,您走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4.
(1)“慈善”是指母亲每天收下捡破烂老人的一枚游戏币,并“卖”给老人两个茶叶蛋。 “高贵”是因为母亲用收“游戏币”的方法施舍捡破烂老人茶叶蛋的事,其行为维护了捡破烂老人的自尊,体现了母亲行为的“高尚”。
(2)“极力躲闪”“不敢”两个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老人担心游戏币被母亲发现的畏惧心理。
(3)从文章中的“母亲70多岁了,本该在家好好享受清福了,可母亲却闲不住,硬要到街头去卖茶叶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从母亲每天收下捡破烂老人的一枚游戏币,并“卖”给老人两个茶叶蛋的事来看,母亲又是一个细心大方、善解人意、乐善好施的人。
试卷第12页,总13页
(4)A句中母亲是因为对老人的贫苦境况心怀同情而“眼睛湿润”;B句中老人是因为被母亲的善良大方所感动而流泪。 5. (1)D (2)C
(3)示例:“我国民间使用筷子有不少习俗。如新娘出嫁时,嫁妆里要放一双筷子,以讨‘快生贵子’之吉祥之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新娘出嫁带筷子的例子说明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同时丰富了筷子的文化内涵。
(4)放在第③段开头,起过渡的作用,由上文介绍筷子的外形过渡到下文去介绍筷子的文化内涵。 6. (1)D (2)B
(3)①改变饮食习惯,不用油煎炸、少用厚滋浓味的食物,多用瓜果蔬菜清淡的食物。②少用药物牙膏。③养成正确刷牙的习惯。④定期到牙医那里做检查和治疗。 7. (1)C
(2)不能。“相传”表猜测,说明古人唱歌,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这一特点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①成语中的歌声展现了历史,展现了我们祖国民族音乐的风采; ②从与歌唱有关的成语中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
③从与歌唱有关的成语中我们能够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④成语里的歌声还能传达古人喜恶,体现古人是非价值判断的标准。 8.
(1)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这些方法能够具体而清晰地说明黑潮暖流的位置变化对降水量的重大影响,使说明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2)不能。去掉后就变为空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全部由暖流供应,这与事实不符。“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逻辑顺序。先说结果,再说“炎热”与“不炎热”的原因,按照由果到因的顺序进行解说。
试卷第13页,总13页
试卷第14页,总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